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原意是指将柴火从锅底撤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于军事上是指当敌人锋芒强劲,士气正盛的时候,不要和对方硬刚,要设法消弱敌人的实力,打击敌人的士气,比如切断敌人粮草供应,切断敌人水源来打击的士气。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便是如此。明朝末期,明朝内忧外患,西有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北有后金虎视眈眈,所以根本无暇面对南面刚刚跃升为海上霸主的荷兰水师的入侵,就这样台湾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了近40年。
直到那个英雄的出现-郑成功,才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国版图,在郑成功去世之后,留给了他的儿子郑经一个强大的水师和富裕的台湾。
康熙曾经 前后9次派钦差前去和谈,均无功而返。郑经凭借着他的父亲留下的强大的水师有足够的底气来谈条件,而郑经的条件就是要独立成为了一个国家,可以给清朝纳贡,但绝不归顺。
谈不了,那只能打了,当时的清朝陆军很强大,但是水师基本没有战斗力,面对台湾水师节节失利。台湾水师拥有双层甲板的改良式战船,船上可以可以放置24门红衣大炮,还有仿制荷兰人的钢龙火炮,而清朝这边则小的可怜。硬刚刚不过,那只能玩计谋了。
康熙来了一招釜底抽薪,颁布了海禁政策,将台湾完全与外界隔离。
当时台湾家族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和日本还有荷兰做生意,再加上在海上收保护费,让台湾有足够的资本来养活庞大的船队,而且还控制了海上商帮,和沿海木材商,保证军队供给源源不断。可是一招釜底抽薪,断了台湾与外界的一切往来,使台湾成为一座孤岛,在没有物资能源供应之后,台湾内部矛盾丛丛,军队士气大大受损,甚至有很多士兵带着船只火炮来归降清朝,此消彼长,也就有了后来施琅的带领下,打了著名的一场胜仗,澎湖海战,至此台湾收服,全国统一。
台湾船队当时非常非常强大,正面攻击肯定失败,所以必须切断他们的经济来源,给他们内部制造矛盾,消减台湾军队的士气,最终收复台湾,再次完成大一统。
釜底挣大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无论多强大的竞争对手,都有赖以生存的法宝,这法宝就好比锅底下的干柴,你想办法给柴火抽出去,那它锅里的水也沸腾不起来。
沙特阿拉伯盛产土豪,源于它的石油比水还多。1953年,世界石油总量为6.5亿吨,沙特阿拉伯独占4亿吨,贪婪的西方资本家凭着灵敏的嗅觉,争先恐后的来到这块财富宝地,意在取得沙特石油的开采和运输权。但是当时阿美公司和沙特国王早就签订了关于垄断开采石油的合同,他人难以插足。
可是想要搞钱就必须要有胆子和脑子,希腊船王大亨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了合同上的漏洞——没有表明沙特阿拉伯自己的船队不能用来从事石油的运输。只要设法垄断沙特阿拉伯石油的海运权,就可以逼迫阿美石油公司做出让步转让部分股权。
说干就干,希腊船王大亨带着厚礼,拜访了沙特阿拉伯国王,晓之以利,动之以钱,成功劝说了沙特阿拉伯国王用沙特自己的船来运输石油。
没过几天,震惊世界的《吉达协定》问世,该协定规定:成为“沙特阿拉伯油船海运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50万吨的运油船,全部挂沙特阿拉伯的国旗,拥有沙特阿拉伯石油运输的垄断权,股东是沙特阿拉伯国王和希腊船王大亨,至此希腊船王大亨成功混进来,浇灭了阿美公司本来烧的旺旺的大火。
水能沸腾,是因为锅下的火旺;火旺是因为柴多又干,想要消减对方的气势,必须抓住关键点,找出对方漏洞和弱点,一点一点把柴火撤走,也就沸腾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