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随着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日益加剧,俄罗斯的能源行业,特别是天然气行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俄罗斯的最大天然气公司——俄气公司,面临巨大的挑战,据预测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从困境中恢复过来。
这一时期,对中国来说,将是一个利用议价优势,推动俄方主动让步,争取更好合作条件的重要机遇。
最近,西方媒体曝光了一份由俄气高层委托外部专家撰写的发展预测报告。
这份详尽的报告显示,由于乌克兰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的持续制裁,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报告对俄气未来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尽管可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但其核心内容反映了俄气在能源出口方面的困境。
报告指出,受制裁影响,俄罗斯能源行业的出口量大幅下降,预计到2035年,其能源出口量才能恢复到冲突前的水平。
特别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大减,目前只能维持在每年500亿到750亿立方米,仅为战前的三分之一。
战争后,多数天然气管道被切断,仅有少数通过土耳其进入巴尔干的管道仍在运作。
此外,针对液化天然气的制裁也使得俄罗斯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大幅下降。
当前的国际政治局势使得俄罗斯与其传统的欧洲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和合作难以短期内恢复。
此外,如果乌克兰战争最终平息,未来的乌克兰政府也不太可能同意修复经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
然而,俄气主要负责管道天然气的出口,而液化天然气出口则主要由诺瓦泰克公司负责。
俄气自身缺乏液化天然气生产系统,需要政府支持和多年时间来进行这一转型。
西方的制裁还导致了运输船只的短缺,此外,俄气还需要面对来自波斯湾、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地区的液化天然气出口的竞争。
如果中俄能够构建起类似之前与欧洲的管道天然气出口系统,那么俄气可能有机会渡过难关。
对中国而言,这也有利于强化东北能源进口通道,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事实上,在中俄的能源合作中,中国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地位,拥有至少10年的窗口期,在这期间可以主导议价过程,甚至可能完全掌握议价权。即使中国通过压低天然气价格来减少采购支出,这也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俄方之所以失去了一定的议价权,一方面是因为过于依赖欧洲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及时在亚洲市场构建起完备的出口体系。
虽然目前中俄之间只有一条已建成的天然气管道,但未来有可能建设至少三条新的管道。对于俄方而言,只要能与中国达成协议,就能通过出售天然气来减轻经营压力,并通过增税等手段帮助普京政府顶住西方长期制裁带来的内部经济压力。
总的来说,虽然俄气面临诸多挑战,但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对双方都有利。俄罗斯需要通过合作来缓解经济压力,而中国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确保其能源安全,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