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埃及:把一切交给历史


转自公众号:LinkingMap世界地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Y3MTgzMA==&mid=2247491005&idx=1&sn=42177fa26aacb84c4a122608dfb24cee

埃及,地处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地处中东地区的中心地带。埃及人类文明摇篮之一,但现代埃及充满动荡战争元素,伴随着人口增长、经济低迷陷入无尽的迷茫。埃及仍然不时为历史进程送上临门一脚,或成为反映某一时刻人类政治社会状况标志,这个看似走入迟暮的国家,从没有远离世界舞台中央

地理与族群

埃及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濒临地中海、红海,是国际交通要冲:不仅是非洲的北大门,也是连接欧洲、北非与印度洋的最便捷通道埃及地处撒哈拉沙漠,96%的国土为沙漠。耕地与人类定居点不足国土面积的4%,绝大多数集中在尼罗河谷与三角洲地区另有少量位于沿海与苏伊士运河沿岸,以及沙漠中的绿洲地区

埃及人口在2024年时已达到1.07亿,位居阿拉伯国家首位非洲第三位(仅次于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目前埃及全国分为27个省,大部分人口相当于中国的中等地级市,少数省人口在数十万,相当于中国一般县域。

埃及地形

尼罗河是埃及母亲河,全长超过6690公里,其上游主要有3条河流汇聚而成: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以及发源于乌干达的白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喀土穆汇合,阿特巴拉河在喀土穆下游约300公里处流入尼罗河。尼罗河继续流过1100公里后进入埃及境内。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河段长约1530公里,进入埃及后,尼罗河流入纳赛尔湖(水库),该湖由著名的阿斯旺大坝拦截而成,水面面积5250平方公里,储水量157立方公里。纳赛尔湖横跨埃及苏丹两国埃及占总面积的83%,苏丹将本国湖区命名为努比亚湖。纳赛尔湖区原为尼罗河河谷地带,具备建设水库的条件,经蓄水后形成水库。1958-1970年,在苏联的援助下,埃及建设阿斯旺大坝(新坝)。在蓄水前,埃及开展了著名的文物搬迁行动,其中阿布辛贝勒神庙被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1976年,水库完成蓄水。

尼罗河流过纳赛尔湖与阿斯旺大坝后,河面开始变得开阔,两岸平坦土地增多。从阿斯旺到开罗的尼罗河河谷地带南北绵延1000公里,宽约3-16公里,平均宽度不足10公里,传统上被称为埃及(Upper Egypt),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东岸冲刷较剧烈,耕地多集中在西岸。上埃及居住埃及大约30%的人口(不含开罗、吉萨,3100万人左右),但地处内陆、人地关系紧张,当地的贫困人口占到全国的80%。

尼罗河从开罗-吉萨都市圈穿过,东岸为开罗,西岸为吉萨,开罗、吉萨两大城市生活着2000万人口,是中东非洲最大的都市圈之一,占全国人口的20%。开罗作为扼守上下埃及的节点,历史长期埃及统治中心,也是今天阿拉伯世界政治文化中心。

过了开罗-吉萨,便进入尼罗河三角洲,也称为埃及(Lower Egypt)。尼罗河三角洲南北长约160公里,沿海宽度延展到250公里,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目前,尼罗河在进入三角洲后,分为两条河道入海:西边的罗塞塔河(Rosetta)和东边的达米耶塔河(Damietta),三角洲内部河渠众多,为村落与城镇提供水源。尼罗河三角洲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舒适,居住着近5000万人口(不含开罗、吉萨),占整个埃及的近一半。

尼罗河是埃及母亲河与生命线,全国95%以上的人口住在尼罗河沿岸,及用水量超过90%由尼罗河满足。尼罗河每年四个月的泛滥,将携带大量矿物质的泥沙沉积在尼罗河两岸。尼罗河沿岸能够出产玉米、水稻、小麦、苹果、香蕉、椰枣、葡萄、橙、甘蔗、甜菜、棉花等粮食与经济作物。其中棉花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为中长绒棉(35mm以下)和超长绒棉(36mm以上),被称为埃及国宝”。超长绒棉占棉花产量的20%,主要种植于尼罗河三角洲北部地区长绒棉占70%,主要产区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中南部;中短绒棉主要产于上埃及地区。尼罗河不仅滋润了沿岸地区,还通过引水工程,将沙漠中的洼地、沼泽造成绿洲诞生了法尤姆(Faiyum Oasis)等人口定居点。在新首都建设中,埃及通过管道将尼罗河水运输到距离尼罗河45公里的沙漠之中,为新首都提供水源。

▲尼罗河流域范围

▲尼罗河沿岸重要城市、水体

除了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埃及96%以上的国土都是荒漠,大致可以分为尼罗河以西的撒哈沙漠、以东的阿拉伯沙漠(包括西奈半岛)。埃及西部沙漠利比亚境内的沙漠连为一体,属于利比亚沙漠的一部分,大部分为裸露的岩石台地和多岩石或沙子的平原,南高北低,南部高原海拔可达700-1000米,其中埃及苏丹利比亚交界处山峰达1900米。西部沙漠中有多处洼地,面积最大、海拔最低的盖塔拉洼地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最低点下探到海平面以下-133米,盖塔拉洼地无人居住,动植物数量也稀少。但西部沙漠中其他洼地却成为难得的绿洲,其中靠近开罗的法尤姆绿洲,在大约公元前2300年开始,通过修筑连接尼罗河与绿洲运河开发出来,目前已经成为人口超过400万人的大型绿洲,西部沙漠的其他绿洲人口规模普遍较小,并且远离尼罗河,过去是人迹罕至的偏远村落,旅游发展后,成为探幽怀古的好去处,大名鼎鼎的锡瓦绿洲已经成为埃及一大著名景点。西部沙漠北部的沿海地区有马特鲁等城市,其周围曾经是二战北非战场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

埃及绿洲分布

埃及东部沙漠为阿拉伯沙漠的一部分,同时位于东非大裂谷,地形上东高西低。埃及新首都选址东部沙北部靠近尼罗三角洲的腹地距离尼罗河约45公里,距离苏伊士运河约80公里,成为联系开罗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节点。东部沙漠部分地区人口稀少,其内部无绿洲分布,人口主要居住在红海沿岸,其中最大的城市古尔代盖,目前是红海旅游的胜地。

西奈半岛地形上与东部沙漠红海沿岸高地连为一体,整体上是一处高原,北部沿海地区平原,当地最高点为圣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亦是埃及高峰。西奈半岛原住民主要是贝都因部落,西奈半岛北部靠近加沙的一些城镇生活着数千名左右的巴勒斯坦难民(大多数逃到埃及的难民只是将西奈半岛作为中转站)。西奈半岛南部的沙姆沙伊赫等地目前是埃及重要的度假胜地,生活着不少前来务工的其他地方埃及人,同时有许多外籍人士在此长期度假。

苏伊士运河北段穿过尼罗河三角洲东缘,中南段穿过西奈半岛北部的沙漠,是亚洲非洲的分界线。目前苏伊士运河沿岸居住着约310万人口

▲苏伊士运河

埃及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埃及阿拉伯人,此外还包括少量努比亚人、柏柏尔人、希腊人等,仅占全国人口约1%。阿拉伯人中,包括穆斯林与科普特人,两个群体均是古埃及人的后裔,穆斯林中融入了一定的阿拉伯半岛移民血统,埃及穆斯林中大多数为逊尼派(哈乃斐学派)。科普特人属于基督教科普特正教派,占埃及人口的5-20%,通常认为占比在10%左右,尽管能够说阿拉伯语,但科普特人并不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而是埃及人的后裔。科普特人在宗教仪式时常常使用科普特语。科普特人在埃及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多从事白领工作埃及,科普特人与穆斯林关系良好,两边通婚、交往频繁许多穆斯林早期就是科普特人皈依伊斯兰形成

埃及人口密度:95%的人口集中在不足4%的尼罗河河谷及三角洲地区

埃及语言全国大多数人口使用阿拉伯语埃及方言,上下埃及方言有一定差别。此外,埃及国内还有少量语言属于尼罗-撒哈拉语系、亚非语系库希特语族、柏柏尔语族,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有少量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社区,仍然使用各自语言科普特语目前仅作为宗教语言使用只有少数宗教人士可以说这门语言

埃及各省科普特人占比:上埃及地区占比较高。

埃及科普特人聚居区:主要位于埃及和开罗。

中东非洲枢纽

埃及中东非洲枢纽,除了自身是阿拉伯国家,同时也因为地处非洲、尼罗河治理问题,与其他非洲国家联系起来

埃及长期以来被视为阿拉伯世界文化政治中心,特别是在20世纪中期纳赛尔主义盛行时期埃及被视为泛阿拉伯主义的旗手。埃及在阿拉伯国家联盟中发挥重要作用阿盟总部位于开罗,埃及长期担任阿盟秘书长,埃及电影、报刊成为阿拉伯文化标志

▲阿拉伯国家联盟

面对非洲方向埃及在20世纪60年代非洲去殖民化浪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纳赛尔时期埃及积极支持非洲的独立运动,成为非洲大陆反殖民斗争的领导者之一。埃及也是1963年成立非洲统一组织(OAU,现为非洲联盟,AU)的创始成员之一,埃及一直致力于推进非洲政治团结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埃及在阿拉伯与非洲事务之间探索平衡。目前,非洲事务的战略重要性在逐步上升世界主要大国都将目光投向非洲,而对于埃及来说,尼罗河水资源是关乎其生存根本问题,同时,非洲萨赫勒一带的恐怖主义威胁和跨境安全问题存在向北非外溢的风险。在阿拉伯事务中,受到自身经济疲软与政局动荡的冲击,埃及影响力大不如前。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海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拥有伊斯兰教圣地的优势,在中东与阿拉伯世界影响力迅速崛起埃及面对这些强势邻居话语权不如从前。一定程度上,转向非洲,重拾自身的非洲角色成为埃及发挥自身国际影响力,规避风头,开辟新的合作方向的无奈且必要选择

历史脉络

史前埃及

埃及人类文明摇篮,公元前8800年,埃及进入新石器时期,在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上下游形成了南北两大新石器文化系统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谷地带的居民已经开始定居,并从事农业和牧业。尼罗河的季节性泛滥提供了肥沃的农田,农业发展社会财富积累提供了可能当时的埃及地区出现了阶级分化,出现了一些以某一城市聚落为中心,附带周边乡村城市国家”,类似于其他文明早期的城邦国家考古发现表明,早期埃及人已经掌握了陶器制作和金属冶炼技术。公元前3500年,当时埃及的一些陶器上出现象形文字雏形,文字出现意味着埃及逐渐走向真正的文明时代

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50年-公元前2686年)

大约公园前3150年,上下埃及完成民族统一形成了一个统一王国,有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大家使用埃及语(亚非语系,后来演变为科普特语)作为通用语言国家行政机构得以建立。但这个统一国家其实并不稳固,期间统治可能是通过篡位上台,内战也频繁发生历史学家将埃及形成第一个统一国家到公元前2686年,称之为早王朝时期,包括了埃及第一、第二两个王朝。当时的统治中心位于提尼斯(Tjenu),其遗址尚未发现位置认为位于埃及的河谷中(今天索哈杰省)。

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

公元前2686年,埃及第三王朝建立,这个王朝建立后,埃及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发展结束了第二王朝末期的动荡局面。第三到第六王朝埃及的古王国时期,这一时期埃及社会逐渐从石器进入铜器时代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大量的农产品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伴随着社会发展,法老的王权不断集中,并开始成为神的化身,法老成为政权与神权的结合体。第四王朝开始,法老们开始大量修建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法老,胡夫建造了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

金字塔是法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象征也是神权在人间体现。除了金字塔体现建筑水平埃及的雕塑、文学也蓬勃发展,一些金字塔边上的雕像(如斯芬克斯)以逼真的效果展现了当时埃及艺术成就。古王国时期埃及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古埃及时期上下埃及范围和主要城市分布

王国时期地图

金字塔

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55年)

埃及第七王朝开始国家陷入分裂,古王国时期结束埃及进入史称“第一中间期”的混乱和分裂阶段贵族争权,地方诸侯城市国家彼此争斗,中央权力衰弱,位于孟菲斯(连接上埃及的节点)的王权号令仅能在都城附近奏效。这一时期动荡不安的时代,同时伴随着干旱和饥荒,官员搜刮加剧,爆发埃及历史上第一次起义

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55年-公元前1650年)

埃及第十一王朝中后期,位于埃及的底比斯(今天卢克索省)的政权重新统一埃及,重新恢复中央集权。这个时期的法老们注重农业和贸易的发展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发展艺术文学作品繁荣,埃及文化再次兴盛。从第十一王朝中后期到第十四王朝,被称为王国时期

王国时期应对王国时期开始出现的干旱问题修建水利与灌溉工程,开发了孟菲斯西部的法尤姆沼泽形成大片绿洲,带来了大量的耕地。中王国时期开始重新修建金字塔,但在规模质量不如王国时期金字塔

王国时期统治中心位于埃及的底比斯。

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567年)

第二中间期是指埃及历史上第二次中央集权统治崩溃陷入规模起义与动乱的阶段。其具体开始时间根据不同资料有所差异,最早认为在第十三王朝时期埃及就已经出现地方割据现象,第十三王朝建立的几乎同时期,第十四王朝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一个世纪后,第十五、十六王朝也在三角洲相继建立,整个埃及变得四分五裂,这种分裂状态一直延续到第十七王朝

第十五、十六王朝统治并非埃及本地,而是来自巴勒斯坦一带迦南地区希克索斯人,他们保留了埃及原有的政治制度,并且带来了中东发明的马车和武器,为后来的新王国时期统治者对外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

公元前1650年左右,埃及本土统治者在南方(上埃及)的底比斯重建立第十七王朝。第十七王朝希克索斯人经历了短暂的和平相处,但在希克索斯人不断南下侵扰的压力下,在第十七王朝统治后期开始北上驱赶希克索斯人。第十七王朝阿赫摩斯一世时期,不仅将希克索斯人赶出埃及,并且进一步攻打到巴勒斯坦一带,确保埃及东北边界的安全。

阿赫摩斯一世重新统一埃及之后,建立了第十八王朝埃及进入王国时期王国时期埃及历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代国家修建大型水利与灌溉工程提高了粮食产量,国家版图也在历任法老的统治不断扩张巴勒斯坦叙利亚、努比亚(苏丹)一度纳入版图,针对不同的地区埃及采取派遣总督、直接管辖等方式进行治理埃及真正开始成为一个囊括多民族、跨地域的中东帝国

王国时期埃及的王权得到重新巩固,法老正式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意为大官),并具有更加绝对的权威。此外,维齐尔(最高官员,类似于丞相地位)从原来的1位变成上下埃及各1位,权力削弱,此外,埃及还设立了库施(努比亚)总督、底比斯的阿蒙第一先知(教权),这些职位的权势与维齐尔相当,原本集中的相权被多个职位分散,反过来加强了君主权威

埃及建筑艺术在新王国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阿布辛拜勒神庙等大型神庙不断建成,成为金字塔之后,埃及另一批留存后世建筑奇观。这一时期,木乃伊技术得到完善,法老们的陵墓在底比斯的尼罗河西岸山谷修建形成著名的帝王谷。

王国时期统治范围不仅扩大到尼罗河上游的库施,还包括黎凡特一带,并与亚述、巴比伦等国家争夺中东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

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664年)

王国末期,埃及再一次陷入动荡,外来入侵不断进入埃及,加上地方势力制造分裂奴隶起义埃及从第二十一王朝开始进入中央集权崩溃的第三中间期,埃及本地贵族、努比亚人在三角洲、尼罗河河谷中游、底比斯等地建立了多个王朝,第三中间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十五王朝

王朝时期(公元前664年-公元前332年)

公元前664年,第二十六王朝建立埃及进入王朝时期。这一时期,铁器与金属货币在埃及流行生产水平和流通效率提高埃及经济重新进入繁荣的时期。但是这一时期外族入侵不断埃及中东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开始受到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强权的挑战。亚述人建立的新亚述帝国开始埃及争夺黎凡特的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新亚述帝国之后的新巴比伦王国一度扩张巴勒斯坦地区,与埃及发生战争。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入侵埃及,并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统治不受欢迎,当地人起义并赶走了波斯人,建立起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王朝(公元前405-公元前343年)。但是公元前343年时,波斯人再度入侵埃及建立第三十一王朝

公元前900年的新亚述帝国,在公元前8-7世纪发展成为中东最强大的国家控制了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肥沃新月。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征服埃及后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马其顿帝国、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32年-公元30年)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帝国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大帝征服了埃及,当地几乎没有任何抵抗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大帝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建立起一座新城,即著名的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城。公元前323年,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去世马其顿帝国很快陷入分裂。公元前305年,埃及总督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宣布自己为埃及王,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时期埃及大量融合希腊文化埃及传统文化埃及文明开启希腊化的进程经济方面埃及也因为富饶的尼罗河成为地中海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之一,其著名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享誉东西方,大量的学者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城从事天文数学、医学等方面研究

但是在托勒密王朝时期,针对希腊人的城市法和针对埃及人的土著民族法并行实施,并且后来一度城市可以支配土著民族法,造成希腊入侵者和埃及本土人士矛盾

著名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她通过献身罗马共和国执政官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获得了罗马对其统治支持,在罗马的帮助成为埃及的的女王恺撒去世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再一次凭借美与出色的周旋能力征服了后来的罗马统治者,三头同盟之一的马克·安东尼。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为凯撒、安东尼均生下了孩子,其中与凯撒的孩子后来成为托勒密王朝的末代法老。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巨头之一的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攻打埃及,将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与马克·安东尼的联军打败,罗马征服埃及,并设立埃及行省。

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去世后,马其顿王国分裂为三个部分,其中埃及被托勒密王朝统治,都城位于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

罗马和拜占庭统治(公元前30年-公元641年)

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7年改为罗马帝国)征服埃及结束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农业和贸易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拉丁化程度较低,埃及行省属于皇帝(元首)行省,由罗马皇帝派遣总督管辖。罗马统治时期埃及在原有希腊-本土法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了罗马人主体法,同时埃及地区的税收,全部由罗马皇帝处理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埃及成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埃及逐渐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公元2世纪开始基督教埃及传播,并在4世纪后成为主要宗教

罗马帝国的两类行省,拉丁化程度较高、统治较为稳定的为元老院行省,分布在意大利周围;边疆和重要产粮地区(如埃及)为皇帝行省(或元首行省)

阿拉伯征服(公元641年)

公元6世纪,萨珊帝国崛起,并与东罗马帝国争夺埃及的归属,一度控制埃及进入7世纪后,阿拉伯帝国强势崛起,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已征服黎凡特、伊朗高原等地,刀锋直至埃及。公元641年,穆斯林军队征服了埃及,拜占庭总督埃及行省省会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签订投降协定,罗马人长达7个世纪的统治终结

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后,在上下埃及交界处修建了新城福斯塔特,取代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成为埃及统治中心。由于缺乏治理经验,阿拉伯人沿用了拜占庭和科普特官员,税收负担相对于罗马帝国时期要轻一些,同时对于宗教保持了相当大的包容空间基督徒犹太教徒继续生活埃及阿拉伯人进入埃及的初期,赢得了埃及人的支持,一部分埃及人也皈依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扩张

阿拉伯人入侵埃及路线,公元639年,阿拉伯人已直抵亚非交界处,641年将埃及部分地区征服。

但是到了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人继续扩张,并加大对社会的索取,同时制定针对非阿拉伯人、异教徒的种种歧视性政策引发埃及人民的普遍不满。阿拔斯王朝时期埃及一带常赏赐给突厥将军作为封地,这些突厥将军拥兵自重,在阿拔斯王朝衰落后成事实上的地方诸侯

7-11世纪,阿拉伯人大量移居埃及加上倭马亚王朝、阿拔斯王朝对非阿拉伯人、异教徒的歧视,埃及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由于埃及人原本所说的科普特语(埃及语)、信仰基督教与阿拉伯语、伊斯兰差异相对来说并不大。而且大部分埃及生活环境相比于罗马、希腊,与炎热干燥的阿拉伯地区更为接近,许多思想生活方式也颇为一致,埃及接受阿拉伯的宗教价值没有太大的障碍。更重要的是,罗马人统治时期法律制度上的等级制让埃及农民非常不满,而阿拉伯和伊斯兰教则给予了一种人人平等的观念,这些因素使得许多人在阿拉伯人征服后主动皈依成为穆斯林。

埃及伊斯兰化与阿拉伯化过程中,伊斯兰教在埃及传播要快于阿拉伯语的传播宗教思想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而语言需要更加漫长的更替时间。一直到9世纪时,科普特语长期埃及民间的通用语言,即便许多人已经皈依伊斯兰教,这门语言仍然在广泛使用9世纪后,迁居埃及阿拉伯人基本上与埃及人融为一体,这些在埃及作为统治者的外来移民也影响到周围的人们,如果谋求公职、尤其是诵读《古兰经》从事宗教工作掌握阿拉伯语成为必须。伴随着埃及社会大多数人成为穆斯林后,10世纪末期,阿拉伯语取代科普特语成为民间通用语言埃及基本上实现阿拉伯化。

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各地的军阀割据,868年,突厥出身埃及总督自称埃米尔(阿拉伯贵族头衔意思国王、酋长接近),建立图伦王朝,并要求属下将其与哈里发并称,埃及也不再听命于阿拔斯王朝事实上独立。图伦王朝除了控制埃及,也将黎凡特一带纳入麾下。此后虽然王朝灭亡,但埃及当地由哈里发任命总督其实也不再受阿拔斯王朝节制,这些突厥将军出身总督往往自行其是。突厥贵族埃及统治延续了60年,版图覆盖埃及与黎凡特,并一度扩张至小亚细亚,统治邀请学者前来埃及进行讲学,埃及开始成为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公元9-10世纪,阿拔斯王朝开始解体,突厥将军操控政局,各地总督部落建立起独立的王朝埃及一带建立图伦王朝

法蒂玛王朝(公元969年-1171年)

公元909年,号称是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的后裔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969年,法蒂玛王朝攻灭了第二个突厥贵族建立埃及王朝——伊赫希德王朝,并进而征服黎凡特、汉志。统治者在福斯塔特以北建立新城开罗,并于973年迁都于此。法蒂玛王朝伊斯兰世界的一个什叶派王朝,当时的阿拉伯世界里,法蒂玛王朝与阿拔斯王朝西班牙的后倭马亚王朝并列,成为其中版图和实力最强大的一个。

法蒂玛王朝时期统治者同时也是什叶派伊玛目,将政权与教权统一统治者积极加强农业,建设各种水利和灌溉设施。开罗建立后,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很快与福斯塔特连起来成为中东一带的大城市法蒂玛王朝统治重视文化发展,爱资哈尔清真寺建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至今依然是伊斯兰界学术的中心。法蒂玛的哈里发邀请学者前来讲学,开罗逐渐确立并取代了巴格达的阿拉伯世界文化学术中心地位

▲法蒂玛王朝从突尼斯起家,公元10世纪末征服埃及,并在之后成为阿拉伯世界头号强国。

▲公元11世纪时阿拉伯三国:法蒂玛王朝、阿拔斯王朝、后倭马亚王朝

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时期(公元1171年-1517年)

法蒂玛王朝后期陷入了连续多年的干旱与饥荒,同时十字军不断侵扰埃及和黎凡特一带,当地局势一片混乱。公元1171年,叙利亚阿勒颇为中心的努尔丁王国派兵帮助埃及抵抗十字军,后来,所派将军侄子,著名的萨拉丁将法蒂玛王朝灭亡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库尔德人出身的萨拉丁以抵御十字军入侵闻名,其在位期间将黎凡特、汉志、伊拉克北部等地区纳入阿尤布王朝版图,成就中东大国地位。1193年,萨拉丁取得了对十字军的胜利,将十字军赶出中东,仅保留他们在耶路撒冷巡礼的权利,萨拉丁也由此在阿拉伯与伊斯兰世界享有非常高的声望。

萨拉丁去世后,阿尤布王朝很快衰落,十字军也再一次集结入侵中东最终王朝组建的马穆鲁克卫队取得了国家统治权,于1250年建立埃及马穆鲁克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分为前期(1250-1383年)与后期(1383-1517年,1258年,蒙古大军攻克巴格达,灭亡阿拔斯王朝,并很快打到约旦河一带。马穆鲁克军队最终打败了蒙古人避免埃及沦陷,阿拉伯文明的中心也彻底从巴格达转移到埃及。此后,马穆鲁克军队还将盘踞中东的十字军打败终结了两个多世纪的十字军东侵。

马穆鲁克王朝后期,伴随着航海大发现,贸易通道转移,埃及作为重要的东西方贸易枢纽受到严重打击,贸易带来的税收大幅下降,国力受损最终在1517年,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被强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阿尤布王朝

埃及马穆鲁克王朝

奥斯曼帝国统治(1517年-1882年)

公元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使其成为一个行省。18世纪时,埃及的自治权逐渐增强,当地的近卫军一度废除总督宣布独立,但很快奥斯曼军队回到埃及恢复统治奥斯曼征服埃及后,马穆鲁克势力并未完全清除,并且被奥斯曼苏丹利用成为制衡总督、近卫军的另一大势力,这些马穆鲁克残余势力后来逐渐发展壮大。奥斯曼直接统治埃及期间,土地包给了近卫军军官进行收税,马穆鲁克势力成为包税人,严酷的压制使得农民积极性下降,土地荒废,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原本作中东经济中心的埃及逐渐积贫积弱。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埃及建立埃及省。

欧洲入侵英国保护国时期(1882年-1952年)

18世纪末期,英法等欧洲殖民帝国目光转移到埃及,1798年,拿破仑率军占领了开罗和三角洲一带,但到了年底时,法国舰队被英国摧毁,英国土耳其组成的反法联盟开始围攻埃及。此后,法国在欧洲战场不断失利,最终迫使法国在1800年投降撤军,土耳其重返埃及

1805年,阿尔巴尼亚人穆罕默德·阿里开始担任埃及总督建立名义上归属奥斯曼帝国,实际上高度自治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阿里上任后,先是赶走了1807年占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的英军,然后清扫了盘踞埃及的马穆鲁克势力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大规模军事经济改革建立新军、发展工业,试图使埃及现代化,认为现代埃及的奠基人

19世纪上半叶,阿里统治下的埃及四面出击,将苏丹、汉志、黎凡特等地征服,版图几乎囊括了阿拉伯世界主要核心地带。但是埃及扩张使得国内出现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民变不断发生,同时埃及扩张加剧了土耳其和西方殖民者的不安,1840年,英、俄、普、奥、土五国签订条约,要求埃及从各地撤军,只保留埃及苏丹的领土,控制军队规模埃及被迫接受

▲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建立,并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确立对苏丹、阿拉伯半岛控制权,但埃及崛起受到土耳其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忌惮,最终逼迫埃及撤军,仅保留埃及苏丹一带的权益。

穆罕默德·阿里去世后,埃及统治继续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庇护下保留一定的自治权。1854年,埃及与法国签订协议开始修建苏伊士运河,其中法国(私人投资者)占股52%,埃及占股44%,1869年,运河竣工。1875年,埃及的股份转让给英国埃及不再对苏伊士运河享有股权,苏伊士运河地区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苏伊士运河使得英、法前往东方殖民地的距离大大缩短。这条运河成为英法殖民帝国达到鼎盛的象征

19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埃及的权势不断加强,英法代表甚至担任内阁大臣,大量的土地被收归国有,种植所得被用来还债,埃及人对于西方人控制强烈不满。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此时的埃及虽然名义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1914 年, 英国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之际, 宣布结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埃及近 400 年的宗主权,埃及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英国殖民统治埃及期间,泛阿拉伯主义兴起,当地人爆发反英起义,并在1919年达到高潮。为了维系在埃及的权益,同时避免刺激阿拉伯民族主义,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埃及独立后,英国继续严格掌控着苏伊士运河,并保留了随时出兵埃及权力。国内社会方面埃及整个国家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大地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农民生活困难

▲1914年中东地区的局势:埃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苏丹则由英、埃“共管”。

二战期间,埃及成为北非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0年,意大利军队利比亚出发试图入侵埃及夺取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但受到英国的阻击,仅仅控制埃及西部的几个小镇。1941年,德军在北非登陆,1942年7月,德军抵达距离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亚历Handa.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山大100公里的阿拉曼,北非战场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一触即发。1942年10月,英军主动向德、意的“非洲军团”发起进攻,最终取得胜利,北非战场的局势也得到扭转,德、意军队一路败退至突尼斯,无力染指非洲中东。北非战场局势的扭转,为后续盟军控制地中海、登陆意大利奠定基础,与欧洲一海之隔的埃及成为这一战场进程关键

▲二战时期非洲一带局势:地中海西部大部分地区已经沦为法西斯势力控制范围大利还在1940年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埃及成为德、意进一步东进侵略中东非洲的必经之地。

埃及利比亚边界地带

▲1942年阿拉曼战役双方部署,英国方面还包括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印度、南非、自由法国的军队。(第二次)阿拉曼战役成为北非战场转折点,德、意在此战中元气大伤,不仅无力东进,还一路撤退至突尼斯,失去争夺地中海东部控制权的可能,为后续盟军在突尼斯战役中集中歼灭德、意军队提供了机会,为后续登陆意大利扫清了障碍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与瓜达康纳尔战役成为同盟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开始

英国埃及战胜德国的背后,离不开埃及人民、物力财力的支持。但埃及普通老百姓长期贫困也引起了整个社会英国和本国国王统治的强烈不满,民间关于废除《英埃同盟条约》的呼声不断,罢工、示威时有发生,1948年,埃及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失败,也刺激了中下层军官对国王的不满。此后,埃及民众不断在开罗、运河地区发起示威,埃及政府迫于压力方面宣布废除埃及英国协议,但引来英国的坚决镇压埃及人民对于英国人和国王的不满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变革已经不可避免

现代埃及(1952年至今

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推翻了国王法鲁克一世,迫使英国撤军。纳赛建立埃及共和国,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政策,使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阿拉伯世界领袖。1954年,英国埃及达成协议,逐步从埃及撤军。1956年,英国从苏伊士运河撤军,运河回归埃及手中并国有化。1956年6月,英军完成撤离。1956年5月30日,埃及中国建交,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洲与阿拉伯国家

1956年10月,心有不甘的英法两国联合以色列入侵埃及,第二次中东爆发。英法试图武力夺回苏伊士运河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在埃及的坚决抗击下,加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干预,英法以的军事行动失败,所有军队撤出埃及,这场战争也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这场战争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英法不仅没能夺回运河,其庞大的殖民体系在此之后快速瓦解全球霸主英国转移到美国埃及见证了一次人类现代历史的重大变革。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在外交上完败,彻底失去了对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庞大的殖民帝国开始解体,全球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埃及最终捍卫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也为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确立了威望。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力也并非一帆风顺,1978年,埃及认识到不可能以色列赶出中东情况下,宣布以色列和解,双方签订《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26日,双方签订《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当天,埃及便被阿盟开除,阿盟总部迁移到突尼斯。一直到1989年,埃及重返阿盟海湾战争后,埃及逐渐恢复在阿拉伯世界影响力。

2011年,埃及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推翻30年的穆巴拉克政权阿拔斯王朝覆灭后,埃及成为阿拉伯的灵魂,不仅是文化灵魂也是当代阿拉伯困境的直观写照。埃及革命,标志着“阿拉伯之春”进入高潮社交软件将手无寸铁的群众组织起来上百万人走上街头,改写了后续的埃及乃至中东历史。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之春,成为互联网Aquan.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霸权与舆论推动世界历史走向经典案例。

迷茫的未来

埃及革命及阿拉伯之春事件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社会事件,集中体现了当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困境,也反映了一个发展中国家,摆脱了赤贫与温饱问题的普通民众面对模糊未来的茫然无措。整个埃及革命的发生也是互联网时代组织范式社会思潮缩影

▲2010年末开始阿拉伯之春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多个国家政府被推翻,其中埃及甚至发生了二次革命。阿拉伯之春造成的混乱为伊斯兰国等极端势力崛起提供了空间,深刻影响后续十多年的中东政治局势。此外从社会层面来看,阿拉伯之春中,互联网展现的强大动员力为其他国家政府带来了启发,显示出舆论对于社会秩序具有不可忽视影响力,管控舆论、断网等手段成为遇到危机时的优先动作,这些举措虽然可以控制住短期的局面,但也忽视互联网真正应该发挥的直通民意的作用,同时造成了民众与官方矛盾互联网为重点的舆论管理,成为政治治理不可忽视话题

埃及动荡发生不是缘于经济停滞、人民赤贫或国家无能而是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下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漠视”。

埃及革命发生前,国家状况并非处在崩溃边缘,宏观表现来看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名副其实领导者,同时经济保持稳定的增长,一度被列为“新钻十一国”之一,成为“金砖国家”之外另一批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强国之一。

宏观经济表现良好,并不能掩盖这一时期埃及社会问题,当时埃及面临社会两极分化的严峻形势,一批围绕着寡头的特权群体占据着大量社会财富,同时对于民众的强力监管也使得社会活力受到重制约。当时的埃及社会,不仅大批农民与普通工人生活贫困,包括一部分公务员、白领在内社会中层实际上也处于贫困状态收入低、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此外,失业率也成为威胁埃及社会稳定的另一大压力源头,据统计每年超过40%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在找到工作,女大学情况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穆巴拉克执政的后期,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底层民众收入增长停滞、暴力执法。更为糟糕的是,国际粮价暴涨导致大饼价格上涨,最终成为民众走上街头的导火索。

▲2011年2月埃及革命发生时的解放广场

2011年2月11日,执政30年的穆巴拉克将权力移交给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埃及政治翻开新的篇章。但是在革命后,埃及经历政治动荡多次政权迭,军政府、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相继上台穆兄会的伊斯兰主义政治未能给埃及带来期望的稳定发展,反而激起了宗教主义与世俗主义矛盾,甚至一度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2013年10月,军方控制政局后解散了穆兄会,穆兄会活动转入地下,军方领导上台后,埃及回归强人政治

经历持续动荡埃及在阿拉伯与中东影响力也大不如前,甚至开始依赖沙特、阿联酋等国的经济援助,后者也逐渐开发挥阿拉伯世界领导角色

社会动荡冲击最大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埃及革命的发生直接导致国际投资出口数据在短期内大幅下降50%,旅游损失达到80%,加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埃及经济压力在革命后进一步上升,大多数人的生活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下降。革命发生后最初的几年中,社会动荡重复不断的街头政治,让整个国家缺乏发展经济可能环境宗教主义与世俗派的对抗更是造成了无尽的社会撕裂,历史上即便是穆斯林与科普特人之间都未曾出现如此的对立。

2024年3月,埃及经历了痛苦的汇率改革,汇率改革是迫于国内经济压力与国外援助的无奈之举。外部环境方面,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美元快速升值,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埃及在最近2年已有超过200亿美元的外资流出,前期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同时外汇储备下降、美元债务增加影响到主权信用评级,进而刺激外资流出。内部方面埃及的四大创汇支柱旅游运河、油气开发、侨汇分别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同时出现下滑,旅游方面新冠疫情巴以冲突旅游业冲击一直到2024年都尚未恢复运河受到红海危机与航运公司调整航线的影响收入出现明显下降;油气开发受到国际油价与需求影响出现波动;侨汇方面埃及侨民因官方汇率严重高估及镑而减缓向国内汇款。

埃及汇率改革后,埃及央行宣布允许汇率自由浮动,官方汇率一路下探,银行系统的外汇流动性状况明显改善困扰埃及政府已久的外汇短缺危机得以暂时缓解。汇率改革只是暂时缓解危机的举措,真正的长效机制还是要通过发展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发挥人口红利,优化过往以来资源输出与旅游业的创汇路径

但从长远来看埃及制造业基础薄弱、外债压力大、人口增长过快、贫困人口比重过高、粮食高度依赖进口、水资源受制于上游国家,对埃及未来前景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中东地区进入新的动荡周期,也使得苏伊士运河乃至整个埃及的外部环境受到威胁。而更深层次问题则来源于几十年历史留下的顽疾,比如20世纪80年代经济快速转向自由化导致的制造业衰落、寡头统治下特定群体对经济命脉的把持、土地产权高度破碎化、经济作物对粮食生产的挤压,甚至部分民众对宗教社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每一步改善尝试面临巨大的挑战

▲水资源短缺是埃及发展的重瓶颈之一,埃及每年水资源约为620亿立方米,其中55亿立方米来自下水,555亿立方米来自尼罗河(根据1959年尼罗河水协议规定,尼罗河流域的总体水量约为1,660亿立方米/年),其他来自尼罗河三角洲的降水。埃及围绕尼罗河修建了多条引水渠、运河、管道,将尼罗河水引入河谷附近的绿洲全国修建了4500公里的水道,尼罗河谷与三角洲水网密布。

埃及引水工程示意图

埃及新首都位置,建设新首都是埃及通过大规模基建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项措施

▲除了建设新首都,埃及还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建设园区,发展工业,推动国家经济转型。

2023年底爆发红海危机埃及赖以创汇的苏伊士运河运行来了巨大的威胁。

红海危机

北极航道开通,并且每年通行时间增加可能进一步冲击苏伊士运河地位

加沙冲突爆发以来,大量人口涌入加沙南部的拉法一带,对埃及-加沙边界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估计自冲突以来约10万加沙进入埃及加沙难民在埃及属于敏感话题埃及并未允许建设集中的难民营,进入埃及加沙难民具体数量难以估计。2024年5月开始以色列方面加沙南部的拉法一带设立“疏散区”,要求当地居民转移到北部设立的“人道主义区”,并且在拉法周围开展军事行动。目前以色列已经控制了拉法口岸附近地区,但以色列行动加沙地区来了巨大的人道主义危机,遭到了全球普遍反对埃及以色列关系也因为以军在拉法的行动而恶化,埃及以色列开展行动后在拉法口岸附近增派军队

▲海外埃及人分布:埃及人口众多,国内就业有限,大量人口外流。目前埃及约有1300万海外侨民,全国1/10以上的人口前往海外,大多数居住在海湾国家

革命究竟没有改变埃及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思。参与革命的人们缺乏实质目标,在推翻寡头后并不知道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也不知道如何解决面临发展困局。相比于其他许多阿拉伯兄弟国家,见多识广的埃及看到东西方的成绩,也曾尝试复制,包括政治制度、五年经济计划、工业园区、基建工程等,埃及见证过阿拉伯世界追求现代化的几乎所有努力。埃及的早期文明无疑是辉煌的,但从马其顿征服后,埃及总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变革,却对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变革,失去了敏锐度和洞察力。重建民族独立的当代历史中,埃及人主动的几次变革,从1952年的共和国革命,到2011年的广场革命,再到2013年的二次革命,看似一直在改变,但有些必要的破旧立新没有去做,都会对之后的努力拖后腿。

社会的演进,每一步都不可遗漏。

▲开罗街景

▲开罗街景

▲尼罗河与开罗塔

▲开罗城堡远眺市区

金字塔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许多问题最终只能交给历史解决这片经历文明土地,当下的困境也许只是历史短短的一就像矗立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当时代建筑遗存大多湮灭时,仍然默默地见证着漫长岁月中的波澜不惊。也如同那条见证起源与步文明曙光的尼罗河,翻过一道道瀑布终究会流入开阔的河谷、三角洲与大海一直流淌千万年,未曾枯竭。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