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穿越时空的鉴证:华夏文明,唯一由古文物印证的古老文明(十)【器作】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商晚期至西周时期玉贝

有了货币以后,货币作为财物,也是地位象征,商王周王经常赏赐臣子以贝,贝币往往也是陪葬品的组成部分

商周青铜器对“赐贝”的记录

妇好墓的贝币,数以千计

玉 贝 梯 形 牌 串 饰

距今2500年左右,佩饰。梯形牌组佩上端有一对玉璜,梯形牌下端有8串海贝穿联成串。海贝是生长于海洋沿岸的生物,天然海贝在古代被当作货币用于商品交换,是中国最早的古代货币。由海贝串成的饰品,象征财富地位

海昏侯的五铢钱,数以吨计:

地中海沿岸,可曾有这么些规模的钱币陪葬?事实上,地中海沿岸所见的古钱币基本是金币银币,这些贵金属货币币值高,应该还有币值低一些的辅币比如铜币才是,可是却很少见到

【118】

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分别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从出土文物看,在八九年前的贾湖文化已经有了高度成熟的测量技术了。贾湖骨笛,从纯粹乐器的角度说,它能吹奏出七声音阶,没有精准的测算计量,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笛子的。而更有研究发现,贾湖骨笛是原始圭尺,是测量节气日影所刻而得,反映的是律与历天与地的关系,那就更不得了了。

贾湖骨笛,八九千年前,

河姆渡榫卯,七千年前

红山文化方圆祭坛,五千三百多年前

凌家滩玉器,五千三百多年前

大地宫殿遗址,五千多年前

良渚宫城遗址和水坝遗址,良渚玉琮,四千六百年前

石峁古城面积400万平米,石砌的城墙、复杂的城门设计,四千三百年前

陶寺遗址观象台,能通过观测日出确定不同节气,四千三百年前

大禹治水,四千年前

所有这些,没有精准成熟的测量技术,如何能做到

有了度量衡,还有一个统一标准问题。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认为,这统一度量衡在大禹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否则,难以指挥大规模的测量活动,而大禹治水,几乎跨越了整个黄河长江流域没有统一标准,谁知道该挖多深的沟呢?而《史记·夏本纪》说,大禹“声为律,身为度,”这也可以作证。这也侧面说明夏朝统一国家开始。《尚书·虞书·舜典》说: 舜“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大禹治水的时候,是受命于舜的,说是舜统一度量衡的,也说得通。

《国语·周语下》说: “《夏书》有之曰, 关石和钧, 王府则有。”《礼记·明堂位》说:“周公···朝诸侯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商代的记载没有,但有出土的骨尺牙尺,可以想象统一的度量衡也是存在的。

西周的分封制把周的文化以及制度带到黄河长江流域,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以及周王室的削弱,礼崩乐坏之下,各诸侯国的货币固然不一样,度量衡制度也开始有了差异,有些诸侯国像齐国,一国之内也有差异齐国大夫田氏为了争取民心采取了“大斗出、小斗进”的做法,这样,齐国的“斗”就有两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很自然采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措施。与之前的统一不一样的是,秦政府还做了大规模而有效的宣传,把统一文字度量衡的诏令刻在量器上,刻在衡器上,通告全国,使到统一标准深入人心,虽然秦的统一只有短短十五年,可是这统一的度量衡标准遗址延续到两汉以后,出土的汉代方斗折算出来的“尺”的长度和“升”的容量与商鞅方升的数据是一致的,可见秦制度量衡的影响之深远。

古人眼里,“律度量衡”是有一致的有联系的。一定口径的律管发出一定音高(比如黄钟)所需的长度是一定的(九寸),以此为据,黄钟律管的长度九十等分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得出长度计量标准,为了便于人们掌握这个长度标准古人找到了一种谷物“秬黍”,它通体浑圆而规整,一黍刚好是一分,十黍就是一寸,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实物验证,十黍长度刚好2.3厘米左右,与战国秦汉的一寸吻合,可见这参照物的可靠。黄钟律管的容积为一龠,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由此得出容积计量标准;黄钟律管所容的“秬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由此而得出重量的计量标准。就这样,“律度量衡”就有机地统一联系起来了。《尚书·虞书》记载“舜···同律度量衡”,就是说,在夏朝之前,人们已经发明了这种联系制度了。

以黄钟为首的十二律管按照一定的要求插在地下,通过“吹灰候气”还可以准确提示十二月份

所有这些,体现古人天地万物了解至深至细,天地合一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空话大话。

这些,地中海沿岸是怎么样的?


商代以前古代测量简史

贾湖骨笛与天文观测的关系

商周秦汉的部分度量衡文物

度:



量:


衡:

文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

度量衡的统一不是一阵风工程,它还需要长期系统的检测、校正和监督。看看秦代法律关于度量衡检测校正的规定以及对失误的处罚:

  《秦律·工律》关于度量衡器校正的规定

“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赢〈羸〉(累)、斗用(桶)、升,毋过岁壶〈壹〉。有工者勿为正。(假)试即正。”

  译文:“县和工室由有关官府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校正一次。本身有校正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这些器物在领用时就要加以校正。”

  《秦律·效律》关于度量衡误差的处罚: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甬(桶)不正,二升以上,赀一甲;不盈二升到一升,赀一盾。

斗不正,半升以上,赀一甲;不盈半升到少半升,赀一盾。半石不正,八两以上;钧不正,四两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半斗不正,少半升以上;参不正,六分升一以上;升不正,廿分升一以上;黄金衡羸(累)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

译文:“衡石不准确,误差在十六两以上,罚该官府啬夫一甲;不满十六两而在八两以上,罚一盾。桶不准确,误差在二升以上,罚一甲;不满二升而一升以上,罚一盾。

不准确,误差在半升以上,罚一甲;不满半升而在三分之一升以上,罚一盾。半石不准确,误差在八两以上;钧不准确,误差在四两以上,斤不准确,误差在三铢以上;半斗不准确,误差在三分之一以上;参不准确,误差在六分之一升以上;称黄金所用天平法码不准确,误差在半铢以上,均罚一盾古代测量的一个高峰是新莽卡尺。 现存新莽卡尺三把,两把是传世品,藏北京,一把是出土文物,在扬州。清代晚清一些着录如吴大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共收录了五件卡尺拓本可惜原物在解放前就已流散失传了。

从这些资料看,新莽时期的卡尺已经是很普遍的存在了,而从先秦车马器以及秦代的青铜武器的精度看,青铜卡尺很可能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只是没有出土实物为证而已:

先秦时期楚国黄金作为货币,黄金贵重,差之毫厘都是难以接受损失,在这个社会需求的背景下,楚人以其智慧发明了天平。

  天平秤最重要的是部件是砝码,砝码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数值的精准。楚人发明的天平秤,砝码以数枚为一组,采用铢、两、斤递进的衡制,并出现官府监制、颁发的标准环权。

  考古人员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的楚墓中发现了大量的天平和砝码。其中,湖南出土最多,仅上世纪50至60年代在长沙、常德、衡阳等地近2000座楚墓中,就有100多座墓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天平和砝码。可见天平在当时使用之广泛。

  考古人员发现了关于天平的法律。1975年,考古人员荆州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在一个竹笥中发现了天平衡杆以及铜砝码,特别令人惊喜的是衡杆上有一段墨书文字,其中说:“十取择,轻重衡。及弗用,劾论罚:徭里家,十日正。”文字的大意是说,天平上有十个轻重不等的砝码,供称量时选择使用,如果有人不用这种统一的衡制,就会受到严厉处罚,不论贫富贵贱,一律服徭役十天。

1945年,长沙市郊出土过10枚一套的砝码,其中第九枚上刻有“均益”二字。最小的一枚,重0.69克,而从第一枚到第十枚,每枚间的重量都是以倍数增长的。其中刻“均益”的第九枚重124.4克,第十枚重251.3克。

用这样的一套天平砝码,可以称量轻到1铢,重到2镒的物品。用这种天平砝码,轻可以区分1铢到2铢之别,重可以称量现已出土的绝大部分金银币。可见当时楚国衡器的制造技术达到了相当精密的程度

在楚人发明的天平衡杆上,专家注意到,从提钮到两端的秤盘丝线系点距离相等,以力平衡原理来看就是“等臂”。所以,专家又将其称为“等臂天平”。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使用分析天平、台式天平都是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制作的。所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玉堂先生认为:“追根溯源,应肇始于楚人的发明创造。”

  楚国使用天平,有现实需要,有专项法律,有众多的天平砝码出土,还出土铸造砝码的陶范。而天平达到质量也足以让人放心使用

  东方有的好东西,西方肯定也有,而且“更早”。历史学家在古埃及壁画和古巴比伦的石刻上,发现了天平的图案;在古希腊荷马史诗里,也找到有关天平的记载。”

  不知他们有什么东西要天平这么精准的一起去称?(资料说古埃及(指波斯征服前)并未形成真正的货币体系,靠的是以物换物;古巴比伦也是没有货币的,更不用黄金货币了)他们的天平文物在哪里?砝码出土了多少?

看这个古人关于体积密度的一些资料,可见古人研究之深入,连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不一样都知道了,由此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可不是随便能做到的,还有一个前提是在于当时的技术支持

  《汉书·食货志》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

  《孙子算经》载:“黄金方寸重一斤,白金方寸重一十四两,玉方寸重一十二两,铜方寸重七两半,铅方寸重九两半,铁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三两。”

  《后汉书·礼仪志》:“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联系这些精准的各级砝码看看,就更能明白古人对体积密度的所知之多了:

下面这两个砝码秤砣,很有艺术味,但是太过复杂,边缘不规则不容发现破损而造成误差

日本美秀美术馆藏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伊朗地区的铅制公牛砝码

古罗马秤砣

资料说,“古埃及人”除了法老,死后都要接受天平的“审判”,死者的心脏(法老的除外)被放在天平上,与代表公正、真理的玛特女神羽毛对比。接着阿努比斯调整天平的铅垂,智慧之神图特记录下裁决的结果

如果天平两边平衡,就证明死者是清白的,他就可以进入来世,得到永生。否则,守在一旁的、有着鳄鱼头,狮子、河马身体恶魔阿米特,将会把死者连同他的心脏一起吃掉,使其“第二次死亡”。

在古埃及,“天平”审判是评判死者能否进入来世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天平审判的人才能进入来世,如果未能通过天平审判,就无法复活了。

这样一个在现实世界没用死后才用得到所谓“天平”,真的在埃及出现过吗?

【119】陶器

陶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是两万年前的江西仙人遗址的陶器,陶制容器外缘有火烧烟炱,证明当时已经已经用陶器加工熟食了。

在用火180多万年后,古代中国人用上了陶器。陶器用泥巴制作火烧而成,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年代,用泥巴制作用具比用竹木器制作难度要低很多,容器的形制尺寸也是陶器比竹木器占优,真可谓是原料便宜成品质量性价比特别高。

有了陶器,古人世界就丰富起来了

两万年前,江西仙人洞人吃上了熟食;

九千年前,跨湖桥人有了彩陶,用上了中草药;

同样是九千年前,贾湖人用陶器酿酒,装酒;

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用上了陶制蒸汽锅;

六千年前,半坡人在陶器上绘画,

五千年前,大地湾大汶口的人们在陶器上留下丰富多彩的精美纹饰

四千五百年前,龙山制作了叹为观止的蛋壳陶;

四五千年前,人们用陶烧砖制瓦,制作武器陶弹丸;

夏商进入金属时代人们用陶制作模范铸造青铜器,在商代,人们在制陶过程中已经烧出了釉,西周在已经 有了原始瓷;

兵马俑,是陶器的最高峰

汉代,有了陶制的粮仓保存粮食,防鼠防潮,严格来说,九千年前的贾湖就有一些比较大的陶瓮,应该可以用来装粮食了。

·····

可以想象没有陶器,古人生活会有多么不便。不能加工熟食,不能装盛东西,中草药的功能将会受到很大限制不能酿酒,没有制陶的经历,估计也很难进入金属时代

金属时代以前,包括玉器时代在内,一万五千多年的时间里,可是说是一个陶器时代,那是一个为文明基础时代

在尧舜时期有一位贤人皋陶,传说就是发明的,还有陶姓,这些,都是陶器时代留下来的众多痕迹之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的三房湾遗址发现了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制陶遗址,出土红陶杯估计有10万件...

古人用火一百八十多万年后,两万年前发明陶器,随着用火技术提高,先后烧制出红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白陶的性质已经接近瓷器了。郑州商代遗址出土了青瓷尊,浙江湖州商代遗址出土了青瓷尊豆罐盆诸器,这些文物表明商代已经有了原始瓷器。西周古人烧制出了玻璃春秋越王勾践剑镶嵌了美丽的蓝色玻璃,湖南出土了众多的战国玻璃璧,玻璃剑具,还有玻璃印章,西汉有精美的玻璃矛,唐代有跟现代质量没什么两样的玻璃盏,有唐三彩,宋代瓷器到达一个顶峰,慈湖还有元明青花,明代斗彩,清代粉彩等等众多的精美瓷器。

通过上述资料可知中国古代从两万年前开始,对泥巴的烧制技术一直在发展,陶器-红陶-灰陶-白陶-原始瓷-青瓷-三彩-宋瓷-青花-斗彩-粉彩,一步一脚印,脉络清晰,梯次分明。

地中海沿岸“古希腊时期才会用火,还是偷来的,留到今天很多崭新的彩陶,为何除了有玻璃器之外陶瓷方面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呢?直到十八世纪才烧制出瓷器,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之间,中间空白了一大段,这是为什么呢?

部分史前陶器的种类,分别有罐,釜,鼎,瓶,壶,杯,尊,碗,勺,豆,匜,乐器,器座,等等二十三种,最右边给出青铜时期的同类型青铜器与青铜时期的同类型用器相比,陶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充满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领略陶器时代古人们的生活知道他们也有丰富的日常用品有多彩的娱乐生活,比如乐器,列举出来的就有号、鼓、哨、埙、摇响器、铃、钟、敲击器、陶响球等。古人真是有的无穷智慧

河姆渡文化陶器,已经有丰富的几何造型

史前陶器上的数学,半坡博物馆藏

史前陶器的太极


5500年前的甘肃史前彩陶艺术,仰韶鱼纹盆


这些史前陶器的纹饰神秘而精美,其功力一般人难以企及,有人认为,除了装饰以外,可能还有天文历法的涵义:

瑞典斯特哥尔摩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

哈佛大学弗格美术馆收藏中国青铜时代彩陶

陶器一样可以做得高贵奢华,比如大汶口的蛋壳陶,商代的白陶:

商代 白陶刻饕餮纹双系壶 故宫博物院藏

陶器时代,限于经济交通的制约,人们日常活动范围不算大,政治文化没有统一体现在器物的造型上,那真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比如高足杯,各地出土的固然形态各异,就是同一个文化区域的比如龙山文化,它的蛋壳陶杯就绝无雷同的,真可谓是无拘无束自由绽放。到了商代,类似的杯子大约就是觚,可以看到商代的觚除了分方圆之外,造型的差别已经很小了,主要的区别已经由纹饰体现了。这反应了商代政治文化上已经达到统一,这是一种进步,有凝聚力的表现

春秋时期晋国侯马陶模,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陶器,也就没有辉煌青铜器:


中华民族智慧超群,连玩泥巴也是极致看看这些宋元明时期的瓷器,那个地方可以媲美

宋瓷

成熟时期的瓷器是怎样子的?看看瓷器的各种造型有多少:

色彩运用出神入化:

除了生活用器,还有乐器。

新石器时代陶后期制乐器,古希腊彩陶很多,就是没有陶制乐器:

三古四古的人像基本都是头像没有陶俑。这是否可以说明,地中海沿岸古代的用火水平真是不咋地,甚至到了造假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因为没有传统没有技术,于是选择了与历史年代很违和的石刻。中国古代先民则是从易到难,没有铁器搞定不了岩石,于是就从泥巴弄起,加一把火,然后陶俑就成了。

  当然,陶俑烧制其实也是技术活,要防止皲裂,还要尽量坚固有韧性,当年的工匠泥巴还是添加了不少其它材料的。

  欣赏一下秦始皇的兵,当然,还有古人的玩泥巴神技。

这个时候,普罗米修斯还没有盗火,但在欧洲的中心区,已经有世界“最早的”陶器了,还是高大上的艺术,而中国最早的陶器 江西仙人文化陶器罐碎片,是生活用品,容器:

“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i Vestonice)境内发现的陶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Venus of Dolní Věstonice)。这是一个爱神维纳斯的小雕像,可以追溯到前29,000年至前25,000年(格拉维特文化(Gravettian)),表现为一个裸露女性形态雕像。”

中国最早的陶器

在已出土的众多陶器文物中,考古学家已经确认最早的陶器是江西省万年仙人洞中出土的陶器,经过中外考古学家用专业仪器鉴定这些陶器距离现在已经有两万多年,目前这些陶器被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些碎陶片火候很低,质地疏松易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二次破坏,给发掘工作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这些陶片的比对,专家发现这些陶片的厚度不均匀,器壁凹凸不平。而且陶器的口缘周围也没有发现耳、足等附件,这也就说明了当时仙人洞的古人已经开始接触陶器的制作只是水平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古代商周时期就有原始瓷,战汉代有彩绘砖,绿釉陶楼,南北朝有青瓷,彩绘砖,唐朝有唐三彩,宋辽宋时期才有琉璃砖瓦: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术馆收藏出自洛阳金村的“仙人驭龙”的画像砖

新奥尔良美术馆藏汉代绿釉陶楼

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收藏的汉代绿釉鼎,楼阁,狗,狩猎纹樽

美国波特兰美术馆藏唐三彩三彩骆驼


      人生即道场,苦乐修行
      【修行书院】一个由修行者自发组织的完全公益性的修行资料共享平台书院常年为您甄选推送传统文化、三教经典中医武道民间秘术宇宙生命等优质修行内容和资料,希望能给予同修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如果有不足之处,请您及时指正,也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帮我们分享和推广我们的平台文章,让更多的同修看到我们,谢谢

 修行悟道典藏,济世救人良方 

?

 承千年道韵,泽被万代书香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