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儿,其中一个神奇的点,就是逛博物馆会让人越来越喜欢拍照。
从出发去博物馆,就开始拍遇见的路牌沿途的风景,拍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树影摇曳桂花星星点点,心情多么愉悦。
远远看到博物馆的楼了,拍建筑,拍博物馆的名字,站远了拍,拉近了拍,拍个广角,拍整体,拍局部,正面拍,侧面拍,背面拍。斜了重拍,没有居中重拍,眼神练得“就是尺”,不拍正了就难受。
▲郑州博物馆?履霜知微
▲济南?三四
拍前言,拍结语,拍墙上的图和字,想着现场来不及看,回去一定要好好复习。
对于那些展柜里的展品,更是贪婪地无数次按下快门或者拍摄键。
第一次看到的拍,在别的馆或者别的展看过的也拍(要比较比较不同)。不同的拍,相似的也拍。认识的拍,不认识更拍。好看的拍,丑的也拍,萌的更拍(能做表情包啊)。拍原件,拍复制品(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原件了,姑且把复制品拍下来吧),拍整体拍微距,拍单品拍这件文物和其他文物的合影。
拍文创拍盖章。
甚至,拍下卫生间外有特色的标识(以前写过:博物馆里卫生间的标识,都能搞出什么花样?)
……
总之,去逛博物馆,总是忍不住举起手机(哪怕之前很少拍照的人也不能幸免)。这一刻想着说不拍了不拍了,已经拍得够多了,拍了有什么用,下一秒又打开了手机相机。
嫌自己拍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换手机、买微单、买镜头;照片越拍越多,像素越来越高,图片越来越大,存储空间越来越不够,移动硬盘买了一块又一块,云盘空间越扩越大,钱越花越多——是谁说博物馆免费的啊?!
那么猜一猜,逛博物馆拍的那么多照片都去哪儿了呢?
你们都给我进移动硬盘/云盘吃灰去吧。??????
————分割线————
想进“”微信群聊天、参与分享文博话题的(微信群还设有盖章文创门票手册等周边分舵),可以先扫码加我微信,我拉你们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