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寺位于凤翔县城西15公里之灵鹫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灵山陲秦川西端,绵吴岳之东岭,南瞻终南之秀峰,北顾千山伏兔。野水赴壑、岩石峻峭,傍冯家山水库于左,依丝绸之路于后,处凤、宝、千三县之交。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中名景: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0亭共称八景。每年四月初一的会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方圆200公里信众前来参禅拜佛。
净慧寺居灵山之巅。建于公元781年(唐德宗二年),庙貌巍然,雕梁画栋,建筑辉煌,佛像庄严,为十方常住。历经宋、元、明、清苍桑之变,毁而重修。分接引、睡佛、铁佛、五佛等四院。殿内佛像全身端严,菩萨罗汉雕塑美观,金刚力士千姿百态,各表法仪。灵山之巅建有观音殿,飞檐斗角,精巧玲珑。
净慧寺从1992年批准开放以来,常住僧俗20多人,四方信众络绎不绝,佛教气氛日益隆盛,净慧寺交通便利、历史久远、环境优美,为宝鸡地区乃至陕西省的重要宗教旅游胜地。
在民间,有不少关于灵山的传说。对于净慧寺内供奉着的灵山老母,有的说为商周时期姜子牙在封神榜上封为三圣母的三霄姐妹,她们在灵山广施善心,保民平安,尤其是能让不育的妇女得到子息;有的说为周朝的老祖宗(圣母姜嫄),老家在杨凌,至今东府游客还尊灵山老母为老娘;也有的说灵山老母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灵山老母在陕西有着广泛的信众基础,这也成为灵山最核心的文化内涵之一。
灵山老母,号曰无生。菩萨化身,隐名埋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显身老母,视众为己子,本从西来,百千万劫,救度众生。举世闻名,为民间信仰。灵感事迹,古今传颂,为灵山之主。
另有人认为老母是炎帝之母女登。凤翔槐原一代至今还有“脱了兽皮和树叶,换上麻衫和草鞋,要问袄袄何处来,老娘给咱赐来哎”的歌谣。不过,宝鸡地区一般对姜嫄和女登(姜炎圣母)分不清楚。 一般有“灵山老母号无生”的说法。老母亭后边的碑刻:说是三个老母分别是无生老母、无极老母、地生老母。灵山老母指第一个。实质上只是民间老母信仰的本地化,宝鸡一带每座山上或庙里都有老母宫。 老母亭建在灵山梅子岭上,居高临下,俯视全寺。建筑为二层楼阁,处于九顶莲花山的莲花蕊。上供老母,下奉观音,两位都是民间信仰的救苦救难之神。老母亭两廊绘制灵山老母修行得道壁画。相传灵山老母在梅子岭上向朝山者卖梅花赐福,后演化为老母亭挂红祈福,寺庙给善男信女发放红布条,系于脖颈,绑在手腕。 后人在最高处建老母亭,供奉灵山老母。后山舍身崖是灵山老母跳下山崖,舍弃肉身,得道成仙的地方。舍身崖山势陡峭,岩石裸露。西北方向不远处是灵山老母梳洗打扮的梳妆台。 据传老母得道后,舍肉身往天庭,但念百姓饥寒交迫,便至灵山崖边将道袍扔于崖下,曰:“帽,首也;衣,身也。今日我无法脱帽于百姓,这衣服(道袍)就为百姓御寒吧。”然后飞上天去。徒儿领会了老母的心意,便就近将道袍施舍于苦难百姓,尔后心善者纷纷效之。 老母塑像前有善男信女所贡奉的小泥人(凤翔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想生育的信众拿走老母像前的小人就会得子,且拿走的小人是男则生男,拿女则生女,非常灵验。老母像塑造的非常和蔼,金身大小与真人相仿,就像是我们见到过的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一样,没有神圣那般的俯视和威严,多了些平和与亲切。 ‘舍衣’习俗 传说老母在灵山修行时候,曾经卖掉自己的道袍,用来接济贫苦百姓。后来,每逢四月灵山老母庙会,信众香客纷纷将自家的旧衣服搭在树枝上,表示舍弃了一身的病痛,祈求健康平安(实际则给许多流浪人员提供了御寒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