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况
《耶路撒冷史》
原作名:Historia Ierosolimitana
译者:王向鹏
页数:520页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
定价:95.00元
丛书:象征
ISBN:978-7-5711-1412-1
阿尔伯特(亚琛的阿尔伯特,Albert of Aachen),拉丁文名为“阿尔贝里库斯·阿奎恩西斯”(Albericus Aquensis),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和早期耶路撒冷王国的史学家。阿尔伯特是为方便研究,被默认为此书的作者,其名姓仅出现在之后的支系手稿中。依据当今学界研究,阿尔伯特应生存于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初德意志莱茵兰的亚琛附近,可能是圣玛利亚大教堂的教士。生平不详,著有《耶路撒冷史》(Historia Ierosolimitana)。
译者简介
王向鹏,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教学和研究方向为世界中世纪军事政治史、十字军史、拜占庭和东地中海文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河北省教学改革项目两项,出版译著《耶路撒冷史》一部,在《世界历史》《河北学刊》《南京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
《耶路撒冷史》(Historia Ierosolimitana)由亚琛的阿尔伯特(Albert of Aachen)以拉丁文著成,写于1125~1150年间,共12卷,记述了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及拉丁东方最初20年的历史。所谓第一次十字军战争,始于乌尔班二世克勒芒会议首倡,是西欧军事贵族集团持“收复主的圣墓,支援基督教兄弟”之名,向近东及耶路撒冷进军所引发一系列战事之总括。
11世纪中后期,大塞尔柱帝国迅速崛起,主宰耶路撒冷,拜占庭主动退出小亚,亚美尼亚复国无望,1092年,大塞尔柱帝国逐步瓦解,埃米尔纷纷自立,互相征伐,近东绝对权力真空,给了西欧可乘之机,骑士制度、开荒拓殖、宗教虔诚的综合作用下,东侵之路就此展开。在这场战争中,诸十字军国家陆续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形成了所谓的拉丁东方。
此次战争是200年间十字军战争中唯一对穆斯林取得胜果的战事,在当时的西方基督教世界引发了空前轰动。阿尔伯特写作本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将先人的丰功伟绩记于笔下,为后人景仰,令其不朽。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第一次十字军战争记载最为具体、详细、生动和完整的第一手原典史料,在诸多第一次十字军战争的文献中篇幅最长、记载最完整、叙述最详尽,真实反映200年间的血腥冲突和历史人物,居于显著地位,不可或缺,不仅是关于十字军战争的必读读物,更是一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鸿篇巨制。
★作者是受过严格修道院教育的教士,内容皆为亲历者所叙述,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史料价值。
★本书兼具可读性,注重细节,对其中的贵族、战士、军官、妇女等社会各阶层的遭遇以及各场战争的刻画都生动到位。围绕耶路撒冷的历史绵延几千年,宗教冲突、城邦兴衰、权力交替,远非短短几十万字可以描述,相较于大而笼统的其他相关书籍。
★本书为原书拉丁文直译,参校苏珊·B.埃金顿(Susan B. Edgington)的标准英文版,版本权威。
第一卷 隐修士彼得与平民十字军
第三卷 从安纳托利亚到安条克
第四卷 安条克之战结束
第五卷 从安条克到耶路撒冷
第七卷 戈德弗里病逝及鲍德温一世加冕
第八卷 1101年十字军
第九卷 拉姆拉之战及哈兰之战
第十一卷 的黎波里伯国建立
译后记
精彩文摘
1.此文事关那场每日皆令人难以置信、惊诧异常,向着耶路撒冷的旅程和征伐。我屡屡有冲动,想要参加这场远征,渴望着到那里去做祷告。尽管我亢奋不已,但因为种种阻碍,我是完全无法成行。仗着鲁莽的勇气,我决定至少将我靠着他人叙述得知的那些在世的亲历者的一些回忆告知世人。于是,纵使因此不得空闲,我也要竭尽全力,即使不以身体,也要以全部的心智和灵魂,让自己仿若成为旅程中的一员。因此,我以凡人微小的力量,幼稚、不谨慎的文体,冒险记述艰辛和不幸、坚强的信仰,以及因基督之爱,强大王公和其余人所拥有的和睦融洽。他们离开家乡、亲人、妻子、儿女、城堡、城市、土地、王国和世上所有的甜蜜,抛弃安逸去追求动荡无常,奉耶稣之名去寻求放逐:他们以大能的手、强大的军队,向着耶路撒冷挺进;军队勇敢攻伐,屠戮1000000突厥人和萨拉森人;他们打开前往主耶稣基督之圣墓的入口,走了进去;他们完全免除了渴望着到那儿去的朝圣者的税和贡品。
2.一位叫彼得的教士,曾是位隐修士,生于亚眠城(Amiens),那座城市位于法兰克王国的西边。他竭尽所能地去鼓动,第一个力主坚决进行这场旅程。在法兰克王国的一个地方,即贝里(Berry),他成为了一名兼具训诫之能和口才的布道者。在他持续不断的训诫及号召下,主教、修道院院长、教士、修士,最显贵的俗人、各个王国的王公,全体平民大众、跟虔诚人一样多的罪人:杀人犯、盗贼、伪誓者、强盗,也就是说,各种信仰基督的人,还有女性,受悔悟的引导,成群结队,喜悦地涌向这次的旅程。这里要叙述的是,这位隐修士是出于何种的缘由和意图,为这场旅程布道,还成为了它的第一个发起者。事实上,在这次旅程开始前若干年,这位教士曾为了祷告动身前往耶路撒冷。在那里,他在主圣墓的圣殿中,心情悲伤地承受着所目睹的一些不法、邪恶之事,因受感于圣灵而愤怒咆哮;他向上帝恳求,要成为所睹不义的惩戒者。终于,因对此恶行的忧虑,他找到了神圣耶路撒冷教会的宗主教询问,为何会允许异教徒和邪恶之徒玷污圣所,信徒的供奉被这些人拿走,教堂做畜舍,基督徒被痛打,神圣的朝圣者受繁费的勒索,因他们巨大的压迫而痛苦不堪。
3.这位主教———主圣墓受人尊重的一位教士———听到这些后,做出了答复,虔诚而催人泪下:“唉呀,至虔诚的基督徒啊,为何您要因这些事情谴责我,或者说,在我们的力量想来甚至不如只小老鼠强的时候,面对如此众多的暴虐,向我们苛求教父那般的看护?事实上,我们的性命要么是靠着没完没了的贡税赎下来,要么就是受极刑而终结。我们料想,这样的危险是与日俱增的,除非有基督徒的援助到来。我们想让您为使者去召唤它。”彼得如此答道:“尊敬的神父,我已然知道得够多了。现在,我知晓并看到了,同你居住于此的一群基督徒是何等地虚弱无力,还有你们所承受的异教徒的压迫。因此,为了上帝的恩泽及你们的解放,还有圣所的净化,有上帝相伴,只要性命无忧,返回后,我首先会去找教皇,然后是基督教徒的所有显贵,国王、公爵、伯爵,以及居于王国至高权位的人,明示你们所受奴役的枷锁,以及你们所无法承受的困难。此外,同样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互间所讲的这些话,如此方能解决问题。”
4.这时,黑暗降临于整个天际,为了祷告,彼得回了圣墓。在那里,他因祈祷和守夜而疲倦,睡着了。凭着显圣,主耶稣的圣像显现于他的面前,如此屈尊,对这个脆弱的凡人讲话:“彼得,基督徒中最为亲爱的孩子啊,起来,去拜访宗主教,从他那儿获得带有圣十字封印的,附有吾等使命的信件。你竭尽所能地赶路,去你同族的土地,去揭露施加于吾等子民和圣所的罪状及不公。你去激发信众的心,让他们净化耶路撒冷之圣所,恢复圣所之仪式。也就是说,经由危险和种种诱惑,天国的门现在要向受召唤、被选中之人打开了。”
5.因此,在上帝美妙而高尚的启示下,在显圣结束后,彼得睡醒了。天刚亮,他就从圣殿的入口走了出来,前往宗主教那里。他将上帝于自己的显圣如实地告知宗主教,请求带有圣十字封印的、神圣使命的信件。宗主教没有拒绝,感激地答应了。于是,获得许可后,他遵从使命,向故土的海岸返回。他非常焦虑地坐船由海上返回,回到了巴里(Bari)城。刚上岸,他就立即动身前往罗马。在那里,他找到了教皇,明示自己从上帝和宗主教那儿听到、得到的使命,事关异教徒的秽行以及对圣所、朝圣者的冒犯。教皇心甘情愿、专注地听完这些后,向他承诺,完全服从圣徒们的命令和请求。教皇关切这个事业,前往维泽拉(Verzellaus)城,翻过阿尔卑斯山,宣布召开一次全西法兰克的集会,然后是在圣玛利亚(St Mary)的勒皮(Le puy)城召开一次会议。随后,他动身前往位于奥弗涅(Auvergne)的克莱蒙(Clermont)。在听到上帝赋予的使命和教皇的建议后,全法兰克的主教、公爵和伯爵、强大的王公们、各层各级之人,向上帝承诺,要自己承担费用,向圣墓远征。在这个幅员辽阔的王国内,在举右手宣誓后,在最强大的人中间,这次旅程的神圣、和睦及联合达成了。为了证实此事,一场大地震发生了,它唯预示了,不同王国的军队将要参与到这次的旅程中来,他们来自法兰克王国和洛林(Lotharingia),德意志人之地,还有盎格鲁人之地,以及丹麦王国。
9.皇帝得知这个地方被严重损毁后,派鲁道夫·佩德劳(Rodolph Peeldelau)和达戈贝尔特(Dagobert)的儿子罗杰(Roger)———口才极好的两个人,身居这片土地,有法兰克血统———去见公爵。皇帝请求军队停止劫掠他的王国,不要再加以蹂躏,他立刻归还公爵索要的那些囚犯。公爵同其他的首领做出了决定,答应了皇帝的使者,拔营,禁止劫掠,率领所有朝圣者前往君士坦丁堡。在那里,他们支起帐篷,住了下来,军威强大、不可阻挡,土兵们穿着锁子甲,全副武装。在那里,被皇帝释放的休、德罗戈、“木匠”威廉,还有克莱姆鲍德,同公爵相见,因他和他大军的到来而欣喜不已,致以公爵和其他人许多亲吻和拥抱。同样地,上述过的,皇帝的那些使者急忙来见公爵,请求他带上军中的一些显贵前往皇宫,去听国王的话语;剩余的众人则要留在城墙之外。
10.公爵刚接待完使者,一些来自法兰克之地的陌生人就秘密地来到了公爵的营地里。他们急切地警告公爵,要当心皇帝的诡计和有毒的衣物,还有骗人的谎话,绝不要去见他,不论他做过什么诱人的承诺;要留在城墙外面,稳妥地接受皇帝所提供给他的一切东西。于是,在如此这般地受到陌生人预先警告后,公爵知晓了希腊人的诡计,没有前往皇帝那里。皇帝因此对公爵和他的整个军队感到非常愤恨,不给予他们买卖的特许。公爵的兄弟鲍德温意识到皇帝的愤怒,看到大众的窘迫和必需品的极度匮乏,向公爵和军中其余尊贵之人提议,应再次对希腊人的地方和土地进行劫掠,积聚食物,直到皇帝受这些妨碍所迫,再次给予买卖的特许为止。于是,皇帝看到了他们对自己王国之地严酷的劫掠及恶行,再次给予了所有人买卖的特许。那天正是圣诞节。于是,在如此庄严的时刻,欢乐而和平的日子里,在上帝的面前,皇室、公爵及军队的所有权贵间重归于好,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美好的,值得称赞且可以接受的。由此,和平达成了,军队终止了所有的劫掠和暴行。在这4天的圣日里,他们停留在君士坦丁堡城的防御墙前,处于完全的平静和安逸之中。
11.4天后,皇帝的使团前来见公爵。因为正值雨季,大雪和冬季常见的严寒在困扰着他们。出于这样的缘由和国王的好意,公爵获准移走营地,同他的军队住在位于海峡岸边的宫殿里。这样一来,他们的帐篷就不会被浸湿、磨破,不会受损毁了。最终,公爵和其他贵族决定服从皇帝的心愿,将帐篷移到了宫殿和带有塔楼的居所中,这些建筑覆盖了海岸边30罗马里的距离,基督徒的全部军队都住到了里面。从这天往后,依照皇帝的命令,他们获得并买到了大量各种各样的食物和必需品。不久之后,皇帝的使团又来找公爵,建议他前去觐见皇帝,去听听皇帝的讲话。公爵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预先受到了那些陌生人关于皇帝诡计的警告。但是,他安排显赫的人做使者,前往皇帝那里:有蒙泰居(Montaigu)伯爵科诺(Cono)、伯克的鲍德温、埃施的戈德弗里。他们前去向皇帝解释,如此讲道:“公爵戈德弗里向尊贵的皇帝表示忠诚和顺从。我本来要欣然而自愿地前去见您,环顾您宫廷的荣耀和财富。但是,我听到的极多有关您恶行的事情让我感到害怕,尽管我不清楚,这些是不是因为对您的嫉妒或恨而被编造并流传开来的。”于是,皇帝听完这些后,将大部分指控都推卸掉了。他说,公爵和他的伙伴永远不要担忧或相信任何关于他的谎言。公爵应该像儿子和朋友那般,去关照和尊敬皇帝和他的人。然后,公爵的使者回来了,将他们所听到的,皇帝郑重、诚信地亲口承诺的所有事情尽己所能地讲了出来。公爵仍旧不相信他甜言蜜语的承诺,断然拒绝同他会谈。在这样的消息的来回往复中,15天过去了。
12.于是,皇帝知道了公爵的执拗,无法召他过来。他获悉这些回复后,再次恼怒了,取消了大麦和鱼的出售,接着是面包的供给,想用这种方式迫使公爵同意去见皇帝。但是,事情还不仅如此。就在皇帝设法软化公爵态度的时候,一天,在皇帝本人的教唆下,500名特科波佣兵(Turcopoles)乘船航行,穿越海峡。在早晨,他们武装着弓和箭袋,向公爵的战士射箭。一些人被杀死,其他人受了伤。朝圣者远离了海岸,在那里无法像惯常那样购买食物。很快,这个残酷的消息传到了公爵的御座前。他立刻命令吹响喇叭,所有人武装起来,回到君士坦丁堡城前,再次搭上帐篷。按照公爵的命令,号手发出信号,所有人冲出来,武装起来。他们将曾住过的宫殿和塔楼中的一部分付之一炬,其余的一些地方被他们砸得粉碎。他们对君士坦丁堡的人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害。
13.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关于这场大火及建筑损毁的消息在宫廷中传开了。公爵很是担心,唯恐皇帝的战士和弓箭手在看到建筑的火焰,还有这支愤怒军队的喧闹后,会仗着强力,出人意料地抢先占据那座他们从君士坦丁堡前往宫殿驻地时曾经过的桥。于是,他立刻派遣自己的兄弟鲍德温率领500名身穿锁子甲的骑兵预先占领那座桥,以免皇帝军队的先锋毁坏了它,从而令朝圣者无法从上面通过并回返。于是,就在鲍德温刚刚站到桥中央之后,皇帝的特科波佣兵就坐船从左右两侧赶来了,以箭矢四面八方地攻击这些正在通过的人,向他们猛攻。鲍德温在桥上无力御敌,他急于躲开他们的箭矢。于是他迅速过桥,来到了桥另一边的岸上。他面对着这座城市巍峨又工艺高超的防御墙,占据、看守着这座桥,直到全军从桥上通过为止。公爵带着他的人殿后。同时,无数的特科波佣兵及各样出身的战士,从朝向圣阿金特(St Argent)方向的城门冲了出来,携带着箭矢和不同的武器,想要击败鲍德温和基督教众的整个队伍。但是,鲍德温坚守在约定的地方,面对任何来犯之敌,都坚定不移,不可征服。最终,从清晨一直到夜晚,人们过了桥,回到了城市的防御墙前面,安置好营地,驻扎下来。鲍德温率领着500名穿锁子甲的人,勇敢地进攻那些从城门跑出来的特科波佣兵和其他进犯者。到处都在激战,双方都死了很多人。法兰克人极多的马匹死于箭矢。但是最后,鲍德温占据了上风,将那些被打得落荒而逃的皇帝的战士逼退到了城门里,令人信服地占据了平原,赢取了胜利。特科波佣兵及皇帝的战士因自己被击败、逃跑而感到愤怒,反复从城门里冲出来,前去挑战和进攻军队,一直到公爵到来为止。因为已经是晚上了,他让所有人都平静下来,督促他的兄弟带着所有人返回营地,不要在夜幕下战斗。同样地,皇帝也担心遭遇更大、更强烈的战争风暴,担心他的人在昏暗的夜晚叛逃或被毁灭。他下令恢复和平,看到公爵也欲停战,甚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