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路遥在写完《平凡的世界》后,为何年纪轻轻,就不幸去世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影响几代人的百万字小说路遥在书中,以温暖的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城乡社会生活,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众生相。在跌宕起伏的矛盾中,反映了平凡人社会历史进程中,百折不挠的精神及喜怒哀乐等。

小说面世后,立刻引起年轻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他们不光从小说人物看到自己的缩影,还通过小说得到鼓舞。因此,这部小说得到年轻人的追捧,同时也对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该书面世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它依然像耀眼星辰一样,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和喜爱。

路遥画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却很快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949年12月2日,路遥出生在陕北清涧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长子,本名叫王卫国,是个很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然而,随着弟弟妹妹不断降生,身体本就孱弱的父亲,已经无力抚养一家老小了。于是,在经过商议后,8岁的王卫国被过继给了延川县的大伯父。

尽管过早地离开父亲,但是王卫国却一直认为父亲称得上是他的启蒙老师

他在文章中曾提到父亲,说他“拔草锄地,讲究美,他说从任何地方看去,都显得一行一行,很美,曾经在地头种南瓜,说这不一定是为了吃,一到秋天,地头一行一行子都长满了瓜,这好看。”

父亲情怀,显然影响到了王卫国,这让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有如父亲当年种瓜一样,不仅追求意义,还追求好看。

贫穷和苦难,让王卫国过早地懂事。虽然他在小学期间成绩优异,但由于伯父家境也极为贫困,常常连一个本子或者一块橡皮都买不起,而他身上的破衣烂衫,也常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种的烦恼,他从不在伯父面前提起。

不过,懂事的王卫国,为了读书,却第一次发了脾气

路遥少年照)

当时,王卫国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了全县第二,被县里的重点初中——延川中学录取。

但一穷二白的伯父却表示无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给他农具,让他下地干活。

卫国第一次做出反抗。他把农具扔掉,和伯父第一次有了冲突。最后还是亲戚的斡旋下,伯父才同意他去读书,每个月给他25斤粮票作为生活费。

大小正是身体时候,区区25斤粮票,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王卫国学习过程长期感到饥饿。他不得不在学习之余,到野外去找吃的。据他自己回忆,那时候什么东西都会放到嘴里尝一尝,看能不能吃。

也许正是饥饿和贫穷磨练了王卫国,让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上,百折不挠,一直坚持下去

1969年,王卫国在饥饿和贫困中,终于读完了初中。幸运的是,读初中的那段时光里,他在文化阅览室里读到了不少书。精神世界的日益丰盈,让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在无形中影响到他以后的人生之路

1970年,王卫国在做小学教师之余,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路遥。自此,王卫国这个名字渐渐不为人所知,而随着他的作品影响力,路遥则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1973年,路遥得到了一个上大学机会

可是由于他曾当过红卫兵,没有学校接收他。最后还是延川大学冒着政治风险接收了他,这样他才圆了上大学的梦。

此时,一个北京知青出现在了路遥身边,她就是林达。

(林达和路遥

林达是个很有才情的姑娘,她爱慕路遥才华。在路遥大学期间,她在经济上资助了路遥不少。用路遥养母的话来说就是被子和垫的褥子都是林达给他准备好,并扛到学校去的。

有了林达的资助,路遥大学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这不仅能让他安心读书还能潜下心来进行文学创作。无疑这段时间路遥来说,是宝贵的。

路遥大学毕业后,先后被安排到《陕西文艺》和《延河》做编辑。

在那里,他遇到柳青等很有名气和才情的大作家。大家亦师亦友,在他们的帮助下,路遥文学创作上更趋成熟。

但是路遥文学之路并不平坦,他的文学作品多次被编辑退稿,比如获得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奖的《惊天动魄的一幕》,由于是声讨文革的题裁,因此这篇中篇小说在当时显得颇有政治色彩,许多编辑不敢刊发,这让他非常痛苦和无奈。

不断收到退稿,又不断往外寄的过程中,他曾绝望地想,如果再不能刊发,他就把这部文学作品烧掉。好在《当代》的编辑秦兆阳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这篇小说,并把它刊登出来。这才使得这篇小说面世,并获得了奖项。

1981年,路遥用了21个昼夜完成小说人生》,也经历过数次退稿的折磨。后来终于在《收获》上刊登。结果一经刊登,便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并获得第二届全国中篇优秀小说奖。路遥也凭着《人生》,在文坛享有了一定地位

路遥农民交谈)

然而路遥并不满足,他决定构思一部规模更宏大的小说,那就是创作《平凡的世界》。

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又参阅了许多70年代末的文献资料,并做了十几本笔记。此外,他为了了解形形色色的底层生活,还不断农村和矿井等地方实地体验。大概酝酿了3年之久,路遥认为时机成熟了,这时候他才开始动笔。

然而,路遥费尽心血写出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却不被文学界看好,一些编辑看了后,将稿子退还给他,表示这部小说没有特色。

后来几经辗转,才在《花城》刊发。尽管他的朋友帮他牵头在北京搞了个作品研讨会,但是大家依然认为,这部作品不成功。

路遥感到非常苦闷,他认为那些作家们没能理解到这部小说核心。由于没有理解他,他也变得愈发寂寞。

不过路遥后来想通了,他认为他的小说不是专家们来评的,而是写给大众们看的,他希望这部小说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明白后,路遥又接着投入到第二部的创作中。

路遥旧照)

路遥写作的时候,常常不眠不休,冷暖不知。他无休无止地把时间用在创作上。有时候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才敲开邻居家的门,找别人要个馒头吃。这样的写作强度,很快就拖垮路遥身体。病痛不断折磨着他的身体,但是他强忍着身体上的痛苦,继续埋头创作

到写第三部时,路遥身体状况,已经非常恶劣了。他几乎是趴在桌上,凭着毅力继续创作,同时他还出现了咳血的问题。他曾把身体状况告诉弟弟王天乐。王天乐坚决不许他再继续下去了,但路遥没有听从王天乐的劝告,他觉得哪怕是透支生命完成第三部,也比停止创作要来得痛快。

1988年,用了6年之久,路遥终于写完了《平凡的世界》。当他好不容易从书桌前站起来时,他只觉得浑身都疼,但是心里地无比畅快。他审视着自己的作品,不由得想起父亲种庄稼时的态度

该书出版后,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一片推崇声中,《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然而,在通知他到北京去领奖时,路遥在高兴之余,才发现自己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没有最后还是弟弟王天乐给他凑的路费。

当时,王天乐还对他说,以后别再获什么奖了。要是获了个诺贝尔文学奖,他可真没办法给他找外汇。

对于王天乐的幽默,路遥没有觉得好笑,他只是说了句:“日他妈的文学。”

1992年11月17日,病入膏肓的路遥,由于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经医院抢救无效后去世,卒年42岁。

他这一生婚姻不幸,生活贫困,文学创作也极为波折。然而,他终究凭着顽强的毅力,成就了《平凡的世界》等了不起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如他所愿,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影响一代一代人的读物。也许,这就是命运对他的最好馈赠吧!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