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当《西游记》遇上逻辑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智勇较量与逻辑缺失


凡禹《魔鬼逻辑学》第一章中写道:
人人应该学一点逻辑学。
书中说: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
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概念
书中说:";逻辑";一词,源于希腊语,最初是词语思想概念、论点和推理的意思中文";逻辑";一词是西方词汇的音译,也就是英语和法语中的 logic 和 logique 。狭义的逻辑学,是指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
最早研究逻辑学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从两个前提必然推出一个结论。例如:
(1)金庸武侠小说能让你废寝忘食,而废寝忘食能让你身材苗条,那么金庸武侠小说能让你身材苗条。这个句子的推理方法,被称为蕴涵三段论。
(2)假如技术娴熟的舵工是最有能力的舵工,技术娴熟的战车驭手是最有能力的驭手,那么一般来说技术娴熟的人就是在某一特定方面最有能力的人。
这个句子的推理方法,被称为归纳三段论。
广义的逻辑学与哲学研究有很大的关系,它指的是研究思维科学
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反映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
近段时间以来在重读《西游记》,遐想起孙大圣在西天取经过程中的逻辑学习情况,呵呵~

得出的结论是,孙大圣在三打白骨精时,逻辑学这门功课还没学好

回顾一下孙大圣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初遇白骨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前,白虎岭内住着凶残、狡猾的白骨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长生不老,首次变化上山送斋的村姑,接近唐僧师徒

一打白骨悟空外出化斋,用金箍棒画圈保护唐僧等人,但白骨精趁机接近。孙悟空及时返回,识破白骨精的伪装,一棒打去,白骨逃脱留下假尸。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惩罚悟空
二打白骨白骨不甘失败,再次变化老妪妇人老婆子),前来寻找女儿”。孙悟空再次识破伪装,将其打死,但唐僧仍不信,再次责怪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第三次变化老翁老头),声称前来寻找“老伴”和“女儿”。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真相,不顾唐僧念咒阻止,将白骨精打死。白骨精终于现出原形,化为一堆白骨唐僧不可遏,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
后续发展:孙悟空被赶走后,白骨精趁机将唐僧捉进洞府。猪八戒前往花果山求救,孙悟空不计前嫌下山救出师父最终,孙悟空白骨精及其同伙展开激战,彻底消灭白骨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重新上路,继续西行取经的旅程。

逻辑分析:“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蕴含了二难推理的逻辑元素
背景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遇到白骨精,她三次变化形态试图接近并吃掉唐僧。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并三次出手打退了她。
二难推理
前提一:如果孙悟空白骨精,唐僧会因为误解以为悟空滥杀无辜)而念紧箍咒惩罚他,导致悟空遭受身体上的痛苦和师徒间的矛盾加深。
结论一:因此,从避免紧箍咒惩罚和维持师徒和谐的角度来看,孙悟空应该白骨精。
前提二:但如果不打白骨精,白骨精会继续变化形态接近并尝试吃掉唐僧,这对取经大业构成直接威胁,甚至可能导致唐僧丧命
结论二:因此,为了保护师傅完成取经任务,孙悟空必须打退白骨精。
二难困境
悟空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打白骨精会遭受紧箍咒的惩罚师徒矛盾;不打白骨精则可能师傅陷入危险。无论他选择哪种行动都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终结合他当时所学的逻辑知识进行逻辑思维后,决定选择坚持正义,即使面临紧箍咒的惩罚,也毅然决然地打退了白骨精。
不能否认悟空逻辑思维已经相当敏锐和果断,他基于自己的火眼金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迅速识别出了白骨精的伪装采取行动也是悟空逻辑思维发展的一次显著体现
然而,从纯逻辑角度来看,他或许可以尝试一些新的逻辑思维策略,来更巧妙地处理这个二难问题,进而以减少与唐僧之间的冲突和误解,也可以避免师傅念紧箍咒的惩罚
比如,可以有以下几种更合适的逻辑思维
1.预防沟通:在发现可疑情况时,孙悟空可以先与唐僧进行预防沟通说明自己观察到的异常情况和潜在的威胁,而不是直接采取行动。他可以耐心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并请求唐僧理解支持
2.证据收集:孙悟空可以利用他的神通收集证据来证明白骨精的真实身份。例如,他可以暗中跟踪白骨精,收集变化形态的证据,或者利用法术揭示她的真身。这样,在面对唐僧质疑时,他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判断
3.借助外力:如果孙悟空认为自己的解释不足以说服唐僧,他可以寻求其他神仙菩萨帮助。这些高级神祇通常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他们的支持可以增强悟空话语的可信度,并帮助唐僧消除疑虑。
4.灵活应对: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孙悟空可以灵活应对采取既能保护唐僧又能减少冲突的行动。例如,他可以先用神通唐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去对付白骨精。或者,他可以在不直接伤害白骨精的情况下,使用法术将她困住并等待唐僧的进一步指示。

在“三打白骨精”后面的章节,发现悟空逻辑学也的确在进一步深入学习提升,而不是采取“三打白骨精”时的逻辑思维了。

比如:在“智取孩儿”章节,孙悟空面对的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儿子——红孩儿,他狡猾且拥有强大的三昧真火能力,曾将唐僧掳走并意图加害。面对这样的强敌,孙悟空展现出了非凡的逻辑思维策略布局能力

悟空初次与红孩儿交手时,直接冲突并未能取得优势。红孩儿三昧真火几乎让孙悟空束手无策,这使他意识到硬碰硬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一挫败促使孙悟空开始思考更加巧妙的策略。他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策略规划。

1.情报收集悟空首先开始收集关于红孩儿及其家庭背景的情报。他了解到红孩儿虽然法力高强,但也有孩子天性和弱点,比如对父母依赖和对玩耍的喜好

2.分析弱点基于情报收集,孙悟空开始分析孩儿的弱点。意识到,如果能找到克制三昧真火方法,或者利用孩儿的天真无邪进行诱骗,就能找到战胜他的关键

3.制定划:分析完弱点后,孙悟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他先是向观音菩萨求助,获得能够克制三昧真火法宝——天罡刀和金箍儿,并设计了一个让红孩儿自投罗网陷阱

4.实施计划实施过程中,孙悟空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他先是变成魔王样子骗取了红孩儿信任,然后利用孩儿的好奇心和贪玩心理,一步步引导他进入陷阱计划遇到阻碍时,孙悟空迅速调整策略最终成功地将红孩儿制服。

5.结果通过这一系列逻辑思维策略布局,孙悟空不仅成功地救出了唐僧,还收服了红孩儿作为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勇气和智慧,更凸显了他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卓越逻辑思维策略能力

比如,在“真假猴王”章节,孙悟空六耳猕猴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两者不仅外能力几乎一模一样,连唐僧和猪八戒、沙僧都难以分辨真假。这一事件对孙悟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它不仅考验了他的法力,更考验了他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悟空面对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孙悟空最初也感到困惑和无奈。

尝试通过直接的武力对抗解决问题,但发现两者实力相当,难以分出胜负

此时,孙悟空开始意识到,单纯的武力可能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运用更高级别的逻辑思维找到突破口。

1.证据收集:孙悟空开始意识收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他回忆起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共同经历的种种往事,试图通过这些共同记忆来让其他人相信自己。同时,他也注意六耳猕猴在言行举止上的一些细微差别,这些差别虽然微小,但足以成为辨别真伪的关键
2.逻辑推理:在收集到足够证据后,孙悟空开始运用逻辑推理来构建自己的论证体系。他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特别是那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秘密经历,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真实性。他还巧妙地利用其他人的反应态度作为旁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论证力度。
3.策略布局:为了彻底揭露六耳猕猴的真面目,孙悟空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他首先向天庭和地府寻求帮助希望通过权威机构的鉴定来确认自己的身份。然而,这些尝试都未能成功,因为六耳猕猴具有强大的变化能力能够模仿出任何鉴定结果面对这一困境,孙悟空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寻找其他途径。最终,他选择前往如来佛祖寻求真相,因为如来佛祖拥有无上的智慧法力能够洞察一切虚妄。
4.结果收获如来佛祖帮助下,孙悟空终于揭穿了六耳猕猴的真面目,并将其制服。这一过程中,孙悟空不仅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武艺和法力,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了卓越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他通过收集证据、逻辑推理和策略布局手段成功解决了这一复杂问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和威望。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