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和几个朋友侃大山,有一朋友说:《孙子兵法》中讲“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然后大侃特侃,眉飞色舞.......
突然,一朋友说:停停停!讨教一下:“孙子在哪篇文章里说过这句话?”
这一问,让大侃特侃的朋友立马止声,一下子愣那了。
足足有两三分钟后,支支吾吾说:“我......也......记.......不......清了”。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孙子兵法》里根本没有你说的《孙子兵法》中说“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这12个字的原文。
若你认真看过,准确说法应该是“《孙子兵法》启示你‘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你说对吧?
大侃特侃的这位朋友立马说:是,是,是。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之一,作者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兵法圣典,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哲学著作。
我也曾读过,但实话实说,仅仅是大致浏览,最深入不过是对其中某段或某句较多看看,读书没有甚解。
回想起那天朋友们聊天,不禁对叫停的朋友表示敬佩,敬佩其读书深入。
我们一探究竟。
“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这句话,的确在《孙子兵法》原文中没找到。
只能说,从《孙子兵法》的思想内涵和战略理念来看,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与孙子的思想有相契合之处,可以理解为是对《孙子兵法》的一种解读和延伸,也就是对读者的启示。
庸者谋利:《孙子兵法》没有直接提及“庸者谋利”,但孙子强调,战争要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长远的战略利益。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维,就可能在决策和行动中出现短视行为,这与“庸者谋利”所表达的目光短浅、只顾私利的意思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能者谋局:《孙子兵法》中非常注重战略布局和谋划,像“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强调了在战争之前要进行全面的筹划和分析。
能者懂得谋局,能够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制定策略,这与《孙子兵法》中强调的全局观念和战略谋划是一致的。
智者谋势:这与《孙子兵法》中对“势”的重视紧密相关。智者能够敏锐地洞察形势的变化,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并善于借助和营造有利的态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孙子兵法》所说的“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就是强调要善于根据形势来采取行动。
智者谋势体现对《孙子兵法》中“势”的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为什么如此认识呢?
因为《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学经典,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军事战略和战术的论述。
反观“庸者谋利,能者谋局,智者谋势”这句话,则是一种更广泛的、对不同层次的人及其行为特点的概括和总结。
其应用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还延伸到人生、职场、商业等诸多方面。
只能说这是读者在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思想和经验,提炼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更加妥帖一些。
总之,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孙子兵法》思想的一种拓展和演绎,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同时也为人们在不同领域的思考和行动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框架。
这告诉我们,在理解和引用时,要明确其与《孙子兵法》原文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解。
你觉得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