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人的烦恼之源,我感觉从电视剧《天道》丁元英的鬼话中找到了


#遥远的救世主#天道#丁元英#芮小丹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

在我们尚未对自我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知的时候,往往凭借本能习惯生活

此时的我们,如同一张未经描绘的白纸,充满了无限可能

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更多地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我选择

如:孩子们在玩耍时,往往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他人的期望,只是单纯地享受游戏乐趣

这种无意识状态便是本我。

“你知道你是你,你就不是你了”。
当我们开始对自我进行深入思考和认知时,会逐渐形成一个关于自己的概念形象
这个形象可能是我们通过他人的评价社会标准或者自己的期望构建起来的。
然而,一旦我们过于执着于这个自我形象就会被它所束缚,失去了原本的自由和灵活。
如:父母们会为了孩子教育放弃自己的休闲时间,陪伴孩子学习;会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不再仅仅考虑自己的需求欲望而是孩子利益放在首位
这种有意识状态便是无我。

 

本我,乃人之本能欲望,遵循快乐原则
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是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它追求自我满足渴望即时的愉悦。
无我,则是超越自我之境界,秉持奉献原则
老子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它要求人要心系他人,心系社会,无私奉献。
当人不知自己是自己时,即处于本我状态,随心而为,此时是本真的自我。
然而,一旦知道自己是自己,便开始在本我与无我之间徘徊,烦恼、痛苦也由此而生

 

一曰矛盾之起,认知之变。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在懵懂之时,顺应本我,自然追求欲望满足
可当我们有了自我认知,也必须有自我认知,便开始思考人生意义价值,便会对本我产生质疑渴望达到无我境界
这种认知的转变,带来了内心的冲突。
青年时期,我们可能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努力奋斗,但随着阅历的增长,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是否更好实现自我,考虑应该为他人和社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为人夫,为人妇,为子女,为父母,为兄弟,为哥们,为朋友,为亲戚,为公司一员,为社会一员......看到或者经历了一些重大事件后,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思考社会上的角色......
于是,内心产生矛盾,有了一系列不知道,开始有了诸多认知之变。
此时,会问自己:你是谁?

 

二曰欲望之困,奉献之难。
本我驱使我们追求物质权力欲望;无我要求我们放下这些欲望,为他人奉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欲望满足往往能带来即时的快乐,而奉献则需要更多的付出
如在工作中,我们既想获得收入和晋升机会满足本我的需求,又需要团队社会更多的付出体现无我的价值
这种矛盾让我们不知如何好地抉择平衡
就像在一个公司里,员工们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升职加薪,获得更多权力地位
这是本我表现追求个人利益成功
但是,当公司面临困难时,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难关
时候,就需要有人放下个人利益,为团队利益着想,做出奉献。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或者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这种矛盾让人感到烦恼、痛苦和困惑。
此时,会问自己:还是你吗?

 

三曰平衡之求,和谐之望。
摆脱烦恼、痛苦,解除困惑,需要在本我与无我之间找到平衡
“执中两用,和而不同。
不能完全放纵本我,也不能过度压抑自我,完全无我。
哲学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认识自己,明确自我的价值定位
认识自己,我们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他人、与世界紧密相连
论语》中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坚守自我的同时,考虑他人感受,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便是在自我与无我之间找到的一种平衡,既尊重自己的想法需求,又能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立场
此时,会告诉自己:你是你,你非你!这是你!

 

烦恼、痛苦源于本我与无我之间的矛盾
认识到这一矛盾存在
努力去找到平衡
便在本我与无我之间穿梭
实现自如。
所谓
本我无我常纠结
烦恼根源断绝
寻得平衡方为道,
人生之路自和谐。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