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修行路上“十大坑”,很多人刚一爬出来,就又掉了进去!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一、不修自己,专修别人。

 

学佛时候,我经常做的事,就是高高举着佛法的戒尺,评判身边所有的人:他们杀生、恶口、占小便宜......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因为自己学佛了,觉得很了不起,忍不住宣告世界:我学佛了,我吃素了!却没有反观自己身上一大堆的习气。

 

后来,当我取得了一点进步觉得自己修得很不错,就总是看不起别人,用一种怜悯的口吻说别人这不好、那不好,还给他们一大堆建议。他们不照做,我就觉得他们“业障太大,自作自受!”学佛学到后来,搞得家人朋友开始远离我。

 

现在我才明白修行,是修正自己的问题和习气,而不是抱着“我要度你”的心态,一味评判、指责别人的问题

 

修行对象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们是凡夫不是菩萨,即便是菩萨也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感化身边的人,吸引他们学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度化”他人。因为我们凡夫抗拒“被改变”,除非自己发自内心要改,才会真正地改。

 

学佛不能学到“众叛亲离”,而是能够随顺大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感化他人。怎么做才能随顺大众呢?除了克服自己的习气,还要注意几点: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说:“善男子,复有四法,善能随顺入诸大众。何等为四?一者、求法不求胜故;二者、常生恭敬,心无骄慢;三者、唯求法利,不自显现;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

 

随顺大众有四个要点:一、一心求法,放下好胜之心、比较之心;二、对任何人都常生恭敬之心,放下清高和傲慢;三、只求能得到法的利益,不显摆、不炫耀保持低调;四、发利他之心教人善法,默默地去做,不是做给谁看,也不求表扬,不求点赞

 

二、舍本逐末,舍近求远。

 

以前,我总想着要找“一方净土”清净地修行,要逃离五浊恶世,跑到寺庙、深山去修。天天都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却不知道自己的这颗心就是佛土。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历事炼心,使自己的心越来越慈悲、清净、平等,这就是在庄严“佛净土”,才是真正的“报佛恩”啊!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里讲:“亿劫在净土,受持净戒行,不如在此土,从旦至明日。”

 

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修行一日一夜,所获得功德比起在西方极乐净土修亿劫的功德还要多啊!

 

因为在西方极乐净土,本来就很清净,没什么苦恼,所以修行并不难;可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各种世间的难行、各种身心的痛苦......这样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是真正的修行,才积累无量的福德啊!

 

 看到这段经文的心情就像专门大老远地跑到武夷山去买茶,回到发现柜子里藏着上好的大红袍,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让我生在五浊恶世,这本就是菩萨的美意。修行就在当下,却还要舍近求远,跑到哪里去呢?

 

三、执着于功课,停留于形式

 

修行的重点是修“心”,而不是停留于念佛、诵经等各种“形式”。会修的人和不会修的人,做同一件事情,所获得功德利益相差很大。比如诵经,会修的人在“心”上下功夫,发心为一切众生而诵经,念念至心诚恳,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比如看到别人法布施内心发出一念赞叹、随喜,所获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所以会修的人,可能只诵了几部经,但效果胜过“有口无心”的人诵几千部;会修的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念念都是在修,做任何一件小事,都审视自己的发心,是不是发自慈悲心,为别人的利益考虑,为大众考虑,乃至为众生考虑深信因果,种善因得善果,如此心量不断扩大,智慧不断提高福德就会按指数级增长。

 

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修行要按照次第,不能好高骛远。有一段时间我急切地想要分享佛法,可是效果并不好。因为我动不动就和朋友谈论佛学,搞得朋友也不想和我来往了。后来在善知识帮助下,我才发现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基础没有打好,慈悲和智慧不够,不懂得契机善巧。

 

末法时代的我们习气重、福德浅。很多时候发不起足够的坚信和精进力,容易半途而废;即使有足够的信根和毅力,还会因为福德不够,遇到邪法、邪师,遇不到合适自己的法门和善知识

 

所以,一定要重视打好基础,为自己积累足够的福德资粮。只要福德资粮够了,合适的机缘、善知识都会自然出现的,在方法对的前提下,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

 

地藏法门修行入门、打基础的最好法门,最契我们的机,不但能有效消除业障、积累福德,而且能不可思议地增长信根,为后续的修行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四、犯了恶业不忏悔,一边修一边漏

 

以前,我很多时候修得很辛苦,每天早晚精进地做功课,好不容易积累一点福德,但又不能很好地持戒,各种贪、嗔、痴造业,“火烧功德林”,攒的还不如漏的快,所以进步很慢。

 

习气一下子很难改掉,所以忏悔很重要,及时忏悔就能够有效“止漏”;修正习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我们诵了多少部经,念了多少遍咒,都绕不过自己内心贪嗔痴,这些深重顽固的习气要靠无数次的觉察、忏悔,经年累月才得以撬动,甚至一生、多生才能消除。所以,无论修什么法门,修到什么阶段永远不要丢掉忏悔”这个法宝

 

每当我意识到自己犯了身、口、意恶业,就立马在内心反省、忏悔,并且每天在家里的佛堂,恭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见证,把今天一天的恶业都做发露忏悔,发愿今后永不复犯。(如果又犯了,就再忏悔、再发愿,直到改正为止)

 

后来,我找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每天早晨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跟着忏悔文,把之前所有的罪业,不管没有发现,通通都至诚忏悔一遍。自从这样做以后,习气克服得很快,烦恼越来越少,心越来越清净,对佛法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

 

普贤菩萨行愿品里说:忏悔无有穷尽,除非众生及业烦恼尽。为什么忏悔如此重要?因为障碍我们证悟菩提正是累生累劫的业障,“诸障消尽,佛境现前”!



五、过度自信,盲修瞎练

 

如果把修行比喻成一场前往净土的旅行,善知识就是旅途中的导游,带着你一路走到终点避免弯路修行路上的“坑”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一定要找个靠谱的导游。不然,凭着盲目的自信,盲修瞎练,掉进了坑里还不自知,白白浪费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要给“善知识”下个定义参考佛经可以这样来讲:通达诸法实相,能够使人欢喜、信受、奉行佛法修行人。

 

判断知识的其中两条重要标准,一是他/她是否通达诸法实相,是否通晓究竟的法义,知道终点在哪里而不迷失方向能够引领他人走在正法道上;

 

二是他/她能否根据我当下的情况推荐合适我的法门指导我当下这一步该如何走,真正帮助获得切实的法益。很多时候需要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问题才能帮助成长进步

 

怎么才能找到知识?踏踏实实地做功课、勤忏悔、消业障、积福德,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求真正的善知识,资粮够了,善知识就会出现

 

遇到了善知识就要好好珍惜、亲近。

 

六、完全依赖别人,自己不深入经藏。

 

人无完人,任何一个凡夫都有自己的局限,都有犯错的可能性,所以一方面跟随知识,另一方面修行到了一定阶段一定要自己深入经藏。

 

师傅进门修行靠自身,不能完全依赖任何人。真正的善知识,也一定会引导他人深入经藏,自己去发掘如海的智慧不要怕看不懂佛经只要踏踏实实修行业障减轻,福德资粮积累够了,就一定能够悟入经典

 

七、纸上谈兵,不付诸行动

 

有段时间,我喜欢请各种经书,读佛经研究佛理,可是却没有付诸实践行动变成“说得很好,却不到。”

 

《楞严经》里说:“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佛法修行,是要靠“行”出来的,以“普贤行”悟菩提。通过实践获得自己的感悟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说:“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


当我们听闻、理解佛法就要发起普贤菩萨的大行动力,把佛法付诸实践,在生活中“做”出来!“活”出一个佛弟子的慈悲、智慧和精进勇猛,敢于向自己的毛病开刀,敢于忏悔和克服习气,改变自己的生命,才有资格被称为一个“佛弟子”,而不是只谈佛理的“佛学爱好者”或者逃避人生的“佛系青年”。

 

八、爱比较、求胜上心。

 

《圆觉经》里说:“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我以前心里常常会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希望自己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甚至超过别人,所以看到别的师兄有进步,心里反而会不高兴。这就是“憎爱、嫉妒、求胜上心”。对于这种习气,最好的对治方法就是修“随喜功德”。随喜他人一切功德,由衷地为他人的进步感到开心,从而扩大自己的心量

 

遇到一些初学佛的人,我就会摆出一副“老修行”的样子说教。《圆觉经》说:“不重久习,不轻初学。”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修行时间长、懂得多,就看轻初学者,真是惭愧啊!

 

九、只修智慧,不修禅定。

 

大乘佛法要修六波罗蜜:持戒、忍辱、布施、禅定、精进、般若。解脱需要靠“般若”智慧,而智慧修炼离不开定力”。

 

当我定力不够的时候,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障碍,也很容易被别人所影响、被境界所转,根本谈不上修炼智慧。所以,深刻地体会到:定慧等持不可偏废。

 

一定要坚持打坐坚持内观坚持在红尘中修炼自己的定力

 

十、忘失初心,南辕北辙。

 

我总是这样: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忘失了初心变成证明自己是对的。所以我总是各种执着,执着于要做到完美,执着于要改变他人,执着于佛言佛语......

 

佛陀出世的本怀,是慈悲度世。以慈悲为本,以众生为根,不忘初心修行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才能悟入真正的菩提。 忘失慈悲心的修行,只会南辕北辙,无有是处!

 

最后摘录一段《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经文,与君共勉

 

菩萨大士,游三界中,以大悲为本,处此秽土,和光不同尘,是名难思议。

 

一者、于誉于毁,心无增减

二者、若闻善恶,心无分别

三者、于诸愚智,等以悲心

四者、见上下众生,意常平等

五者、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

六者、于他阙失,莫见其过

七者、见种种乘,悉是一乘

八者、若闻三恶,亦勿惊怖

九者、于诸菩萨,生如来

十者、佛出五浊,生稀有想

 

注:“和光不同尘”:不自炫耀、不露锋芒融入大众,但保持内心慈悲、平等和清净,不同流合污。



红   尘    万   丈            繁    华   落    尽


 



一    念    觉    醒           荫     护   千    年



光从 来 无 声,  却 照 亮 了 心 房


爱 从 来 无音,  却 点 燃 了 希 望




日月星辰天道运行大地万物地道而生


灵 魂  引  路;光  明  三  界,照  亮  天  地  人




修道人的世界一一需要安静


灵界希望有人揭露信息


神秘地球;至今无法解释的33个神秘事件!


送你一份双生灵魂辨认指南遇见你的双生火焰~


揭示生命意义经典西藏生死书》附(视频


千万不要让它吸走了你的福气建议所有人看看


鬼也受法律约束道家鬼怪进行处罚的律法条文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梦,修行便是告诉觉醒方法


修道高手:开玄关时,宇宙先天能量贯通全身,心如明镜,纤尘不染……


那些长大以后,依旧一事无成的子女,大多会有这3个穷习惯希望你也一样也没有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