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黑格尔 | 关于哲学史的普通观念


黑格尔 | 关于哲学史的普通观念


说到这里,立刻就会发生关于哲学史的普通肤浅的观念,必须提出来谈一谈并予以纠正。关于这些很流行看法,诸位无疑地是很熟知的,——因为事实上这些看法乃是当人们最初对于哲学史加以粗率的思想时,就会浮现在头脑里的最直接的想法,——我将要简单地说明需要说明的,而对于哲学派别之分歧的说明,会更进一步引导我们到哲学实质本身。


哲学作为分歧意见之堆积


历史初看起来似乎只应该叙述各个时代民族个人的偶然事件,——这些事件是偶然的,一部分是就时间的次序来说,而一部分是就它们的内容来说。关于时间次序的偶然性,将在以后讨论。现在我们首先要讨论的乃是关于内容的偶然性的观念,亦即关于偶然的行为观念。但是,哲学所有的内容不是行为,也不是外在的快乐和悲痛的事情而是思想。偶然的思想不是别的,只是意见,而哲学意见也就是关于较为特殊的内容哲学特有对象的意见,——关于上帝自然精神的意见。


黑格尔


所以我们就常碰到对于哲学史的很普通的看法认为应当是对于一大堆在时间产生表现出来哲学意见的罗列和陈述。像这类的材料,我们客气一点可以称之为意见;而在那些自信可以下比较彻底的判断的人,也许会干脆叫这种哲学史为无意识东西的展览,或者至少是单纯沉溺在思想概念中的人们所犯的许多错误的展览。这种说法我们不只是在那些自己承认不懂史学的人那里可以听到(他们自己承认不懂哲学,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对于哲学的无知并不妨害他们对哲学随便下判断;正相反,他们每个人自信能够哲学价值和性质下判断,虽说他们对于哲学毫无所知);而且从那些自己在写哲学史和曾经写过哲学史的人那里也同样可以听到。哲学史照这样说来,既是各式各样的意见的罗列,那么,它将变成一个无聊的好奇的东西,或者我们也可以只是一种博学的兴趣。因为所谓博学,主要地只是知道一大堆无用东西,这就是说,除丁对那些无用东西具有一些知识之外,本身没有任何别的内在意义价值


然而有人却以为像这样学习别人的不同意见和思想也是有用的;有刺激恩维能力引起许多好的思想好处,这就是说,有可以引起古一些意见的好处,于是哲学史这门学问的功用,就在于从一些意见引起另一些意见。


如果哲学只是一些意见的展览——即使是关于上帝或关于自然事物精神事物本质的意见——,则它将是一种多余的无聊的学问,无论我们从这类的博学和思想活动能够得到多少益处。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学习系列的单纯意见更为无用吗?还有什么东西比这更为无聊吗?有许多著作就是这样意义下的哲学史,它们把哲学的理念只是当作意见一样来罗列,来处理,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只须随便翻阅一下,就可以发现其中的一切是如何地空疏无聊,缺乏兴味。


一个意见是一个主观的观念,一个任意的思想,一个想象,我可以这样想,别人可以那样想;——一个意见是我私有的,它本身不是一个有普道性的自在自为存在着的思想。但哲学是不包含意见的,——所谓哲学的意见是没有的。一个人即使他本人是个哲学史的作家,当他说哲学的意见时,我们立刻就可以看得出,他缺乏对于哲学的基本修养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



对于哲学史的这种看法还有一个特有意义,即:我们所知道只是一些意见。着重点是在意见上面。与意见正相反对的是真理。在真理面前,一切意见都褪色了。但是,只在哲学史里面去寻求意见或以为哲学史里面只能发现意见的人们,对于真理这个字是会掉头不顾的。哲学在这里曾经受到从两方面来的反对。一方面,如所熟知,注重虔诚信仰的人会公开宣称,理性思维不能认识真理:正相反理性只会引导到怀疑的深渊,于是我们必须放弃理性和独立思想,必须使理性思想屈服于盲目信仰权威之下,才能达到真理。关于哲学哲学史与宗教间的关系,下面还要讨论。另一方面也是人所熟知的,所谓理性”又只图坚持其自身的效准,否认信仰权威,努力使基督教合理化;所以它认为承认任何东西只有完全信赖个人自己的见解和个人信念。但这种对于理性的权利的肯定,却得出这样令人惊异的结果理性不能认识真理。这种所谓理性,一方面思维理性的名义和力量宗教信仰斗争,而同时它也同样转而反对理性,是理性敌人。它坚持本能情感反对理性,因而就把主观的东西当作真理标准,——像每个人纯从主观出发任意独断所形成个人信念那样。这类的个人信念不是别的,而只是一种意见,不过这种意见却被当作人们的至高无上的标准罢了。


如果我们从首先碰到的观念开始,则不得不提一下对于哲学史的这种见解。这种见解浸透了一般文化生活信念,同时也是我们时代的成见,是人们借以彼此互相了解互相认识的基本原则,——是一个被认为确定无疑的,作为一切其他科学研究基础的前提。这一基本原则就是时代的真正的标志。在神学里,教会的教条并不怎么代表基督教教养而是每一个人依照他自己的信念,或多或少地有他自己的基督教教义,而另一个人则依照他另一个信念也有他另一种基督教教义。我们常常看见,在历史上神学被迫使去寻求各种不同的意见,以便引起对于神学的兴趣。而最初的结果之一,就是尊崇所有一切的信念,把它们认作只是每一个人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它的目的当然不在认识真理


个人信念事实就是理性理性哲学从主观性出发方面要求最后的绝对本质东西。但是,我们必须区别开:什么是基于感情愿望和直观等主观的根据,一般地说,即基于主体之特殊性的信念,与什么是基于思想信念,即由于洞见事物概念和性质而产生思想信念。前一种形态信念只是意见。


意见与真理的对立,像这里所明确划分的,即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希腊生活堕落时代)的文化生活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柏拉图曾经把意见和知识对立起来。同样的对立,我们在奥古斯都和其后的罗马社会政治生活衰落时代里也可以看到。在这时,伊壁鸠鲁学派以传播一种无所谓态度反对哲学。当基督说:“我是来到世间真理见证的。”彼拉多以蔑视真理态度答道:“真理是什么东西?”这话是说得很高傲的,意思是说,“真理这个观念已经是一个口头禅,我们已经对它很厌烦了。我们已经看穿了它是什么东西,现在已经说不上认识真理了。我们已经超出它了。”谁说这样的话,才真可算是“超出真理”——被摒于真理之外了。



如果一个人从这种观点出发研究哲学史,则它的全部意义在于知道别人的特殊意见,而每一个意见又不同于另一意见。但这些个别的特殊的意见,对于我是生疏外在的,在这里面,我的思维理性是不自由的,也是没有活动于其中的:它们对于我只是一堆外在的僵死的历史材料,一堆本身空疏的内容只有自己主观空疏的人,才会满足于这些空疏的东西


对于天真淳朴的人,真理永远是一个伟大的名词可以激动他的心灵。对于认为真理不可知的说法,我们在哲学史里适当的地方还要加以详细的考察,现在只消提一句:如果我们承认真理不可知这个前提,像邓尼曼那样,那真是无法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耗费精神研究哲学。因为每一个意见都错误地自诩具有真理。这就立即令我回忆起一个旧的信念真理是在知识里,但我们只有在反省时,不是在走来走去时,才能认识真理!真理不能在直接的知觉、直观里,亦不能在外在的感觉直观或理智的直观里(因为每一个直观作为直观,就是感性的)被认识,而只能通过思维的劳作才能认识

通过哲学史本身去证明哲学知识无用


上面这种对于哲学史的看法,从另一方面看来也可以有另一种结果,这结果,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把它看作或者有害,或者有利。我们看见如此分歧的意见和如此繁多的哲学系统,于是就感觉到一种困惑,不知应该接受哪一个。我们知道,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曾对于那些足以令人向往——而哲学也声言要将关于它们的知识给予人们——的伟大事物,犯过错误,因而他们都曾遭受过别人的反对。“既然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曾走错了路,像我这样一个个人物,如何能够去下决定性的判断呢?”从哲学系统之分歧里面推出来的这个结论,就是我们认为有害的一方面,但同时也有一种主观的用处。因为这种分歧通常被许多人用作遁词,——这些人装出很内行的样子表示他们对于哲学很有兴趣——来掩饰他们对于哲学忽视,即他们虽然好像是抱着一番善意,并且也承认有努力研究这门学问的必要,但事实上他们却完全忽视了这门学问。然而哲学系统的分歧,却远不只是一种被这些人用作忽视哲学的借口。它还更可以被当作一种严肃的真实的论据,用来反对从事哲学研究所需的热忱,——用来作为忽略哲学理由,并作为一个无可辩驳的例证,以表明努力达到对于真理哲学认识,是徒劳无益之事。但假如我们承认哲学应当是一种真正的科学,而且真的哲学只有一个,于是就发生了这个问题:哪一个哲学是真的哲学?我们如何可以认识这个真的哲学?既然每一个哲学认为真的哲学,既然每一个哲学各自提出一些不同的标志标准作为认识真理的指针;——那么,一个头脑清醒的人于下判断时必会徘徊迟疑。


这一点,据说就是哲学可以提供的进一步的意义。西塞罗(“谕神的性质”第一章第十节以下)曾经杂乱地列举出关上帝的许多哲学思想历史。他假借一个伊壁鸠鲁派的学者的口气来说话,但他自认他不知道有比那更好的说法,所以那就代表他自己的见解。那个伊壁鸠鲁派的学者说,我们尚没有达到确定知识。对于哲学努力之为无用证明可以直接从这种对于哲学史通常的肤浅看法引申出来:即认为哲学史的结果所昭示的,不过只是分歧的思想,多样的哲学发生过程,这些恩想和哲学彼此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这个不可否认事实,似乎包含可以耶稣基督下面的一句话应用哲学上面来的理由和必要:“让那死了的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跟着我来。”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骸。它是一个死人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这里不是跟着我走”,按照这里的意思倒必须说,“跟着自已走”。这就是说,坚持你自己的信念不要改变你自己的意见。何必采纳别人的意见呢?


西塞罗


这样的情形当然就发生了:一种新的哲学出现了。这种哲学断言所有别的哲学都是无价值的。诚然,每一个哲学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前此的一切哲学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最后发现了。但根据以前的许多经验,倒足以表明新约里的另一些话同样地可以用来说这样的哲学,——使徒彼得对安那尼亚说:“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不会很久不来,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并不曾很久不去一样。

关于哲学之分歧的解释


无疑地,现在有着并且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哲学,乃是一个有充分根据的事实。但真理只有一个,——这乃是理性本能具有的根深蒂固的直觉信念。于是有人便因此推论说:“只能有一个哲学是真的,但由于有如此之多不同的哲学,所以其余的哲学只能错误的。但每一种哲学确信保证证明它自身是那唯一的真的哲学。“这是通常的形式推论,而且从冷静思想看来,好像也是正确的见解。至于谈到思想之冷静——这个好听的名词,从日常的经验我们就可以知道冷静这个名词意义,即当我们是冷静或空乏时,我们立刻或不久就会感觉饥饿。但冷静的思想却有一种本领技巧可以不让自己由于冷静或空乏而变成饥饿和渴求,而能使自己感到满足安于满足。因此,用这种字眼所表示的这种思想就是那僵死的抽象理智;因为只有僵死的东西才是冷静的,并且同时才是满足的。安于满足的。但无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会留在满足于冷静或空疏中,而乃是一种冲力,它是饥渴地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知识,迫切要求对这种求真和求知的冲力的满足,它绝不会对这样的抽象思想加以饱餐并感到满足


但是,对于上面这种恩想,有一点尚需更确切地说明一下,即无论哲学派别是如何地分歧,却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同是哲学。所以,如果任何人研究过或熟悉过任何一种哲学(只要它在任何意义下是一种哲学),则他就可以说是具有哲学“。那提出一些抽象的论证或借口。一显坚持哲学的分歧性的人,由于他厌恶或害怕特殊性,不知道特殊性也包含普遍性在内,他是不愿意理解承认这普遍性的,——在别的地方我曾经把他必做一个患病的学究,医生劝他吃水果,于是有人把樱桃或杏子或葡萄放在他前面,但他由于抽象理智的学究气,却不伸手去拿,因为摆在他面前的,只是一个一个的樱桃、杏子或葡萄,而不是水果。


但重要的是对于哲学系统之分歧性的意义,去进一步获得一个更深刻的见解。对于真理哲学的性质,加以哲学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到,这种哲学系统的分歧,绝不意味着真理错误是抽象地对立着的。说明这点,就会使我们明了全部哲学史的意义


我们必须讲明白哲学系统的分歧和多样性,不仅对哲学本身或哲学可能没有妨碍,而且对于哲学这门科学存在,在过去和现在都是绝对必要的,并且是本质的。


由于这番讨论,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哲学目的在于思维概念去把握真理,并不是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认识,也不是发现我们不能认识真正的真理,而只能认识暂时的,有限的真理(这就是说,一种真理同时又是不真的真理)。此外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在哲学史里我们所研究就是哲学本身。



我们可以在这里把重要之点单用“发展”这一概念来加以概括。如果我们明白发展意义,则所有其余部分都自会产生并引申出来哲学史的事实不是一些冒险行为,一如世界历史并不只是一些浪漫的活动,换言之,它们并不只是一些偶然的事实,迷途骑士漫游事迹之聚集:这些骑士各自为战,作无目的的挣扎,在他们的一切努力里,看不出任何效果哲学史同样也不是在这里异想天开地想出一个东西,在那里又主观任性地想出另一个东西而是思维精神的运动里有本质上的联系的。精神的进展是合乎理性的。我们必须本着对于世界精神这样的信心去从事历史,特别是哲学史的研究


——原文选自《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Color="rgb(159, 53, 58)" data-tools="135编辑器">

编辑:李雨峰


↓↓↓“”进入“”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