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地缘板块、文化分野与伊朗历史的地理枢纽


转自公众号:伊朗史研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4NTE1NTQ2Mg==&mid=2247483773&idx=1&sn=f35769964c9286358bd9757ff310f893

地缘板块、文化分野与伊朗历史地理枢纽

   伊朗古代史研究现代伊朗国别研究最大的不同,是前者需要处理地理范围更大。那么,作为文化意义上的“古代伊朗世界Ancient Iranian World”的范围有多大呢?打开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地图,我们将帝国各行省的名称标注上去之后,可以看到以下特点

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行省示意图

   从中亚和次大陆西北部向西一直到小亚细亚半岛的横向带状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我们可将这片体量略小于青藏高原的中东北高地命名为“中亚—东地中海高地走廊(简称高地走廊)”。从这片高地的西部往下俯瞰,便是包括埃及、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在内的肥沃新月地区

   众所周知,肥沃新月地区拥有非常古老的文明,很难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同化,加上后来叙利亚基督教传播阿拉伯人崛起,这片地区尽管经历希腊化和罗马化时代,但始终具有鲜明的闪米特—阿拉伯文明属性,这点想必毋庸置疑。那么波斯文化的“舒适区”在哪里?答案是,这片区域就是俯瞰新月沃地的中东北高地,也就是所谓的“高地走廊”。

中亚—东地中海高地走廊意图

   如果说波斯帝国的版图为确定古代伊朗世界的外部范围提供了基本坐标,那么划分古代伊朗世界内部边界的主要依据则是语言归属。古代伊朗人群,从语言学上分为东部语支和西部语支,东部语支包括阿维斯塔语、粟特语、大夏语、花剌子模语、于阗语、奥赛梯语、普什图语等语言,西部语支包括米底语、古波斯语、帕提亚语、中古波斯语、新波斯语、库尔德语等语言。基于此,我们可将古代伊朗世界东西伊朗语等语线为界,划分为“东伊朗世界Eastern Iranian World”和“西伊朗世界(Western Iranian World”。这条等语线的位置,大致在伊朗高原大盐漠的东部边缘,也就是波斯帝国帕提亚行省与马尔吉安纳行省的交界处,今天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的“界山”——科佩特山脉就位于这条线上。这条线往南走,沿阿里亚行省的西部边界顺着大盐漠往南直到阿拉伯海岸,基本与现代伊朗和巴基斯坦边界重合。我们会发现,讲东伊朗语的普什图人便基本分布在这条线的东侧。而“东伊朗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塔吉克人和普什图人分别使用西伊朗语支的波斯语和东伊朗语支的普什图语之外,东伊朗世界北部(现在的中亚南部)的民族基本上讲突厥语,东伊朗世界南部(次大陆的西北部)则流行乌尔都语。

      11世纪之后,东伊朗世界的大部分东伊朗语人群消亡了,只有泽拉夫善河上游山区还有所谓的“粟特人活化石”,操着属于东伊朗语的雅各诺布语。此后在当地取得支配地位的新语言便是从西边过来的西伊朗语——新波斯语。15世纪后,中亚突厥开始兴盛,又逐渐取代了新波斯语的地位,于是有了今天中亚语言分布格局。也就是说,在中亚突厥完成之前,有一个东伊朗语被西伊朗语取代的过程11-18世纪,从奥斯曼帝国到莫卧儿帝国连成的广大伊斯兰世界东部区域,都以新波斯语为通用语。马歇尔·霍奇森所说的“波斯世界Persianate World)”以及费耐生所说的“大伊朗(Greater Iran)”都可以认为是对这一文化现象概括可以看到,“波斯世界”的形成也是以“高地走廊”为枢纽向外扩散形成的。而肥沃新月地区和北非,构成没有受到波斯文化显著影响的“阿拉伯世界”。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世界与“高地走廊三国——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之间明显的语言文化分野。“高地走廊”是波斯文化主导的区域,而从摩洛哥伊拉克的阿拉伯地区,是阿拉伯文化主导的区域。两大区域虽然现在都属于伊斯兰世界,但各自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实则有深刻的差别

  波斯神王初祖凯尤马尔斯的宫廷——《塔赫马斯普列王纪》细密画插图

   历史上,从帕提亚往西一直到小亚细亚中部的卡帕多西亚,是“西伊朗世界”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还包括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和东南部的克尔曼。这片区域除了操伊朗语的米底人、帕提亚人波斯人之外,还包括亚美尼亚人、高加索伊比利亚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科尔基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等族群。波斯文化亚美尼亚及以西地区传播,主要通过琐罗亚斯德教和密特拉教进行。罗马—拜占庭帝国时期,小亚细亚仍然存在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麻葛,而亚美尼亚基督教化之前也盛行琐罗亚斯德教。另外,古代伊朗的贵族政治传统在“西伊朗世界表现得非常明显。古代晚期的亚美尼亚是由世袭领地构成的“纳哈拉尔(Naxarar)”社会可以便是一个微缩版的帕提亚—萨珊社会。即使基督教化之后,亚美尼亚历史书写教会组织仍然受到波斯文化的深刻影响,大量的帕提亚语和中古波斯语词汇进入亚美尼亚语和格鲁吉亚语,便是证明11世纪“波斯世界形成后,小亚细亚从拜占庭帝国主导的希腊语文化向塞尔柱罗姆苏丹国主导的波斯语文化过渡,著名的“波斯语《古兰经》”——鲁米的《玛斯纳维》,便诞生于罗姆苏丹国的政治中心科尼亚。16世纪伊斯兰世界三大帝国——奥斯曼帝国、萨法维王朝和莫卧儿帝国分别依托高地走廊”的西段、中段和东段发家建立。而这三个帝国的主流文化其实所谓的“波斯伊斯兰文化”。

《玛斯纳维》的作者——波斯诗人鲁米和他的苏非门徒

   很多人理解波斯文明伊斯兰化之后还能继续延续,我举个简单的“他者”例子:拜占庭帝国基督教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希腊文化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信仰基督教的拜占庭希腊人仍然没有忘记《荷马史诗》。而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关系,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理解。那种认为波斯伊斯兰就是“阿拉伯化”的观点不能说全错,但至少是十分片面的。古代波斯帝国历史记忆王朝谱系,在伊斯兰之后的阿拉伯—波斯史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不仅如此,波斯人还将自己的古代神话祖先与亚伯拉罕先知谱系并列甚至勘同(如Kayumars=Adam)。琐罗亚斯德教文化也通过伊斯兰时期的伊朗史诗得到充分的传承。蒙古人统治伊朗时期,为了实现波斯文化融合,甚至将蒙古先祖阿兰豁阿感天光怀孕的“光”与伊朗神话中的“凯扬灵光”勘同。而波斯细密画讲述故事,从前伊斯兰时期帝王典故一直延续16-17世纪的萨法维王朝可以说,除了伊朗外,中东没有第二个文明古国,在伊斯兰化的同时延续至对其古代帝国传统的连续记忆

蒙古先祖阿兰豁阿及其诸子——拉施特丁《史集》细密画插图

   以上说明性图文,主要是为“古代伊朗世界”和“波斯世界”“大伊朗”等主流学术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基本的界定和说明。接下来,我们需要把“东伊朗世界”和“西伊朗世界”进一步细分成大地缘板块,并初步总结伊朗历史中“地理枢纽”的基本特征,及这些地理枢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互关系

古代伊朗世界地缘板块构成

1.东伊朗世界Eastern Iranian World:花剌子模,粟特(索格底亚那),大夏(巴克特里亚),马尔吉安纳,阿里亚,阿拉霍西亚,犍陀罗,德兰吉亚纳,格德罗西亚

主要特征东伊朗语,阿维斯塔传统希腊化祆教(拜偶像摩尼教,景教,大乘佛教伊斯兰教逊尼派

以兴都库什山为界,东伊朗世界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大夏(首府巴克特拉,后为巴尔赫)为整个东伊朗世界枢纽地区

1.1东伊朗世界北部,为中亚南部绿洲世界A区),包括:花剌子模,粟特,大夏,马尔吉安纳。

枢纽地区:粟特(撒马尔罕为首府)。

主要特征粟特和大夏地区绿洲城邦较为集中,灌溉农业为主,面向中亚草原,游牧秩序的输入,提供商业秩序,盛行希腊化祆教,花剌子模三角洲孤悬沙漠,难以从外部加以控制

诞生政权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贵霜帝国,贵霜—萨珊王国,白匈奴帝国

基本规律A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草原秩序的加成,但是花剌子模、大夏、粟特三大板块之间结合不够紧密,难以诞生本土强大政权A区是波斯帝国中亚帝国长期争夺的过渡区域,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不同:

1.1.1波斯帝国主导时期A区的大夏和马尔吉安纳为王朝东方最高军政系统或附庸王国所在地,负责拱卫阿姆河防线。典型案例: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大夏行省,塞琉古帝国帕提亚帝国的木鹿,萨珊帝国时期的贵霜—萨珊王国附庸政权

1.1.2本土中亚帝国主导时期大夏或粟特为王朝发家之地和前期政治中心,大夏为中心时粟特为前线,强盛时期必向兴都库什山以南的B扩张形成A+B中亚南亚帝国,随后又多衰落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典型案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贵霜帝国,白匈奴帝国。粟特/河中为中心时,锡尔河为前线,需要中亚草原游牧部族保持足够的军事优势,典型案例如萨曼王朝和帖木儿帝国。以河中为中心的中亚帝国必须兼有大夏和花剌子模,同时控制C区的帕提亚板块,形成呼罗珊+粟特二元政治格局才能

1.1.3 外来中亚帝国主导时期统治族群为草原游牧部族,政治中心多在七河流域,对A绿洲诸国实行间接统治,派遣部分游牧王族成员担任A统治者。游牧王朝定居化/伊斯兰化之后,往往以伊犁河或楚河为界,分裂东西两个政权,东部政权仍以游牧为主,政治中心在天山北麓。西部政权走向定居化,政治中心在已经完成伊斯兰化的河中(原粟特)地区。典型案例:西突厥汗国,喀喇汗王朝西辽王朝,察合台汗国。

1.2东伊朗世界南部,为印度伊朗文化混合区B区),包括:阿里亚,阿拉霍西亚,犍陀罗,德兰吉亚纳,格德罗西亚

枢纽地区:阿拉霍西亚(首府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里亚,后为坎大哈)

主要特征面向印度平原,次大陆秩序的输入,大乘佛教流行

诞生政权印度—斯基泰王国印度帕提亚王国,伽色尼王朝,杜兰尼王朝

基本规律B地理结构破碎呈现天然的分裂特性,其政治秩序主要依靠A区和印度次大陆政权提供,当地政权王朝寿命往往较短,并分裂为更小的地方政权

1.2.1波斯帝国一般需要先征服A区,再翻越兴都库什山征服B区。波斯帝国失去A区之后,将很难维持对B区的统治,也会紧接着失去B区。如帕提亚帝国印度帕提亚王国,后者完全独立于前者。萨珊帝国的附庸贵霜—萨珊王国瓦解后,也在数十年内迅速失去B区的统治

1.2.2 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帝国分裂后,塞琉古帝国印度孔雀帝国以兴都库什山为界平分东伊朗世界,山北A区归塞琉古帝国,山南B区归孔雀帝国

1.2.3 A区的中亚帝国通过征服B区为跳板进而征服次大陆北部,其后往往丢失对山北A区的控制,并以B区和印度流域板块结合形成短暂的强大政权,如印度—斯基泰王国印度帕提亚王国,白匈奴帝国头罗曼分支等。这些政权统治族群多从中亚和伊朗高原迁徙而来最终融入当地居民。

1.2.4中世纪后期至近代早期,B本土族群崛起,对印度次大陆展开征服,但形成王朝同样短命(如古尔王朝和近代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

1.2.5 中亚内战中失败的帖木儿王朝末代王子巴布尔放弃山北地区立足B区的喀布尔发展势力最后入主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2.西伊朗世界Western Iranian World帕提亚,米底,波斯,克尔曼,胡齐斯坦,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伊比利亚,卡帕多西亚

主要语言宗教文化特征西伊朗语,琐罗亚斯德教(不拜偶像,密特拉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

以伊朗中部伊斯法罕为界,西伊朗世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枢纽即为连接点的伊斯法罕所在的扎因代河谷地区,扼守从米底进入波斯(反之亦然)的要道

2.1西伊朗世界北部,为伊朗贵族政治优势C区),包括:帕提亚,米底(包括大米底和阿塞拜疆米底)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伊比利亚,卡帕多西亚

枢纽地区:米底的核心区,即由埃克巴坦纳(哈马丹)、雷伊(德黑兰)、大不里士围成的钝角三角形区域

主要特征占据呼罗珊大道贵族世家林立,密特拉信仰突出,畜牧比重更大,分权封建传统

诞生政权:米底帝国帕提亚帝国,白益王朝,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伊利汗国,两羊王朝,萨法维王朝,阿夫沙尔王朝,恺加王朝

基本规律

       C区是伊朗历史地理枢纽占据路上丝绸之路主干道和中亚—东地中海高地走廊核心部分而米底板块又是C区的地理枢纽,为历代伊朗王朝政权提供了最肥美的山地草原(包括尼萨草原和木甘草原)和夏季都城(埃克巴坦纳、哈马丹、大不里士)。

       D崛起波斯王朝,征服C区之后,依然会保留C区世家贵族的既有权力形成联合统治C崛起王朝征服D区之后,也会允许D形成王朝支脉或半独立政权

       C政权东西有强邻的情况下,陆路丝绸贸易收入不足,需要强化D区的统治以获取海洋贸易收入,否则无力支撑中央集权,将陷入周期性内战状态分裂为更小的地方政权,如帕提亚帝国,塞尔柱王朝,伊利汗国等。萨法维王朝通过强化D波斯部分统治打开海洋贸易之路,从而有了阿巴斯中兴盛世

2.1.1 C区在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为米底贵族世袭领地,帕提亚帝国时期是安息王族与帕提亚贵族共有的领地,在萨珊帝国时期则为帕提亚贵族世家所独有。

2.1.2 萨珊帝国时期,卡林家族、米赫兰家族、埃斯帕赫布丹家族亚美尼亚安息王族自东向西依次占据着从帕提亚亚美尼亚C区各次板块,形成强大的贵族政治传统

2.1.3 萨珊帝国灭亡后,卡林家族和萨珊王族支脉在里海南建立半独立政权,一直延续16世纪末。

2.1.4 10世纪白益王朝自米底板块崛起统治两河平原和伊朗高原西部,分别以哈马丹、设拉子和巴格达形成三个支系。

2.1.5 11世纪塞尔柱帝国帕提亚板块崛起统治了伊朗高原全部两河流域中亚南部和小亚细亚东部,11世纪末塞尔柱王族各支以帕提亚、米底、波斯板块为根据地形成独立王朝,南高加索和两河流域形成更小的阿塔贝伊政权

2.1.5 13世纪蒙古西征建立伊利汗国,汗国以阿塞拜疆米底为统治中心,王储出镇帕提亚的呼罗珊。伊利汗国绝嗣后,阿塞拜疆米底归出班王朝统治,后亡于金帐汗国。

2.1.6 15世纪土库曼部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米底为发家之地,建立黑羊王朝和白羊王朝

2.1.7 16世纪土库曼部落结合萨法维教团,以阿塞拜疆米底为发家之地,建立萨法维王朝

2.1.8 18世纪末,以大米底和帕提亚北部的戈尔甘为根据地的恺加部落击败波斯和克尔曼的赞德王朝建立起恺加王朝

2.2西伊朗世界南部,为近东集权政治优势D区),包括:波斯,克尔曼,胡齐斯坦。

枢纽地区伊斯兰时期D区与两河平原共同构成王畿,位于中点的苏萨、恭德沙普尔是枢纽地区伊斯兰时期两河平原逐渐与D区在政治经济上分离,枢纽地区回到波斯本土的设拉子。

主要特征控制波斯印度洋航线,与新月地区关系密切,农耕比重更大,中央集权传统

诞生政权:阿契美尼德帝国,萨珊帝国,萨班卡拉王朝,穆扎法尔王朝,赞德王朝

基本规律新月沃地农耕优势时代古巴比伦至阿拉伯帝国前期),近东集权政治优势突出,西伊朗世界孕育影响力强大的区域世界政权10世纪后,新月沃地(包括胡齐斯坦)农业潜力大幅下降,法尔斯(波斯地区孕育政权地方割据或半独立王朝为主,常被C区的王朝帝国所征服或支配

   以上划分是笔者对伊朗历史地理的一个初步认识并非定论。当我们阅读伊朗通史著作感到乏味时,不妨多看看地图总结一些规律。通过地理加深对历史规律认识,不论对于研究伊朗史还是中东来说,都可以起到“开图有益”的效果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