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伊朗文化主要由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元素组成。三元文化结构从深层影响着伊朗民族复兴思潮的发展演进。19 世纪后半期,伊朗知识分子认识到伊朗的困境,逐渐兴起现代化改革和伊斯兰复兴两种主要思潮。巴列维王朝时期,波斯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伊朗兴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西方化改革出现挫折之后,伊朗选择将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试图通过伊斯兰复兴推动民族复兴。伊朗的三元文化结构决定着民族复兴思潮的演进方向,民族主义的革命与改革实践又进一步促进了三种文化元素的交融互动。
项目来源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朗反美思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 原文刊登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社会思潮经常由现实问题引发,但是又受历史文化的影响,伊朗的民族复兴思潮与其独特的文化结构有直接的关联。本文拟以伊朗的文化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伊朗民族复兴思潮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二者之间的特殊关联。
伊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多元文明交融荟萃,文化成分复杂多元,但主要成分可以归纳为: 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这种三元文化结构赋予伊朗文明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从深层影响着伊朗民族复兴思潮的发展演进。
前伊斯兰时期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流淌在伊朗民族血液中的基本文化根脉。早在公元前 6 世纪,伊朗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就已经成为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这直接奠定了伊朗在世界历史上的突出地位。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管理制度完善、多元文化交融荟萃,造就了伊 朗人独特的民族自豪感。公元 3 世纪建立的萨珊王朝是那个时代的世界强国,领土广阔、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琐罗亚斯德教经典正是在萨珊王朝时期整理成文。萨珊王朝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后继者自居,大力弘扬波斯文化传统,伊朗文化的辐射力与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波斯帝国时期形成的民族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穿越历史的万水千山,在近代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民族主义者要求重新发现和恢复民族的独特文化认同,这也意味着回到居 住于先辈祖地上的历史文化群体的真实本原。”波斯文化是伊朗人的历史记忆和身份标识,和阿拉伯民族不一样,他们对前伊斯兰时期的历史,保持着某种自觉,对于过去的成就,保持着一定的骄傲。悠久的历史和英雄传说是伊朗民众的共享记忆,这种共享的历史记忆是将他们粘合在一起的强大力量。生活在伊朗各地的民众虽然在生活方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以伊朗悠久的历史和杰出的英雄人物而自豪。英国研究伊朗民族主义的著名学者理查德 · W · 科塔姆指出,那些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居民和部族,即便他们心中没有国家的概念,但他们却非常喜欢诵读菲尔多西的史诗《列王纪》,崇拜其中的英雄人物。即便是具有分离主义倾向的库尔德地区居民也认为自己是这些英雄们的后代,并因此而自豪。面对民族危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唤醒民族意识,以历史上的骄人成就与英雄传说重塑民族自信, 并以此通往民族复兴之路成为伊朗人的重要路径选择。
什叶派伊斯兰文化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 7 世纪,伴随阿拉伯人的征服,伊斯兰教传入伊朗。此后,伊朗经历了漫长的伊朗伊斯兰化与伊斯兰伊朗化双向互动过程。公元 16 世 纪,萨法维王朝一方面自称是萨珊王朝的继承者,另一方面宣布伊斯兰教什叶派为伊朗的国教。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什叶派文化逐渐内化于伊朗文化深层。伊朗的文明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宗教文明。伊朗在历史交往过程中,不仅离不开宗教价值系统带来的强烈文化政治归属性,而且宗教因素深深渗入到社会生活底层之中,凝结为群众社会心理。
首先,什叶派承载着伊朗独特的民族认同。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随之在伊朗推行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政策。阿拉伯语迅速推广,大批伊朗人改宗伊斯兰教,伊朗文明面临着严峻的冲击。为彰显民族个性,伊朗人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积极利用什叶派在伊斯兰世界的特殊地位,将伊朗的民族文化和什叶派教义融合起来,使伊斯兰教民族化。萨法维王朝的建立者自称是伊玛目的后裔,国王是伊玛目的代理人,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将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确定为伊朗的官方宗教,“树立与当时的逊尼派强国——奥斯曼帝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增强波斯民族凝聚力,巩固新王朝”。其次,什叶派宗教文化兼具抗争和忍耐的二重性质,对伊朗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伊斯兰世界,什叶派是宗教少数派,经常受到孤立和打压,但是什叶派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以悲壮的殉教精神与逊尼派抗争。什叶派的历史充满悲情色彩,多位伊玛目遭到迫害,以身殉教,其中第三位伊玛目侯赛因的遇害经历最具宗教感染力和政治感召力。依据什叶派教义,第十二任伊玛目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暂时隐遁起来,待等到条件成熟后,他会以救世主马赫迪的身份降临人间,建立“正义之国”。对于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信徒来说,每当遇到困难之时,他们坚信困难是暂时的,总有一天马赫迪一定会降临,解除他们遭受的苦难。因此,等待马赫迪的降临成为他们忍受苦难,坚持斗争的重要精神支撑。如果说什叶派的殉难、抗争意识赋予伊朗民族以坚强的刚性,那么忍耐、等待精神则赋予伊朗民族以顽强的韧性。最后,伊斯兰教在伊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社会动员力,什叶派乌莱玛的影响力遍及伊朗社会的每个角落。伊朗的 许多山区村落、氏族部落,中央政府根本无力管辖,但毛拉们却能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不仅如此,宗教力量还对分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巴扎商人、手工业者也有直接的影响力。
因此,什叶派宗教文化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力量是推动伊朗民族主义革命和改革运动的核心力量之一,伊朗的民族复兴思潮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