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仙人学真谛,《阴符经》藏?古今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见,何劳向什求玄。



《阴符经》原文

 

上卷丨神仙抱一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中卷丨富国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卷丨强兵战胜演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相。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

古今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典籍,曾经作为道家、兵家、医家、纵横家等的本经,而且历代都受到人们重视。他们认为,认真学习领悟此经,并待“机”而动,可以神仙抱一,位列仙班;可以治国安民,成就王道;又可以强兵战胜,所向披靡;而失其宜,则丧国殒身。唐·皮日休即言此经:“不测似阴阳,难名若鬼神。得之升高天,失之沉厚地。”


张伯端即赞曰:“《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悟真篇》)


本文从医家,重点从养生学与修炼角度,从阴阳、三才、五行入手,探讨此经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参天地思想和以此为基础所倡导的修炼方法

 

关于天道

 

《阴符经》开宗明义地指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格物致之,认真观察借鉴、鉴戒,极深研究,心领神会,观心,反观内省,观照,回光返照,不隐不瞒,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以及利用“神机鬼藏”的八卦甲子认识天道,等等,均为观。执:专心致志,无过不及,身体力行,愈久愈力,始终如一均为执(黄光华、一了子《中国气功十大名著讲解·黄帝阴符经》)观执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态度是非常积极、主动的。人们应该天道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直到心领神会、彻悟掌握其运动变化规律;再按照规律办事,专心致志、身体力行。即: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顿悟与渐修相结合,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什麽是天道呢?老子认为天道就是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且天道“生而不(私)有,为而不(自)恃,长而不(主)宰”。(《老子》二十五章、五十一章)


孔子讲,天道就是行四时,让万物生生化化的力量。“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阴符经》与他们的观点不大一样。它既谈生又谈死和杀,更直言不讳地讲:“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此经认为天道突出表现就是“天生天杀”。其实,生与死,天生与天杀,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此之前地球上大约已经有850亿人出生、存活、亡故。(杨文衡《易学与生态环境》)


又以人体为例,我们在进行合成代谢(生)的同时,也进行着分解代谢(死);在新细胞生成(生)的同时,也有衰老细胞坏死、分解(死);在骨骼中既有成骨细胞活动形成新的骨骼(生),同时又有破骨细胞活动破坏一些不起作用的骨骼(死)。可见生与死和我们是相伴而行的,是很普遍的想象也是不能回避的事实。生物,包括人类生死过程还将继续下去,万古不变

 

天道核心阴阳变化之道。《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印象大论》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董仲舒认为,一气流行阴阳消长,阳主生发,阴主肃杀,“阳为德,阴为刑”,“阳,天之德;阴,天之刑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


“春气生而百物皆出,夏气养而百物皆长,秋气杀而百物皆死,冬气收而百物皆藏。是故唯天地之气而精,出入无形,而物莫不应”。(《循天之道》)即是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一生一杀谓之理。天道决定世间万物都尊从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在人便表现为生、长、壮、老、死。就像天生万物,随后又杀之,故曰“盗”(能取而害之,之谓盗)。生与死,是自然法则,万古不变


所以,《老子》(第五章)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阴符经》也讲,“天之无恩”、“天之至私”。正因为有此无恩、至私、不仁的天道,才有活活泼泼,生化不已的世界。故谓“天之无恩而大恩生”,“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气)”。

 

关于“道”和“盗”

 

注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话是此经第一章,“神仙抱一演道章”的开篇之言,紧接着便话锋一转,围绕“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不加掩饰地大谈盗、贼、生杀与杀机。等等。此经将五行(木、火、土、金、水)比作“五贼”,声言认识它、了解它、心领神会,就能把握宇宙运动变化规律,并反过来施行于天,在自身及周围就会出现很多非同寻常的变化。“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此经又将三才(天、地、人)称为“三盗”,三盗之间不仅有相互盗取的关系也有杀伐的关系。经文讲:“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又直陈他们发出杀机”的情况结果:“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翻覆。天(地)人合发,万化定基!”(后文还要讨论)并强调指出,通过在适当时机的盗取与杀伐,最后可能达到理想结果,即是“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笔者以为,“盗”与“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提示。此经清清楚楚地提醒修炼者,天道除生生不息之外,还不断地“盗取”人的生气,使之不能免于死亡;为此还使用了奸、祸、生杀与杀机,以及机、时、生克、伏藏等众多触目惊心的名相,言出其它大多数经典未言、不言不敢言之言。这是《阴符经》大不同于其它经典地方;在“神仙抱一演道章”开篇就这么讲,更有其不同寻常之处,是明明白白地提醒修炼者,要实现神仙抱一”应该如何“演道”。


换言之,《阴符经》的核心在于认盗识贼;搞明白这个核心,全经的奥妙便迎刃而解了。再来细细地研究和品读这第一句,可否认为,在“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的“道”字的背后,是不是隐含着一个“盗”字呢?“道”和“盗”之间是不是存在着阴符暗合的关系呢?是不是可以进而将这句话想象成“观天之‘盗’,执天之行。尽矣”呢?结合上下文来看,“道”与“盗”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似乎可以这句话看成是以道为主,道与盗又是可以互换的。既然“天生天杀”是天道之理,修炼就要设法躲过“天生天杀”之劫。不言而喻,为了达到“见之者昌”与“万化定基”的目的,如何认识掌握这个“盗贼”就很重要了。

 

须知,盗贼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偷盗,二是反夺。如上述,天地万物不断地‘盗取’人的生气”之“盗”,属于前者;而另一方面,从养生修炼角度而言,需要认识掌握,并“施行于天”的这个“盗”,不是偷盗之盗,而是“反夺”的意思。此经告诉修炼者,要从死里求生,返老还童,复归于婴儿就要反夺天地生气,逆取造化。此为修炼之枢要!经文中之贼和昌、杀和生、巧和拙、动和静、神和不神、固躬和轻命、生和死、无恩和大恩、至私和至公、恩和害,等等,都是生杀予夺之机,互为根据。修炼之人掌握枢要之后,潜心修炼,便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进而能够死里求生,害里求恩,生之不已,化之无穷,达到长生久视的理想境界。(田诚阳《道经知识宝典》第三章)知此修炼,谓之圣人

 

关于“五贼”

 

中国的先民们通过仰观俯察,发现世间万物均由五种不同性质、不同体用的物质构成,称之为“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尚书·洪范》便讲:“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先民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将五行概念自然界种种现象,如味道、色彩方位季节过程等相对应;又和人体的脏腑、五官、五体和五志等相对应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系统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五行与脏腑、音乐声音和变动的关系进行了描述:肝木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心火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脾土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肺金在音为商在声为悲,在变动为咳。肾水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人禀受此气,以生以长,五行本来是浑然一体的。但经十月怀胎而成形,阳极生阴而呱呱坠地,先天入于后天,五行不能再和合而相互分离,各一其性,虽有相生也有相克而自相贼害。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进而可以推导出,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的关系。如,以火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克我者为水,我克者为金。余类推。《阴符经》明确地讲:世间万物不在五行相生相克中生生灭灭,所以此经也将五行视为“盗贼”。五行相克就是互为贼,换而言之,木为土之贼、土为水之贼、水为火之贼、火为金之贼、金为木之贼。至于“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这句话,是认识与克服“五贼”的钥匙。为此,需要清楚五行之间的生与杀(死)、害与恩、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相生(施“恩”),在生发的同时存在着相应的消耗最后,我与生我者同归于尽,我生亦不能正常进行五行相生的链条因而断裂,生命也就终结了!最典型的便是木生火,在发光发热的同时,也伴随着木的耗损,最终,木尽火灭,火生土亦不能正常进行!余可类推。反之,相克(加“害”),虽有抑制,但得以保全,可见克中有生,这也是克服“五贼”的主要办法。按此相克相生之理,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使五行之用不在一般意义上的生发而在于适当克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就能在新的、更高的基础层次上生成更加活泼、更加深刻的五行生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反而能成器;木克土,土反而繁荣,草木丰茂,避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土克水,使水有序流动而不致泛滥成灾,且能成就更大的功用;水克火,使火不过燥,产生应有的功用而不致蔓延成灾;火克金,使金千锤百炼,具有新的性质和作用。克中有生,“五贼”即化为五宝。其间,既没有万马脱缰似的水流,也没有明亮耀眼、热气袭人的火光,不显山、不露水地便达到返本还原,昌盛长存。如前所述,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既能被我们认识,进而掌握天道规律而执之,修炼者便应该潜心调服“五贼”,将喜、怒、悲、思、恐五志转化为仁、义、礼、智、信五德,于是就可以把握天地之间的各种变化,便可成就功德,进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参天地境界,所以经文讲,“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须知,万化虽多,仍不出一身之内,净化身心,方可达到养生修炼的最高境界

 

颠倒五行理论后世有较大的影响,现以《无根树》的颠倒理论和《周易参同契》的“五行错王”,“逆运五行,以成丹道”的理论以及晋·嵇康的摒除“五难”以登寿域的思想予以说明

 

内丹理论认为人身五脏五行之气,如果听其自然顺行,则液化为血,血化为精气,流溢于外,气竭精涸则身亡。丹道乃用逆转颠倒之法,“五行错王”之术,逆施造化,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虚归无极,则可长生而不灭。《无根树》便讲道:“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李涵虚注:“仙凡相似,只是凡人用顺,仙家用逆耳。……中间颠倒,先要知逆字妙用。人能知逆,则金木铅汞皆在其中,阴阳乾坤尽行颠倒,而且有等等殊胜的事情发生,皆回旋于逆字之内,得药还丹,片晌可期也。”

 

五行错王”内炼方法之大要,也是逆运五行,以成丹道。“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俞琰注:“金生水,木生火,此常道之顺五行也。今以丹法言之,则木与火为侣,火反生木;金与水合处,水反生金。故曰‘五行错王,相据以生’也。”朱元育注:“常道之顺五行,俱从顺生,如金生水,木生火之类。顺流无制,必至精气耗散,去死不远,生机转作杀机所谓‘生者死之根’也。丹道五行,全用逆转,……水火互藏,金木颠倒方得归根复命,劫外长存杀机转作生机所谓‘死者生之根’也。故曰‘五行错王,相据以生。’”(《周易参同契阐幽》)

 

嵇康认为,过度的欲望,会明显地损伤身体,故欲胜则身枯,顺欲者美其名曰“厚生”,其结果只能是“杀生”。他将影响寿命因素归纳为“五难”,即“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转发为五难也。”摒除此五难,才能登寿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所以养生根本在于“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养生论》)

 

关于“三盗”

 

天、地、人被称为三才。天虽然生万物,但无地却不能万物;而地通过万物对人的衣食住行而发生作用天地万物、人三者之间亦存在相生相杀的关系万物天地阴阳之气而生长,故称之为“盗”。人从万物得到衣食住行,还破坏环境,形同窃取一般,亦称之为“盗”。万物有赖于人气之生养而存其性,还能造成灾害,如水灾火灾,戕害人类,故也“盗”人。天地虽然让万物生生化化,最后毫无例外地将他们通通归于灭亡,更是大“盗”之行为。“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天发杀机时候,天上星宿位置发生移动;地发杀机时候,陆地上的龙蛇也会惊得跑起来;人发杀机时候,体内的小天地也会颠倒反复。“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翻覆”。阳主生发,阴主肃杀。发杀机,即生杀变化之机。阴肃之气,可以造成伤害与肃杀。然而,无阴不能生阳,非杀无以卫生,故天之杀机一发,则星宿移转,斗柄回寅,周而复始。地之杀机一发,则剥极而复,龙蛇起陆,静极生动。而人,自有一个小天地,一个小阴阳,如果能法天则地,便能使阴阳五行颠倒形成天地交泰。因为,“人心若与天心齐,颠倒阴阳只片时”,天时人事合而一之,则万物变化根基即于此而定矣。这就是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与儒家中庸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意思相近。

 

黄元吉认为,“天人合发”实为天人感应天人感通、天人合一,是玄关一窍开通,使修炼者与先天一气沟通,其极处便是与道合一。“‘何谓天人合发’?从无知无觉时,是纯乎天不杂以人;忽焉有知有觉处,是纯乎人亦不离以天,故曰天人合发。如此天人合一,始是真阳,可以为丹母者。”(《清·黄元吉养生静功心法注释》)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讲,人、地、天和道,均法自然,以自然为最高准则天赋之性,即天性是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人心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而起作用。所以说,人得天地之道以为性,虽然以心为枢机,但此机不能妄发,必须顺应自然规律而动。这正是人安定之道,此即“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通过以上叙述,可否认为,此经将道与盗、五行与五贼、三才与三盗不加掩饰地相提并论,还使用了诸多触目惊心的名相,其主要目的大概是想提醒修炼者,要将这些名相及它们的种种表现通通看破,进而跳出它们的束缚,真正像无为天道那样,按照规律,自自然然地做人,自自在在地做事自然而然地修炼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悟真篇》也讲:“三才相盗食其时,此是神仙道德机。万化既安诸虑息,百骸俱理证无为。”

 

颠倒五行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如此才能不断地化五贼为五宝,这大概相当于老子讲的“莫如啬”;注意,千万不要用有为法的眼光来看颠倒五行理论,须知,必须至虚极,守静笃,归根复命,真正观天道无为,执而行之。佛经也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金刚经》)对三才的理论也可参考,照此办理。

 

机是很重要的。如前述,经文中例举了不少互为根据的生杀予夺之机。修炼者不但要认识机,更要把握机;前已述及,如果搞得不好,就可能出偏差,“而失其宜,则丧国殒身”。该如何把握呢?笔者以为掌握这个机的关键是适度:首先,应该自然而然,勿忘勿助;其次,度要在贼和昌、杀和生、巧和拙、动和静、神和不神、固躬和轻命、生和死、无恩和大恩、至私和至公、恩和害等等之间寻找体会、捉摸。换而言之,度在有意无意之间,方能取舍适当,应当做到:不取不舍,既取又舍;似取非取,似舍非舍。成都文殊院有一副对联:“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其上联所讲的“不可取法舍法”大概适合对度的体会和把握,可以参考

 

有一位哲人曾经讲过:“天下之事,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拔不祥。”忘记阴阳、三才、五行吧,忘记这些机以及众多的名相吧,请在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之中去体会感悟天地万物人生真谛

 

破除迷信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生

 

《阴符经》阐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参天地思想,又指出人不应该只是消极地顺应自然。这是基于对人自身的存在、构造、活动的深刻认识形成以人为本的强调人天地的积极能动的人文主义世界观。人是小宇宙正如孟夫子所言,“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这是人所以能上参天地,下化万物依据

 

人要上参天地、下化万物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就必须破除迷信。从古到今,不少人以神化的态度对待天地万物的造化,并将掌握造化知识技能的人当成神灵,顶礼膜拜;以愚昧落后的头脑来猜测这些“神灵”的行为成就,又对他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待。这些都是愚笨的,对人参天地是有害无益的。而正确的,是去探究天地万物造化的规律,不神化掌握这些规律的人,将他们视为圣贤(哲人、智者觉悟者),以智慧来衡量他们的成就,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们的境界。《阴符经》讲:“愚人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这种崇尚自然,探究其规律而行之,不违背自然规律,对神灵鬼怪之说不以为然的思想(同“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很相似),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应当努力继承发扬光大。

 

修炼,实际上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自我调控的过程。一般认为道家修炼结果长生久视、返朴归真、天人合一。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达到“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调整心态降服其心。《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就明确地讲,人的身体,包括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心是君主之官,主神明发挥主要的调控作用。主明则五脏六腑和谐,身体健康,能长寿,以此治理天下则大昌;反之,会全身失调,疾病丛生,用以治天下,则宗庙江山危矣。当引以为戒。“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在修炼时则要有博大的胸怀注意做到“生而不(私)有,为而不(自)恃,长而不(主)宰”,既精进又不执着,以德为本,体道怀德,重德、守德、有德、修德积德;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要像婴儿那样纯朴自然、天真无邪、毫无杂念:“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第十章)才能进入修炼的高层次。同时排除外来的和内生的干涉(受邪),人的九窍均能受邪,其中眼、耳、口是主要的受邪之处,“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三要”之中,又以目为最,“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所以,必须戒目收心,无邪妄动,让后天之神(意识)伏藏,“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否则著空执相,追求神异,是不会有大作为的,甚至有害无益。反之,如果“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便能“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通明造化机”。(吕洞宾《百字碑》)即,采鸿蒙未判之气以为丹田,圣功由此而生,大成就由此而出,真如自性显现,非色非空至无而实则万象森列。果能如是,不追求神异反而能通明天地造化。“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虚极静笃、返朴归真的状态下,修炼可能获得“象”、“物”、“精”之类的“信息”。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和体验:“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老子》第二十一章)


换言之,通过“致虚极、守静笃”,进入“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的状态,便能“坐于室而观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荀子·解蔽篇》)这很可能就会使修炼获得某些特定的智慧信息获得宇宙的某些特定的智慧信息。此时,如果关注心理学中的“集体意识状态”,是很有意思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状态是比意识状态广阔得多的领域——人所有的感觉经历记忆信息都储藏在这(大脑!)里;无意识当中还继承了祖祖辈辈的经历信息,录入了人类历史浓缩了整个宇宙演化史。人脑本身便是宇宙信息智慧的天然宝库,在一定条件下,便能显现出来成为意识,能被人自己所认识。显然,将进入“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态以及此时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同进入集体意识状态”及其心理活动之间有哪些联系、能不能等号,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清楚,但是为积累资料、深化认识,对二者进行比较和研究是有必要和有可能的。

 

《阴符经》对八卦甲子是很推崇的,认为它们是自然之道的模式,是圣人创造出来阐述自然之道的工具(奇器),“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这同孔夫子的说法“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传》)是很一致的。

 

客观地讲,《阴符经》虽然从宏观上把握了天道人道关系阴阳五行修炼关系,但其叙述简略,且须有明师指导方能体会颠倒阴阳”、“颠倒五行”和“发杀机”之说等等。如前述,文字较古老。另外,关于该经成书年代和作者说法较多,尚无定论。但是,瑕不掩瑜,《阴符经》倡导的崇尚自然要求探究自然规律而行之;倡导的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人参天地;倡导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等等,都显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有气质和雄伟的气魄。《阴符经》从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角度,阐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参天地思想应当认真继承和在当代条件发扬光大。如前述,《阴符经》讲的“天性,人也。人心,机也”,说明在人参天地过程中,人心起着重要的枢机作用。在修炼中“调心”是很重要的。显然,在人体科学修道文化研究中,对脑和“五脏”的研究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小结

 

1、根据《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也”的思想,对道与盗、三才与三盗,五行与五贼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提出认盗识贼,是此经的核心

 

2、修炼的途径,就是掌握时机颠倒阴阳五行,反夺天地生气,逆取造化。此为修炼之枢要,所以经文讲:“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3、要注意掌握机必须适度;这个度,在有意无意之间、在取舍之间体会修炼不要执着于种种名相,要真正像无为天道那样,按照规律,自自然然地做人,自自在在地做事自然而然地修炼无为而无不为。


红   尘    万   丈            繁    华   落    尽


 


一    念    觉    醒           荫     护   千    年



光从 来 无 声,  却 照 亮 了 心 房


爱 从 来 无音,  却 点 燃 了 希 望



日月星辰天道运行大地万物地道而生


灵 魂  引  路;光  明  三  界,照  亮  天  地  人



张三祖师丹道修炼传心录(收藏


丹道修炼气冲病灶过程详解; ; ;


科学家惊人发现人脑或可在11个维度运行


看透人性千古奇文:斤斤计较的人,没有福报!


“有神助” 的核心宇宙法则:让人生心念一致;;;


深度解读灵魂轮回、转世、八字生命能量秘密


人生有三次觉醒机会生命觉醒、自我觉醒灵魂觉醒


如是,学人行人之坚固认识论、世界观已不知不觉中,消融, , ,


千古不传之秘——混天五行圆图,是打开伤寒论大门唯一的金钥匙


老子人生智慧视频失传2千多年,你所读的《道德经》,其实早已面目全非!


人类集体意识提升关键接引高维能量注入地球,是我们所有人类共同的使命


道德经》内藏乾坤:3种性格,命最好;3种德行,福最大,藏之,得之,惜之,,,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