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像化金蝉”,说贞观十三年,唐王组织水陆大会,玄奘在化生寺讲经。观音变游僧卖袈裟锡杖,众人以为疯。萧瑀见袈裟生光引观音见唐王。唐王欲买,观音免费赠,因玄奘敬重佛门且德行好。观音半空显像,玄奘愿取经,唐王认其为兄弟,次日送其出关。
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佛天大小列高低,星象尊卑分左右。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浑如极乐活阿罗,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他)庄重威严的面容十分优雅秀丽,佛衣非常合身就像裁剪得恰到好处。光辉灿烂耀眼夺目充满天地,缤纷的色彩纷纷凝聚在宇宙间。明亮的宝珠上下排列,层层金线前后穿过。兜罗四面有锦缎镶边,万种奇珍异宝铺满锦绣。八宝装饰花朵用钮丝缚住,金环束领搭配攀绒扣。佛界诸天大小高低排列,星象按尊卑分在左右。玄奘法师很有缘分,眼前这件物品正适合他承受。简直就像极乐世界的罗汉,胜过西方真正觉悟的俊秀之人。锡杖叮当响有九个环,毗卢帽映照出十分丰厚的感觉。确实是佛子名不虚传,胜过菩提没有虚假错谬。
比如,在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说唐僧师徒来到西梁女国。女王见唐僧相貌英俊,欲以一国之富招他为夫。孙悟空巧施妙计,让唐僧假意答应,待换取关文后再伺机脱身。最终,在孙悟空的谋划下,师徒四人成功逃离女国,继续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
......身姿壮美伟岸,容貌气度不凡。牙齿洁白如同用银子堆砌而成,嘴唇红润,口型方正。头顶平整,额头宽阔,天庭饱满,眼睛秀丽,眉毛清秀,下巴修长。两只耳朵轮廓分明是杰出之士,整个人气质不俗是有才的郎君。
再比如,在第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说师徒四人离开比丘国,进入黑松林,唐僧救下一位美貌少女,孙悟空认出她是妖怪并百般劝说,可唐僧执意要救。之后他们来到一座荒僻寺庙,寺中僧人说山里有妖怪,让他们小心,但四人都没当回事。
......看见三藏眉清目秀,额阔顶平,耳垂肩,手过膝,好似罗汉临凡,十分俊雅。......
......看到三藏容貌清秀,额头宽阔且头顶平整,耳垂能碰到肩膀,手臂长到能超过膝盖,就好像罗汉降临凡间一样,十分英俊儒雅。......
我们知道,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有其一套严谨而精妙的逻辑。
比如在《百年孤独》中,作家塑造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出生伴随着一种神秘的氛围。说他出生时,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争,枪炮声与他的啼哭交织在一起。这个特殊的出生场景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与动荡、冲突紧密相连。
如《哈利?波特》中,作家塑造的哈利?波特,他出生时伴随着惊人的现象。哈利出生在一个与黑魔法势力激烈对抗的时期,他的父母为了保护他而牺牲。当伏地魔试图杀死还是婴儿的哈利时,魔法反弹,哈利不仅幸存下来,还在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闪电形状的伤疤。这个伤疤成为了他的标志,也象征着他与伏地魔之间不可避免的命运纠葛。
在《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唐僧被塑造成了十分英俊儒雅的“美男子”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也不是偶然,而是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逻辑推理。
1.从故事的主题和寓意来看,《西游记》是一部关于修行与成长的作品。
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代表着善良、坚定和智慧。英俊儒雅的外表可以更好地体现他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境界。
一个外表出众的人往往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和敬意,也更能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种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激发读者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主题。
2.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分析,唐僧的“美男子”形象对其他角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位徒弟,他们性格各异,各有缺点。而唐僧的英俊儒雅则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他的独特之处。
例如,猪八戒的贪吃好色与唐僧的清心寡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
同时,唐僧的美貌也可能成为妖怪们觊觎的对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冲突和挑战,推动故事的发展。
3.从文化背景的角度考虑,我们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崇尚是由来已久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英俊潇洒的男子形象常常被赋予高尚的品德和才华。唐僧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僧,他的“美男子”形象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标准。
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为读者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4.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一个鲜明而具有吸引力的人物形象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唐僧的“美男子”形象无疑为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他的外表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为唐僧的命运担忧,为他的勇敢和坚定所感动。这种情感上的投入使得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