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历史课堂的文化传承:关于孔子的生平,我打算这样讲


学习2孔子儒家学说

阅读教材第40-41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孔子其人40页第一段话简单介绍孔子一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仲尼)孔子是尊称,他与老子一样,也生活春秋后期,只不过是在另一个诸侯(鲁国)就是我们山东。序言插图的画像石拓片,反映就是历史孔子山东曲阜出发,去河南洛阳拜访老子的情形,这两位最伟大的哲人会面,如同龙凤交鸣一般,永远照亮中国思想史。

孔子出身(下层没落)贵族,所以在《论语自述中,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即年少时未能因贵族身份继承职位,有点穷人孩子当家情况,所以只能发奋学习,从小学(礼乐)最终多才多艺。

年轻时做过小吏,《孟子》中的“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而已矣”,反映正是孔子做小吏时认真负责情况。后来孔子收徒办学,前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达者七十二人,如颜回、子贡、子路等都很有名,子夏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位列孔门十哲”,前面我们学习过的李悝变法中的李悝,便是子夏的学生,算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中年时曾在鲁国从政,但是鲁国当时的情况很不好,按照孔子说法就是“陪臣执国命”,鲁国国君被宗室三桓架空,三桓却又被家宰阳虎挟持,这也是春秋国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一个更小缩影,“‘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是孔子的愤怒发言,这是因为看到作为大夫的季氏居然敢僭越使用天子规格的乐舞,所以才发出了“是可忍熟不可忍(如果这都能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的愤慨,这是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真实写照。

鉴于鲁国情况孔子不久之后便失去了执政机会,无奈之下,孔子只能离开鲁国开始到其他诸侯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史称(周游列国)但是孔子政治上的主张是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明显不适合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所有不为各国采纳,还遭遇了各种挫折,最艰难的时候被“困于陈蔡之间”,进退不得还有生命危险,但孔子依然乐观,还弹琴鼓舞学生,“诗云: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是当时孔子见学生们心有不满而问出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会遭遇这种苦难,难道是因为坚持的主张不对吗?

其中颜回的回答令人感动,他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其中“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是在说如果我们的理论完善,那是我们的过错,“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则是在说,如果我们的理论完善了,但是诸侯国却不采纳,那明显是诸侯国有问题,是这些诸侯背弃了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是他们的过错。“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是在说,我们不被诸侯国采纳,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才是君子——知其不可为,依然坚持理想理想主义者。孔子政治主张我们无法准确评价,但孔子坚持理想,却值得后人永远尊敬

周游列国14年后,孔子晚年回到家乡,按照《史记记载,这里面少不了孔子的学生冉有的努力,虽然这个学生因为给孔子的对手季氏效力而被孔子多次批评,但是在打赢了一场战争,立下大功之后,他还是建议鲁国迎回孔子,就这样,在外周游(流浪)14年的孔子,终于在晚年回到家乡回归故里后,孔子主要从事(教育)同时整理编订(文化典籍)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

Version="v112">

春秋时期得名的史书《春秋》,正是孔子编订的史书典籍之一,《诗经》的诗三百,也是孔子删订之后,才从三千篇精简为305首的。《易》是孔子晚年十分喜欢研读经典,为此甚至留下了一个成语——(韦编三绝)形容孔子的刻苦钻研。

Supervoteid="759948122" data-logincheckfailed="0" data-expireTime="0" data-votesubject="[{";type";:1,";title";:";历史课堂,要不要简单介绍一下孔子一生呢?";,";options";:[{";name";:";感觉很有必要";,";url";:";";,";cnt";:0},{";name";:";时间有限,还是别了吧";,";url";:";";,";cnt";:0},{";name";:";看课堂情况个人选择";,";url";:";";,";cnt";:0}],";total_cnt";:0}]">

内容持续更新

实时更新不迷路!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