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看似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却让我们对当下有了更多维度的思考。“读科幻小说,能极大地扩宽一个人的思考范围。”
而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的《三体》,无疑是很多人读科幻小说的首选。
对于很多人来说,《三体》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互联网上的街头暗号,是普通人平淡日子里与宇宙最初的邂逅与惊奇。
读《三体》 的感觉就像是,“在埋头生活的路上,大刘忽然拍了拍我的肩膀,让我仰望星空。”
看过《三体》以后再去抬头仰望星空,你会感觉这片星空都已经不一样了。
在仰望的瞬间,不仅感受到宇宙的浪漫,更多的是看到人类自身的渺小。
书中那些磅礴瑰丽的场景与烧脑的科幻设定,让人情不自禁地思考人类的文明究竟要往何处去。
刘慈欣就曾这样说过,“文字高度依赖读者的想象,而想象依赖的是读者过往的经验。但是科幻小说,恰恰是要突破读者的现实经验。这种矛盾,我想每个科幻作家都会遇到,我也一样。”
实际的同仁医院
包括书中的重要故事地点射电天文观测中心,也是在密云区拍照取景后绘制而成。
《三体游戏》中出现了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明,虽然是虚构的游戏,但站在三体人的角度,他们肯定是依据人类历史来做策划。所以游戏中的道具、妆容、服饰、建筑,都参考了各时期、各地点的真实情况。
现实中的米兰大教堂
漫画组开启考据模式,认为按我们国家当时的技术水品,肯定会用进口设备,最终参考1964年投入使用的CDC6600。到1969年为止,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也是最适合进行解码的计算机。
其他比如申玉菲家出现了好多次,方向感极好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些场景其实是有平面设计图的(就是你在卖房中介那里看到的那种),而不是随手画的。
就是这样的用心程度,使得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味,读者拿到书的不仅是一套漫画版的三体,更是一套值得反复阅读的匠心之作。
唯一的办法,就是“逐字解读”+“画面还原”。通过漫画和原文的对比,大家可以感受到它的还原度:
飘浮在空中的人体在真空中血液沸腾,吐出内脏,变成了一团团由体液化成的冰晶云围绕着的形状怪异的东西。
由于大气层消失,天空已经变得漆黑,从三体世界被吸入太空的一切反射着太阳光,在太空中构成了一片灿烂的星云,这星云形成巨大的漩涡,流向最终的归宿——太阳。
原文:
“成计算机队列!”
金字塔四角的四尊青铜大鼎同时轰地燃烧起来,站满了金字塔面向方阵一面坡墙的士兵用宏大的合唱将始皇帝的号令传下去:
“成计算机队列——”
下面的大地上,方阵均匀的色彩开始出现扰动,复杂精细的回路结构浮现出来,并渐渐充满了整个方阵,十分钟后,大地上出现了一块三十六平方公里的计算机主板。
原文:
教皇、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达·芬奇……包裹他们的蓝绿色火柱是透明的,可以看到他们的面容和躯体在火中缓缓地变形,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刚出来的汪淼身上,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向着天空举起熊熊燃烧的双臂,用歌唱般的声音齐声颂道:
“三日凌空——”
汪淼抬头望去,看到三轮巨大的太阳在天空中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原点缓缓地转动着,
《三体》作为一部硬核科幻,小说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和天文理论,对一般读者不太友好。
漫画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这部分科普的任务也必须担负起来。
所以,在保证严谨和正确的前提下,漫画对特别深奥的理论进行了化简,只把关键设定讲清楚。一些文字写出来很复杂的东西,文字直接呈现为实物,读者一看就能明白!
因为三个太阳和星球的位置一直在变,所以如果这个星球附近只有一个太阳,就像我们的太阳系,昼夜四季都很稳定,就是恒纪元,而如果三个太阳都在附近,那星球上的人就会被烤焦,或者三个太阳都很远,那大家就都变成冰人了。
那为什么这个距离远近是乱的呢?因为就像三个人抢一个篮球,谁知道谁能抢到呢?
常见的漫画开本是32开,但漫画团队打样后发现,32开对于展现三体大场景来说太逼仄了。所以在比较之后,他们选择了小16开——既不会太占地方,又有足够的展现力。
在纸张选择上,常用的漫画纸一般是铜版纸、轻型纸等,但铜版纸太重,反光又伤眼;轻型纸和普通胶版纸,层次形和细节再现不行。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纸,设计团队订购了十几种纸张,在印厂里上机测试,逐一对比,终于找到了一种又能极致还原色彩、又能保护大家眼睛的纸——高档高白胶。
在印刷上,全书采用艺术品印刷的高加网方式,如果仔细看画面,可以发现印刷很细,就像手机的高像素,连地上的地砖都能看清。
封面则利用文件平网的墨量值信息调成专色,以最大限度还原文件中的色值信息,几乎和屏幕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套《三体漫画》是大陆唯一正版,刘慈欣授权并监督创作,大刘为这套漫画书还亲自写了序。
除了10本漫画外,《三体漫画》礼盒装还包括了“地球往事档案袋”,这个档案袋包含:
①幽灵倒计时的胶卷
④杨冬的遗书
⑤叶文洁的审讯记录
⑥显现地址的纳米中心便签条
六年打磨 只因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