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耗时14年打造,和时间赛跑,用影像守护永恒敦煌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敦煌市。
1900年6月22日,正值夏至,阳光炽烈。
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里进行清扫工作希望能够早日将其中一座佛殿改造成他的道场。
与他一同清扫的贫农杨果,不小心轻敲了墙壁一下,结果墙壁后竟然传来空洞的声音

敦煌莫高窟第16窟的照片由斯坦因摄制。
于是,他们决定敲碎外层墙壁发现了一扇被泥块封塞的小门。
当他们打开这扇门时,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重新回到人间
难以想象当时的情形应该是怎样的。

敦煌莫高窟的外景由摄影师孙志军拍摄。
敦煌莫高窟的建造始于公元366年。
当时,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来到三危山,看到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便认定此处是圣地,于是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随着历代的不断修建,洞窟逐渐增加,到了公元7世纪,此处已经拥有一千多个洞窟。
因此,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
以上资料来自于公元698年《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
注:资料来源于莫高窟保存的公元698年《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

敦煌莫高窟有九层楼高,由孙志军摄影。
千百年来,敦煌莫高窟一直处于东西文明交汇的地带,各个民族宗教在这里交汇和交融。
明朝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几乎中断,莫高窟也停止了营建,逐渐被人遗忘。
直到1900年,藏经洞重新被发现敦煌再度吸引世界目光
过去的120多年里,敦煌研究逐渐兴起,莫高窟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孙志军摄影的莫高窟322窟西壁佛龛。
历经百年磨难敦煌莫高窟,最终来了一批批坚毅的守护者。
但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彻底阻止莫高窟的风化、斑驳,直至消失

如今,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与中信出版集团联手敦煌研究文物摄影师孙志军,历时14年,打造巨著《世纪敦煌》。
他们与时间赛跑,运用影像力量守护着永恒的敦煌

全书收录了150多张敦煌精华影像,让你身临其境,距离欣赏神秘的莫高窟世界
也是海外收藏的20世纪初莫高窟照片首次系统整理并在国内公开付梓。
历史照片源自官方授权的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等影像收藏单位,具有权威性和珍贵性。

为了突显莫高窟一个世纪以来的变化,孙志军采用精准模拟技术手段,重现了文物摄影时的角度、景别、光照细节,并对莫高窟进行了重新拍摄。
《世纪敦煌》巧妙地将古老和现代照片进行比对排列,表现了莫高窟的生命脉动。

正如本书的标题所言:“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世纪敦煌记载了一段敦煌莫高窟百年来的“流动”历史

为了展现佛教传播之路敦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该书附赠了一张名为《众神在此相遇》的长拉页。
这张长拉页尺寸巨大,宽1.6米,高21.7厘米,徐徐展开,让人感受当年佛教传播之路敦煌南亚段的繁盛景象。

《山间旅行》
该长拉页上的主画面来自莫高窟第217窟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
表现的是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巡礼中国五台山时,遇到了文殊菩萨幻化成的老人受到老人的开示,佛陀波利回到印度,取来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将其翻译传播到了中国
表现的是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巡礼中国五台山时,遇到了文殊菩萨幻化的老人,受老人的开示,佛陀波利重回印度,取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并在中国翻译传播故事
壁画中的山川、河流、鸟兽等元素,被精细绘制现代地图中。
地图上真实的地理与虚幻的佛教故事结合,使其与莫高窟壁画融为一体。


此外,还有一套敦煌“十二星座主题个性邮票,是《世纪敦煌》与中国邮政联合推出的。

这套邮票包括了太阳神鸟主图的“敦煌十二星座个性化邮票12枚一版、炽盛光佛太阳神鸟主图个性化邮票1枚、敦煌纪念封1枚和收藏证书1张。

邮票采用特种纸印刷,纪念封采用宣纸印刷,并加盖敦煌风景日戳。



每张邮票与纪念封都有独立编号和防伪标签。
这套邮票既具有很高的阅读欣赏价值,又具有珍藏价值

《世纪敦煌》用影像记录下了敦煌历史变迁

孙志军拍摄了这本书的照片
敦煌莫高窟是735个洞窟,每一个都是历史故事文物陈列室和美术馆。
这个地方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自藏经洞重现以来。《世纪敦煌记录了这里经历的漫长岁月变化。这里也是莫高窟自建以来变化剧烈的一个世纪。

这本书的出版就是为了记录下这些变化
书中的三篇主要文章详细介绍了1907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里海内外探险家、学者和摄影师拍摄的莫高窟情况,以及现在的“数字敦煌”,带领读者进入莫高窟的世界

三篇文章介绍了: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
法国西域考古探险团领队伯希和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中国考察队的华尔纳
……
这些探险家和专家学者记录成为后世研究敦煌的重要历史文献。
文章客观精准,参考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从敦煌文物保护的角度带领我们回顾了这段晦暗而矛盾历史

图册按照四大历史时期,将搜集和重新拍摄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
早期石窟——六国、北朝
盛期石窟——隋至盛唐
中期石窟——中唐及五代、宋
末期石窟——西夏至元
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既展现不同时期石窟的艺术特色,也与王朝兴衰时光更迭的历史回响产生共鸣。

图录的左侧是1900~1940年间拍摄的敦煌照片,右侧是孙志军等敦煌人拍摄的照片,拍摄对象、光线、角度、景别等,都竭尽所能保持一致。
图侧的说明文字专家撰写,浅显易懂地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艺术
时间线索加入画册中,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历史对比度。大家也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到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斯坦因的拍摄资料
当年的探险家和专家在拍摄过程中,采用的拍摄技术各不相同,有的严谨,有的细腻,有的诗意,有的工巧,有的收放自如……
照片里,不同时代地区的摄影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这些拍摄技术的复制和仿照,也为今天的摄影艺术创作来了新的启示。

“彼时与此时”的主题贯穿于《世纪敦煌》,也是这本书诞生根本原因
让更多人能亲眼看到时间在莫高窟上留下痕迹,也看到人类争斗和贪婪在宏大叙事下只是寥寥几笔,对于文物则是再也无法挽回的湮灭。

 专业团队打造,图文详实严谨 

本书作者孙志军(左)在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办公
查看斯坦因的摄影档案
樊雪崧 摄
《世纪敦煌》由敦煌研究网络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摄影委员会理事孙志军耗费14年的时间打造而成
他从1984年开始敦煌研究从事石窟摄影。
同时也是数字敦煌项目主要参与者之一,已和团队共同完成莫高窟258个洞窟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

北魏 鹿王本生 孙志军 摄
书中影像的采集和拍摄,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漫长的工作

莫高窟壁画和雕塑数量众多,又都藏于深幽洞窟之中。为了保护和延长文物寿命,拍摄过程需要尽量降低人为因素介入
所以对拍摄技巧自然光线的使用,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相当的细心和耐心

福格中国探险队理查德斯塔尔于1925年拍摄的莫高窟北大

哈佛学艺术图书馆慷慨赠送敦煌艺术图册
这些历史照片大多是由法国西域考古探险团于1908年拍摄的。
考古探险团团长伯希和于100多年前公开了这些珍贵照片推动世界敦煌研究进程
同时,孙志军还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搜集与敦煌莫高窟相关影响资料。

孙志军在大英博物馆拍摄了“斯坦因密室”的照片
他游历各地,考察了大英图书馆、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哈佛学艺术图书馆等机构的馆藏,收集了斯坦因、华尔纳在敦煌和莫高窟拍摄的照片和底片。
《世纪敦煌》是孙志军多年研究结晶

此书也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的心血之作。
是因为有这么多人不懈地探索坚守,才让《世纪敦煌展现了“彼时与此时”的开阔历史格局
是因为这些人顽强抵抗最难以抗拒敌人——时间不畏艰险,在茫茫戈壁上奉献自己,延续敦煌生命,才让传奇敦煌不被黄沙吞没,不被时间抹平。

这本书是16开本,不仅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很容易携带。

书中内容丰富,记录了百年来敦煌变化

内封使用了压凹和烫黑工艺,使读者能够感受敦煌生命脉搏。

书中采用特殊纸张印刷,重现历史感。壁画部分采用哑粉纸印刷,色彩表现力强,耐磨而且容易翻看。

它还可以完全展开180°,便于阅读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