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俄军
尽管俄乌冲突导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与俄罗斯关系紧张,这两大阵营仍然在中国找到了共同的需求点——他们都在紧急寻求从中国购入相同的商品。
这个被双方紧追不舍的商品是硝化棉,一种对现代工业至关重要的原料。硝化棉不仅广泛应用于油墨、皮革等民用产品的制造,它的易燃特性也使其成为推进剂和炸药的关键成分。因此,硝化棉被严格列入中国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并受到法律的严格管制。
数据揭示了一个趋势:近年来俄罗斯从中国购买的硝化棉量急剧攀升。2022年之前,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硝化棉数量接近零,但自2022年5月起,出口量激增,当年总量达到700多吨。2023年,这一数字几乎翻倍,达到1300多吨。而2024年前三个月,已经达到112吨。
美国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动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最近提到了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硝化棉的情况。他们承认中国并未直接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武器,但提供的“军民两用”物资显示了中国对俄的某种形式的支持,从而质疑了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
然而,美方的这种指责并无依据。中国始终以极端谨慎的态度处理军用物品出口,对军民两用物品执行严格控制。以民用无人机为例,鉴于其潜在的军事用途,中国去年限制了其出口。由于民用与军用无人机之间界限模糊,稍加改装即可转作战场用途,因此中国采取了这一负责任的措施。
全球化贸易背景下,尽管俄乌可以通过第三方代购或直接购买零件自行组装,但这并不改变硝化棉本质上也是民用物资的事实。国际法未对其交易设限,中国有权根据市场需求销售此类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及其盟友也在大量购买中国的硝化棉。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越南是最大的买家,美国紧随其后。若加上所有北约国家的购买量,总数将超过俄罗斯。
西方分析人士经常采用双重标准:当西方国家购买硝化棉时,强调其用于正常工业用途的可能性;而当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时,则被指控为提供“军事支持”。
显然,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从中国购买硝化棉,这些交易很可能都包含军民两用的目的。因此,中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是一视同仁。
此外,不同的购买方因其订单性质不同而享受不同的价格。越南这样的大批量长期订单国家,价格约为每吨2000美元;美国等西方国家因购买量较小,价格稍高,达到每吨3000美元;俄罗斯因紧急大量采购,价格更是高达每吨4000美元。
这种价格差异反映了供需关系和生产紧迫性的差别。长期大订单的优惠价格是量大优惠的体现;而短期内需要大量供应的订单,由于生产紧迫,自然价格更高。
在全球战略物资领域,中国展示了其不可忽视的巨大优势。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潜在战争潜力,也是美国及其盟友所忌惮的。
最近西方对中国“产能过剩”的炒作实际上是无法通过正当竞争手段与中国竞争,试图通过设置贸易壁垒来削弱中国的全球竞争力。这种策略注定无效。中国只需继续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利用其全球市场上的优势,就能维持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