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经典阅读|《狂人日记》




作品名称

狂人日记

创作年代

20世纪20年代

文学体裁

短篇小说

作者

鲁迅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中国封建文化反抗;也表现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作品鉴赏


《狂人日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狂人内心世界表白。狂人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吃人,自己也要被迫吃人或被人吃。狂人被关起来拒绝家人送来的饭菜,拒绝被医治,一直劝说周围人不要再吃人。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小说开头“狂人日记序”中写道:“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狂人病体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众人眼中,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这样的不同角度立场,深刻的揭示了病态社会的悲哀。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精神小说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人生的总体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写下层劳动人民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他身上同时存在理性、非理性、启蒙、非启蒙的特征,他是被庸人社会宣布疯子觉醒者、受迫害者、见证者和长期受压抑的战士形象,是在近现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中国封建文化反抗;也表现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往期阅读
经典阅读|《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经典阅读|《玩偶之家》
经典阅读《废都》


Color="#fa7834" data-categoryid="3" data-appuin="3084391334">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