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历史的角落——1951人物老舍和梁漱溟


#共和国编年史#人物

1951年的关键词是改造,本年的年度人物我们来看两位时代巨匠:老舍和梁漱溟。他们自身做了哪些改造,来适应这个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新世界


1946年去美国讲学的老舍先生感受到了建设新中国的火热的氛围,于194912月返回祖国回国后的老舍先生,充分的感受着新中国的气息。他记下了当时参与的一次控诉恶霸大会感受:“会场在天坛的树林里,里面坐满了人,有很多熟悉的脸,有工人,农民教授,学生。大家亲切的坐在一起看着台上主持人控诉恶霸的罪状,台下时不时会有人组织大喊‘打倒恶霸’,‘拥护新政府’等口号

这一年老舍根据北京城市改造的真实故事创作了话剧《龙须沟》,因此他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的称号,并于1953年当选为文联主席文学影响达到个人顶峰
不过后来在文革期间,老舍先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由于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同样是1951年,58岁的梁漱溟先生报名参加中央赶赴西南的土改团,他参加农民的诉苦以及对地主的批斗,回到北京他就找到主席汇报了情况,大体分两点,一个是认为土改很有必要,这满足农民愿望和诉求,但同时他也亲眼看到批斗会上,地主被打得很凶,甚至有些地主因此而自杀。对此主席笑着回复,你说的情况个别地方会有发生不过大多数地主还是不会自杀农民只是被压制的太久了,有些情绪需要释放。
10月梁漱溟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两年来我有哪些转变?》的长篇文章评论共产党农民关系,以及为什么能够获得广大农民支持,但没想到的是《光明日报》随即发表了《梁漱溟先生有了哪些转变?》激烈的指出梁漱溟转变的不够彻底,字里行间依旧在陈述自己的旧主张。

在1951年这个时空里,两位巨匠经历了相似的事情,但却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两种不同的态度其实可以代表当时留在大陆的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情绪,这里无关对错,不过对于一个新生政权想要尽快的稳定下来肯定是更需要老舍先生那种赞扬和革新,而不是先生批评提倡温和的改良。
1988年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