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选
这一段讲的是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以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作人类的导师。
苏格拉底所开始的工作,是由柏拉图完成了。他认为只有共相、理念、善是本质性的东西。通过对于理念界的表述,柏拉图打开了理智的世界。理念并不在现实界的彼岸,在天上,在另一个地方,正相反,理念就是现实世界。即如在留基波那里,理想的东西已经被带到更接近现实,而不是超物理的东西了。但是只有自在自为地有普遍性的东西才是世界中的真实存在。理念的本质就是洞见到感性的存在并不是真理,只有那自身决定的有普遍性的东西——那理智的世界才是真理,才是值得知道的,才是永恒的、自在自为的神圣的东西。区别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是行将消逝的。柏拉图的“绝对”,由于本身是一,并与自身同一,乃是自身具体的东西。它是一种运动,一种自己回复到自己,并且永恒地在自身之内的东西。对于理念的热爱就是柏拉图所谓热情。
从这种对于哲学的定义里面,我们立刻就可以大概看见人们谈论得很多的柏拉图的理念是什么了。理念不是别的,只是共相,而这种共相又不能被了解为形式的共相,比如说,事物只分有共相的部分,或者像我们所说,共相只是事物的特质,而应该认明白,这种共相是自在自为的真实存在,是本质,是唯一具有真理性的东西。对于柏拉图理念说的误解有两方面:第一,从只认感性事物200为真实的形式思维方面来的误解。对于这种思维方式,除了可感觉的事物和可用感觉表象的事物外,没有任何存在。所以当柏拉图把共相说成本质时,一般人总以为
(一)共相只是呈现在我们前面的特质,〔因此只是我们理智中的一种思想〕;或者
(二)以为柏拉图也把共相当作实体,当作独立的本质,〔存在于我们之外〕——那些人是把影子(感性事物)当作真的;因此,
(二)一个单纯的思想,存在于我们之中,存在于我们的理性之中,而是
(三)我们之外的存在、实体。当柏拉图用这样的语句说,感性事物相似于自在自为的理念,或者说,理念是模型、原型时,很可以令人误解为:这些理念也是一种事物,不过这种事物在另外一种理智里,在一种超世界的理性里,跟我们隔得很远,这些理念是一张一张的图片,好像艺术家所摹写的原型一样,依照这个原型,他去对一定的材料加工,把这原型印人这材料里,——一并且这些理念脱离了被认作有真理性的感官对象的现实性,也脱离了个别意识的现实性。人们会以为
(甲)这些理念即使不简直就是〔事物,也是一种超越的存在〕,居住在另外一个世界,为我们所看不见,却又是可以想象的事物或图像:
(乙)他们并且以为〔理念也脱离了个人意识〕,(而理念是个人意识的原始观念,个人意识是理念的主体,)因而也就超出于意识之外,甚至被认作只是一种脱离了意识的东西。
流行的关于理念的第二个误解,在于当理念不在我们意识之外时,人们便以为理念好像是我们理性中的理想,这些理想或者是对我们的理性是必要的,但是这些理想的产物,却是没有实在性的,或者是某种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前一种误解把理念当作一种在世界以外的彼岸,而这一种误解则把我们的理性当作那样一种在实在性之外的彼岸。而当这些理想被认作在我们(意识)之内的实在性的形式、直观时,则又引起一种误解,以为这些理想好像是具有肉眼可以看见的性质。因而就把理念定义为理智的直观,以为它们必然或者直接呈现在幸运的天才里,或者直接呈现在一种陶醉或灵感的境界里,一这样就把理念凶作幻想的产物。但这却不是柏拉图的意思,也不合乎真理。理念不是直接在意识中,而乃是在认识中。理念只有当它们被当作概括性的认识之简单性的结果的情形下,才是直观,才是直接的,或换句话说,直接性的直观只表示理念的简单性那一环节。因此人们并不是具有理念,反之理念只是通过认识的过程才在我们心灵中产生出来。热忱〔按即陶醉、灵感]只是理念最初的粗糙的产物,但是认识才把它们推进到明白的合于理性的发展的形态。但是它们〔理念〕同样是真实的;它们存在着,并且是唯一的存在。
柏拉图
因此柏拉图首先把能认识真理的知识与意见区别开。“像能认识真理的那种思想,我们可以很正当地叫作知识,但另一种就是意见。知识建筑在真实存在上面:意见与知识正相反对,不过意见的内容并不是虚无(虚无即是无知),它意味着一定的东西。意见是介于无知与知识之间的中间物,它的内容是‘有’和‘非有’的混合物。感官的对象,意见的对象、个别的事物,只是分有美、普、公正〔等理念〕,分有共相。但它们同样也是丑的、恶的、非公正的等等。一倍也同样是一半。个别不仅是大或小、轻或重,不仅是这些对立面中之一面;而且每一个别事物既是其一复是其他。个别、意见的对象就是这样的‘有’与‘非有’的混合体。”在这种混合体中,对立的两面还没有消融在共相中。共相就是认识的思辨理念。我们通常意识的方式便属于意见。
编辑:李雨峰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