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旷兮,其若谷。敦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解析】这篇文章先描写的古代善于行道的人是怎么样的状态,豫兮、犹兮、俨兮、涣兮、敦兮、旷兮、混兮,这是善于行道的人所表现出来的7个状态。不管这7种状态如何难以理解,但是其基本的意思还是可以知晓的。善于行道的人,他们的个人状态并不轻松。为什么会这样呢?善于行道的人应该是有大本事的人,他们害怕什么呢?
人类虽然贵为万物之长,但究其根本仍然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便是再有本事的人,在道的面前仍然太过渺小。所以他们才会谨小慎微的样子,并且保持积极进取。
“风息时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应该一切顺其自然,不要勉强纠结。事毕便休,不起烦恼,断绝思虑,才能光风雾月。
但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样,他们习惯性地混淆了心与事。他们经常因为事物的发展而扰乱内心的平静,经常因为事物的走向而忽视心中最初想要的,最终偏离目标。
《菜根谭》上说: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为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住在狭窄简陋的房子里,如果能守住内心,使心安然,那么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恼也就全部消除了。这个时候,也就不会再奢望要求住什么雕梁画栋、飞檐入云的高楼大厦了,当然也不会去贪图用珍珠穿成的帘子之类的豪华装饰了。
一旦三杯老酒下肚之后,就使胸中出现一片属于纯真本性的真情,这时沉浸在月下弹琴和风中吹笛的佳境中,自然别有一番雅趣。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老子》第十五章
大概意思是:
在古代,那些真正得道的人,微妙玄通,语言无法描述,境界很深,很难把他们认出来。正是因为他们不好认,我来勉强描述一下他们的样子:
他们又很浑杂,就像浊水一样不清澈。
真正得道的那些圣人,从来不让自己“满”。正是应为不满,所以能保持这个旧的状态,还能不断更新。
说明一下,最后一句“敝而新成”,王弼版的《老子》写的是“敝不新成”,陈鼓应老师考证了说应该是“敝而新成”。咱们就先不要纠结这个词了,虽然不同的字,意思完全相反,但中文的魅力就在这里,不管是否定还是肯定,这里都是在说得道者这么做很厉害很厉害!
“道”是不能用语言讲的,所以老子在描述“道”的时候,经常讲现象用比喻,比成“玄牝之门”、“上善若水”等,但那些得道的人是什么样子呢?老子说,这些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你就算看见了也认不出来。
看到这里,你要引起注意了,老子的意思是说:那些真正得道的人,你认不出来的。所以,那些看上去那些修行很好、很有得道者派头的人,十有八九是“骗子”。说是骗子有点过,但这些人肯定不是真正的得道者。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
冬天河水结冰了,在上面走要很小心的,一步一步的往前探。新搬家到了一个地方,对每个邻居都主动招呼,不熟悉他们的底细啊,最好谁也别得罪。得道者的行为就像这个样子。看见了吧,和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吧。得道的人一点也不潇洒,一点也不超凡脱俗。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去人家里做客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绝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春天来了,冰水融化是什么样子?放松的,缓慢的,不控制的。得道者的威仪和气度就是这个样子。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木头是最朴素的,没有任何雕琢装饰,山谷是最空旷的,能听得见回声。得道的人就和他们一样。这就是修道者的外表和内心。再看最后一句:
“浑兮其若浊。”
浑,同“混”。看上去很杂很乱,像污浊的水一样。这一句最难理解了,得道的人可能像低调的白领,像邋遢的乞丐,像精明的商人,像粗俗的莽汉....... 不可思议么?想想济公和尚就明白了。不过济公和尚吃肉喝酒,如果活在今世,估计早就被世人唾沫淹死了。真正得道的人,和光同尘,和周围的人不会有区别,只看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老子的描述很形象,总结一句话:越是得道的人,看上去越不像个得道的人。反过来也成立,看上去越像得道的人,修行越不怎么样。真正的高手都不像高手,越像高手的人,水平大多不怎么样。
老子后面还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按照通俗的理解,一个“得道”的人,应该是很厉害啊,为什么行为还那么小心谨慎?这是关键点,不要放过它。仔细想想铃木俊隆的那句话,你会明白为什么善于修道的人,都是“若冬涉川,若畏四邻”。邱阳创巴是个很异类的修行者,也是个大成就者。他说和铃木俊隆类似的话:调伏心的过程,就是你要追求的调伏心的结果。
“若冬涉川,若畏四邻”的处事,就是动之徐生,就能安以久。有意思吧,动态的才是稳定的。认为自己开悟了的,反而没开悟,认为自己到达了的,反而没到达。一直追求开悟的过程,反而是开悟本身。
向那些善于修道的人学习。如何才能避免灾祸?并不是你能力强,你力气大,你定力好就能避免灾祸。避免灾祸的最好方式是远离灾祸。不想掉下悬崖,最好的方式不是练习臂力和攀岩,而是远离悬崖;不想被老虎吃掉,最好的方式不是练习长跑和跨栏,而是远离老虎;避免受美色的诱惑,最好的方式不是到美女堆里去锻炼,而是时刻警惕别让自己有这种机会,而且这种不让自己有这个机会,本身就是你要的结果。如果你是个正常的男人,不要奢望自己一定要达到看见任何美女没有一点想法的状态。
人这一生有很多功课要完成,名、利、权、色、食等,任何一门功课都会伴随着我们一生,不要以为自己某门功课已经毕业了。不会的,永远不会!没错,我用了永远这个词!一旦你认为自己毕业了,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在上面栽跟头。再厉害的人也不例外。如果你真想毕业,你时刻小心应对着每一门功课的考验。这种小心应对,本身就是你想要的毕业。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是谨慎的,越是谦卑的。所以老子在第二十章说:
意思是说,别人担心畏惧的事情,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就不用担心畏惧。真正得道的人明白,永远没有一个点是到达了终点,而走向终点的每一步,又都是终点。所以得道的人,时刻都是谨慎的,时刻都是谦卑的。
无人能安逸一辈子,万物都在运动,在运动中又会产生若干变化。在狂乱中求虚静,在安逸中求变化。保持一颗空虚的心,然后积极进取,就能得到重生。理解到此句,好像触动了我内心的那根弦。同时也说到了现代社会人的真实状况。他们努力奋斗,默默承受着所有的一切,但仍然一无所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人的低谷总是会过去的,在道的作用下,弱者也终有一天会变强。
红 尘 万 丈 繁 华 落 尽
一 念 觉 醒 荫 护 千 年
光从 来 无 声, 却 照 亮 了 心 房
爱 从 来 无音, 却 点 燃 了 希 望
灵 魂 引 路;光 明 三 界,照 亮 天 地 人
俗话说 “吉人自有天相”,一个人是不是“吉人”,看这五点就知道!
孙悟空打死6个凡人,为何还能成佛,把六人名字连起来读就明白了
老祖宗古训:最成器的男人,最旺家的女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精华)
感悟《老子》:朝真访道,临水静观;正是开启我们观水悟道智慧的钥匙。
道长深度解密修行法界;是谁一念万生,是谁一念万灭。当生灭无路之时,又是谁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