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信仰与修行为何物,只知空念几句经文,行几件善事,便以为能得福报,更有那等痴迷之人,终日静坐家中以为日日叩拜烧香便可得了正果!
对于修仙得圣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从甲古龟背文至河书洛图至易学演变,至丹道生成,大药环体。
阴阳相变从宇宙界的大自然体到人体的小自然体,无时无刻都在规律的变化之中,阴阳的环列,铅汞的相制,入药的分寸,玄关的外现,原神的阳养,有序有列。
《家语》日:“不食者,不死而神。”《说文解字》:“仙:长生仙去。从人从山。”《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何为神仙?一天十二时,一月三十天,一年十二月365天都是道理,一日中即有一生死,有一河车,亏空可补。
一月有月之圆缺,小周天火候得矣,一年有365日4分之一天,太阳绕黄道一圈,大周天火候得矣。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天地气度相交,神气可知矣。神秘性是东方宗教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道家所推崇的理想社会特征。仙道的修炼世间少见,一般隐居山林,与世隔绝,还有得法脉传承而隐遁潜修之人,不过,很难得见。
岂不知善事不行,岂有功德?若无功德,岂可成道矣?三丰真人天口篇有云:“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所谓修行第一步变要明自身之根骨,如何去修行,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修道方法,也才方入了正道,道有三千,总可以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若只知盲目跟风,恐一生不可得正道!
修行也非必须有宗教信仰才称为修行,千百年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天下”是一种修方式,道家“道法自然”是一种修行。其实,人人都在修行,即使不入道,也逃不过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红尘即是道场。
所谓红尘修行,即在俗世之中修行。平日需要工作以解决生计问题,然后以修心、修行、行善、布施等为主要修行方式。不过,因有俗务缠身,因此,修行中磨难较大、坎坷较多。但因在红尘中修行需要面对芸芸众生,因此,若修行得法,亦功德无量。道教徒从不逃避红尘场上的烟火历练,他们只是用更慈悲的方式度脱天人。
但是,在红尘修行之初,最好能够皈依道教师父,以得到师门传承,如法脉传承,如此一来,即能在世间弘扬大道、积功累德,又能有玄门法科修持,是修成正果的模式。因为自古以来得道成真者不仅需要修习功法,还要到人间度人,方能圆满。
咱们全真龙门派主要以丹道为主,说简单也很简单就几句话: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反虚,但是真正做起来很难很难,根本没有地方入手,没有一个好的师门传承指导学习,百分之九十九会失败,文火武火,龙虎相交,什么时候采药,太早太晚都不行。
修行都奔着得道成仙,了生死 出轮回去的,但真正有几个得道成仙的。
丹道即修炼内、外丹,外丹多见于古代,历史上的丹道家较多,如东晋的葛洪等。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我们对人体的认识,古代服食铅汞之类的外丹术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进而演变成服食药材等以其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此外,道教人士亦修炼内丹,即通过存思、打坐、站桩等方式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天人合一之功效。
如今很多道派均有功法传承,尤其是以修炼内丹为主的全真派,均有不少修炼内丹的著作存世。
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通过内炼精气,修炼内丹,经过丹能在经络里的不断疏通,从而达到“经络全通、百骸俱暖”高质量生活状态,其修炼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
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金丹大道了。
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练功时间越长,正气越多,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继续修行能量互相感应形成人体生物场,尤其是练功时候这个生物场会无限制扩大,与宇宙不断重叠,直至合一,这就是道家内丹说的天人合一,此时念的咒语会跟波一样随时来影响宇宙,这时人处在自身的生物场中无比的舒服愉悦,身心达到极好的调整。
神和仙是有区别,神可以封,也可以生前积德行善,功德无量之人,死后成神。仙要自己好好修行。
第一阶段识神反盛,杂念繁多。这是因为静坐不得法,用意识去压制意识。结果越想静心越不静。不要去压制,观察就可以了,念起即觉,念起不随。
第二阶段昏沉散乱,昏昏欲睡。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要睡着,也不要强撑着,而是要调整你的呼吸,让你的呼吸变得伸长平稳。让你的氧气充分地进入你的血液和大脑,让你的精神恢复清醒。
第三阶段偶尔入静。属于撞门阶段。这是因为你打坐次数多了,累得不想再动脑子了,于是偶尔放松了一下就进入了一种短暂的静态,这时候你会觉得很舒服,很轻松,但是这种静态不稳定。不要贪恋,不要执着,而是要继续保持你的呼吸和观察,让你的静态变得更长更深。
第四阶段摸门阶段。偶尔入静多了,慢慢明白了打坐的要领。于是当杂念在起时,你不会跟着他走,也不会跟他斗争,而是冷眼旁观,如同闲看云聚云散。标志是每次打坐都会入静,功中识神渐驯,杂念渐少,功后神清气足。这时候你的身心会变得平和,清静,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都会消失。继续深入你的内心,探索你的本性。
第五阶段动触。由于身心渐静,平时感觉不到的身心活动就浮现出来,于是你会感觉到五感特别敏锐,于是各种动触渐次发生,各种奇妙的现象出现,比如你会听到天籁之音,看到光芒闪烁,闻到香气飘飘。感到身体轻飘飘,甚至会有一些灵异的体验,比如梦中出游与神明对话预知未来等等,在这个阶段,你不能对任何现象产生惊异恐惧。他来由他来,他去由他去,我自不参与。保持平常心,让他们自然的出现和消失,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所有的现象都会逐渐平息,最后一切归于寂静。在这个阶段,你的身体会变得健康强壮,一般的身体问题都会慢慢康复。
第六阶段出境或初定。这是当所有的动触停止后,你进入了一种真正的静。其实所有的现象停止的本质是五感停息,意识泯灭,对于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状态的人来说,他们很习惯五感潮涌,意识起落的状态。反而对五感失灵意识泯灭的状态感到非常不适应,因此当他们第一次进入这种状态时,他们会感到非常恐惧,这就是所谓的初夜恐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而是要勇敢的面对这种状态,认识这种状态适应这种状态,这样你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七阶段见性。你初静多了,习惯了之后就进入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状态,这个状态的标志是性(心)光显露,所谓“心光”,意指“发生于'心地’的、五感混同的、没有大小的、没有方位的、不知道在那里的光”,而不是那种“眼前的、只有光感的、有方位的、有大小的、能知道在那里的光”。
眼前的光只是一种现象,而心地上的光是你的本性见到星光时。虽然,通过观“眼前之光”可以导人入静,从而最终的验证到“心地之光”,但究其实质,那种“眼前之光”依然只不过是一种“动触”罢了。
见性光时,虚室生白。在修道人的主观感觉上,就好象黑暗中醒来,突然发现天快亮了一样。明明是黑夜,但修道人却觉得屋里是亮的。
因此,先哲们对见性光的描述还有一句话:黑地引针。的确,在黑暗的地方可以穿针。这不是比喻,而是实际的身心效验。另外,由于“心地之光”是“没有方位的、五感混同的”,因此,到达此境的修道者“能同时'看’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东西和动静(即声音)”到这时,修道者才能彻底的明白,为什么“音可以观”。到了这个阶段,你就算是真正打开了修行的大门了。
用我自己曾经的经历分享打坐知识,我打坐过程中经历过酸麻疼痒,火烧,冰冻,电击各种感觉,入定和入静不是一回事,也分小定和大定,入定处于无意识状态,一片虚无之中。
大定呼吸心跳都会停止,大定如若自己出不来,就要有人借助外因让其醒来,不然被不懂的人,当死人埋了烧了的很多,我有次入小定,晚上1点左右入定,感觉才过几分钟,睁眼一看已经凌晨3点多。
打坐也会出现一些神通,譬如听见很远地方的人说话,看见很远地方的东西。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境界神通,幻象,满天神佛,都不能迷进去,来去随意,如果迷进去,就是着魔了。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若祖述黄老,则已超过4700多年历史。
历史上,不同的道派及道教人士均有众多著作传世,统编入《道藏》之中。道书可谓浩如烟海,都是各代道人修道及智慧的结晶。
因此,很多出家住观道士均须修习经典,熟悉经韵,学习法事科仪,以便能为信众禳灾祈福等。
科仪是道教文化之瑰宝,是道士必修的功课。当然,出家道士或居士亦须做早晚功课,且于诸天尊诞辰之日须设斋醮祝贺。
通过诵经念文,可以对“行持”有所帮助,也有助于理解高深玄理,提高个人修为。诚如玄门早晚功课经序所述,“窃以金书玉笈。
为入道之门墙。奉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修自身之道。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
此外,通过诵经万遍,可以达到修道成仙,与神沟通的目的。根据《洞玄空洞灵章经》中所言:“善男信女,香灯供养,见世光明,身入无为,受福自然。
若能长斋,诵经灵章,万遍道成,身生水火,立致飞行,其道高妙,不得泄露。”因为“千遍通神,万遍通真”,通神就可以逆知吉凶,通真就可以经灾履恶,腾景三清。
诵经可以保平安,消灾增福寿,功圆行满,三界遵行。经文中提到:“向来诵经,念念存诚,千真拱听,万圣通灵,应元合炁,普化分形,九天有命,三界遵行,消灾忏罪,请福延生,功圆行满,大道证盟。
”总结起来,诵经功德,不可思议,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经文朝夕诵念,昼夜忘疲,直至三千功满,八百行圆,神灵自通,修道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