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 | 文
陈来,1952年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科资深教授、哲学系教授。1976年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8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定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被评为教育部 “跨世纪人才”。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带头人。2009年转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朱子研究会会长,兼任复旦大学讲座教授、山东大学讲座教授,以及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其哲学史研究的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其哲学的建构,以其哲学史研究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仁学本体论”。有著作40余种,为现代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蒙文通曾回忆他研究理学的过程说:“文通少年时,服膺宋明人学,三十始大有所疑,不得解而走之四方。求之师友,无所得也,遂复弃去,惟于经史之学究心。然于宋明人之得者,终未释于怀。年四十时,乃知朱子、阳明之所蔽,端在论理气之有所不彻:曰格物穷理,曰满街尧舜,实即同于一义之未彻而各走一端。既知病之所在也,而究不知所以易之。年五十,始于象山之言有所省,而稍知所以救其失。于是作《儒学五论》,于《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一文末《后论》略论之。”(蒙文通,重版前言,第2页)可见他对理学的学习认识,在五十岁之前经历了三个阶段。这里所说的“年五十”即1944年,该年11月《儒学五论》在成都出版,这一时期是其学术的第三个阶段,也是他理学思想成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蒙文通理学思想发展的中期,而把1949年以后称为他的理学思想的后期。对于蒙文通的理学志趣,其子蒙默也回忆说:“先君不专攻理学,而于宋明儒书,数十年中读之,实未尝稍间岁月也。……先君所学,虽至广博,而尝谓自得之深者,厥唯理学。”(见蒙文通、熊十力等,第373页)这说明他虽然在经史之学领域的成就甚高,但其一生最深入体会的乃是理学。蒙文通在1949年以后继续研习理学,只是思想从服膺陆象山改为宗陈乾初,本文集中讨论其中期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理学思想,1949年以后的部分不在本文讨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蒙文通是一位“二十世纪的理学儒者”,特别是,他的理学思想集中在传统工夫论,此点在其后期的理学札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在二十世纪的现代中国还是十分少见的。下面我们就对《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的《后论》作一较为详细的讨论。
二、天人有辨
三、主乎思诚
四、统乎致知
五、几点讨论
微信编辑:杨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