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经典阅读|《一九八四》




作品名称

一九八四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2015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内容简介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思想本能,以具有监视与监听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行为,以对领袖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主人所在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负责军备和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负责宣传、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作品赏析


在这部作品中,奥维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本质

《一九八四》中,作者小说主人公温斯顿的心理语言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民众麻木心理的“恨铁不成钢”愤懑,仿佛大洋国的所有人只有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所深处的社会的罪恶嘴脸,其他人却都置若阁闻,漠不关心作者文字间总流露着一种对极权统治,对乌托邦理想讽刺,虽然最终结局失败的,但其中的斗争过程具有永恒价值的。小说中一系列的精辟的语言“谁控制过去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自由即奴役”、“正统思想就是没有意识”等等,充分表达作者内心思想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警钟。主人公温斯顿与裘利亚的地下爱情,虽然没能经受住严刑的拷打,但这爱情绽放的火光给予我们以人性向善的美好希望,温斯顿与裘利亚的爱情失败了,但他们毕竟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曾经绽放过可以想见,未来的类似的爱情终将绽放并结出硕果。

存在能够自由选择的,个体存在中所进行反抗能够证实个体存在实现个体价值。但是在奥威尔眼中,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的。小说主人公温斯顿是一个敢于向极权统治当局发出挑战反抗者,他对大洋国当局的所有一切都进行嘲讽,他试图通过了解过去、寻获爱情参加兄弟党等行动发起反抗,以此来证明自己还活着。但这一切在奥威尔眼中都显得那般荒谬,他想要了解过去早已经被统治者改得而口全非,他所寻求爱情也在老鼠的疯咬下变得苍白无力,而他的盟友也被统治者改造成了正统民众。温斯顿的所有反抗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在小说作者表达了对反抗行为的赞赏,但作为一个旁观者,奥威尔表达更多的是一种嘲讽,因为奥威尔清楚知道,温斯顿越是反抗,就越接近死亡。奥威尔想要告诉读者的是,尽管人们生存环境是荒诞的,但人们毫无办法,只能在悲观绝望的境遇中对自我存在加以冷嘲热讽,对荒诞存加以强烈否定,而这恰是小说《一九八四》的价值核心所在




往期阅读

经典阅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经典阅读|《生命册》

经典阅读 |《挪威的森林》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