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50年代中国:图3女孩穿衣大胆,图6批斗地主,图9天安门广场扩建



中学生们放学场景】这是一组反映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老照片。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当时的中国依旧处于百废待兴状态。这组照片很多人经历战争岁月,他们对安宁生活非常珍惜充满干劲地建设新中国

【杀猪女孩】“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这是当时流传甚广的一首歌谣,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状态。从这组照片可以看出,中山装是最流行的服装,几乎男女老少都喜欢这组衣服

武汉东湖游泳归来年轻人】从照片中年男女打扮来看,当时的年轻人对美好生活还是充满无限向往渴望引起潮流。即便从现今的角度来看,大家并不是想象中保守,比如照片女孩的穿衣在当时就非常大胆,甚至可能受到一定的争议。

重庆“棒棒”们】“棒棒”是山城重庆的一大标志,通俗来说就是靠一根棒子和绳子帮人运送货物的职业。如今重庆依旧有“棒棒”的存在,有人说:“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

【第一次看到电视的人们】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电视机绝对是一个稀罕物,别说农村人,就连城里人有机会看到电视剧也寥寥无几。资料显示,1958年,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目前它被收藏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批斗地主现场】这是当时土改情况的真实发现地主人们批斗。所谓的土改就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里面的突出表现就是批斗地主,将地主财产收缴。通俗来说就是,把地主财产收缴充公。

【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的中学生们】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广场没有规模扩建。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为一座“T”型宫廷广场,面积不大,这里是朝廷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广场靠北部东端为长安左门,西端为长安右门,御路南端为大明门(大清门),北端为承天门(天安门)。广场的东西两侧建有通脊联檐的廊坊各110间,民国时期被拆除。

【吃冰棍儿】相信很多70后、80后都吃过冰棍经历事实上,冰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笔者没有记错,当时冰棍价格5分到1毛,种类很少,但是用料十足。在火车站、公园、街道边等,卖冰棍小摊位屡见不鲜。

【扩建中的天安门广场】1958年,为迎接中国即将成立10周年,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建改造。当时对天安门广场扩建的总体方案是这样的,“保留正阳门和箭楼,拆除中华门,其东西两侧分列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其形制、体量和高度,既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需要,也要与广场的整体性,乃至旧有的古建筑相协调;广场面积初步定为40公项,略呈长方形。”

生活胡同人们】“胡同”是北京标志之一。胡同又称里弄、巷弄。“胡同”是蒙语“水井”的汉字解释,史书记载,早在辽金时“胡洞”这个说法已经在北方广为流行,到了清朝时正式定名为“胡同”。在北京城众多胡同中,“史家胡同”很特殊,自从它诞生千年以来就一直没有改过名字,同时无数名流政要都在这条胡同里住过,使它有着“一条胡同,半个中国”的美誉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