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博物馆盖章的七条注意事项和礼仪


转自公众号:何事惊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Y4NTY0NA==&mid=2648646438&idx=1&sn=8493a88d309b8e4f71a059c874c355ec

逛博物馆,除了学习历史和文博知识欣赏经典文物感受古人智慧和审美以外,盖章作为一项衍生的内容,不但能提升朋友逛博物馆的热情,对很多成年来说也是一种额外的乐趣,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盖章的队伍中(包括本人)。


陆陆续续地盖过十来家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章,我已经不是一个盖章菜鸟了,今天就大胆开麦,分享我在盖章中的一些浅薄的感受说说博物馆盖章的注意事项和基本礼仪。(为使本文显得图文并茂,附上部分在正定盖的印章,图文并无关联)


本文纯属个人感受想法并非约束力的规约。欢迎章友们多多分享和补充。(如果留言但不希望公开的请备注,我就不会把留言加为精选了。)


1、事先做好功课,了解博物馆印章的情况

在去博物馆之前,我一般都会做“预习”,预习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博物馆有哪些章、分布在哪里、免费章和收费章的情况、章的质量如何等等。互联网查这些信息很便捷,盖章的信息我一般看小红书,搜索“某某博物馆盖章”就行。做好了预习,到博物馆后就可以“按图索骥”地盖章,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了。

如果没做预习也不要紧,印章一般都会放置在文创店、展厅的入口或者出口、展厅的角落。有盖章习惯的人,一般在看展品或者逛文创店时,都会顺便留意这几个地方

实在找不到目标印章时,礼问询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者问一问章友,一般都能得到线索。


2、带好盖章本,并保证有足够的盖章页。

盖章本五花八门大小各异。我在用过小本子、厚本子以后,目前自用且特别推荐的是A5大小的活页本/纸。首先A5不算太大,携带方便,大小应该能够容纳下最大的博物馆印章了,也很适合排版;其次,活页纸很灵活,盖错了或者盖坏了,把那一页去掉就好了(而不是撕掉破坏盖章本),也方便调整盖章页的顺序。

喜欢盖章的朋友,逛博物馆一定要记得带盖章本并且保证有充足的盖章页,免得到了博物馆后才发现没带本子或者盖满了,空留遗憾。

真的忘带盖章本又硬要盖章,我建议您破费在文创店买一个盖章本,一来能盖上章,二来没准儿还能额外盖消费章;就别扣扣索索地去跟别的章友要纸了,不给反而好像是人家不对似的;也别拿着博物馆的宣传页往上盖了,那种宣传都是光面不吸水的,盖完很难干,盖完蹭得到都是印油,印章也花得不成样子,估计还没到家就不知道被你当破纸扔哪儿去了,没有意义


3、爱惜印章,用力均匀。

去过的一些博物馆,有些免费章真的可用“破破烂烂”来形容,也不时碰到印章部分缺损、损坏、没有印油的状况。这当然和盖章量大,博物馆对印章的管理有关,但有些印章的损坏可能真和有些章友暴力盖章脱不了关系。我就看到过有的章友(主要是小朋友)(嗯,这里没有说小朋友不对的意思,主要是说这些小朋友父母不对)用敲击的方式盖章,盖得啪啪震天响;还有些章友,盖章之使劲按压,可以用咬牙切齿来形容——真的没必要,咱只是盖章,又不是和章或者盖章本有仇,完全可以温柔一点。

建议大家盖章前,先观察前人的盖章情况,印油是充足还是刚好还是浅了,到自己盖的时候注意下手轻重。用活页盖章本的优势时候体现来了——我一般都会用适中的力度盖章,如果发现墨太重了,或者太浅了,就放弃这一页,翻一页新的盖章页,根据之前的情况调整此次盖章力度,第二个章一般就会盖得刚刚好了。

爱惜印章,从我做起。


4、了解印章,好好盖章。

各个博物馆的印章各式各样,以大方章、小方章、圆章为主,有时候也会有翻转章、套色章。大多数印章上盖都会有指示小箭头,提醒章友盖章的方向避免盖错。

方章是比较好盖的,盖之前先翻过看看章样就知道正反,而且本子也是方的,盖起来不容出错。圆形章就会稍微难盖一些,反正我是常常盖歪。有些文物章不太好辨识(比如一些不规则的古早玉饰),如果对文物了解,印章手柄上方又没有标识箭头指明盖章方向还是挺难盖对的。

有的博物馆或者展出会提供套色章。套色章需要两个以上的章叠盖才能完成完整的一个印章,这加大了盖章的难度,延长了盖章的时间,所以往往套色章盖章处会堆积人群。我记得我第一次盖套色章是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那个“龙年行大运”的章是套了五个章才能完成小白如我,不是这个盖反了,就是那个位置偏离了,总之改错一个就功亏一篑,真的大冬天的要急出一身汗啊。幸好那会儿只有我一个人在盖章,不然更是手忙脚乱,慌里慌张。后来学会用好套色章的定位尺,再盖套色章就不紧张了,成功率也提升到百分百。

5、秩序盖章,顺序盖章。

热门博物馆或者热门展览的观众多,盖章的人也多,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遵守秩序盖章、顺序盖章的礼仪。

秩序盖章,是讲究先来后到,排队盖章。谁不着急?谁的时间不是时间呢?如果你真那么着急,那就建议不要盖这个章了。毕竟盖章这事儿,它就是兴趣爱好,盖了锦上添花,不盖,它没有生命危险也不影响身体健康,你至于为了盖章插队吗?

另外,人多的时候盖章就尽量利落迅速,别犹犹豫豫,追求完美,恨不得尺子量着盖章。也别盖个没完,差不多就得了。我看到过拿着一摞纸在那儿盖的,不知道盖那么多是拿去卖还是拿去交换,也是挺无语的。

顺序盖章,是指在章比较多的时候(有的馆方会在印章上方标记数字序号),尽量做到盖完一个就盖好盖子将印章归位,再盖下一个盖完随手一放,既不方便其他章友盖章,自己也容易记混了哪个章已经盖了哪个没盖过,反反复复确人,浪费时间

6、理性消费,合理盖消费章。

没有机器上用专用卡盖过章,对这种盖章方式完全没有发言权。说两句关于在文创商店的消费章吧。

第一,既然是消费章,咱们就不要偷偷盖了,挺丢人的。第二,有些文创商店有盖消费章的最低消费要求,但有时也不是完全没有变通空间的。比如我上次在正定的一个文创商店,要求消费38才能盖消费章,但我转了一圈只看中了一个15块钱的冰箱贴,我就礼和店员小姐姐商量不能盖章,她爽快同意了。

7、接受盖章是一件不完美、有缺憾事儿。好好逛博物馆,不要“买椟还珠”。

走过一些博物馆,盖过一些章后,我发现盖章是一件不完美、有遗憾、有缺憾事儿。我们去逛博物馆并且想把博物馆的章盖好盖全,但总会遇到忘记带盖章本、没找到盖章点、印章坏了、印章没油了、排队人太多、闭馆了没盖上、排版没排好、洇油了……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留下了盖章遗憾。而博物馆不断更新印章、推出新展,就算你这次去时把当时的章都盖全了,新的印章又在勾着手叫你去……所以,接受盖章是一件不完美、有缺憾事儿吧,没必要去追求盖全盖好所有的章。


而且,再次说,盖章只是逛博物馆的一项衍生内容,如果能增加逛博物馆的热情和乐趣,闲时拿出盖章本,翻翻去各个博物馆盖的章,能唤起当时逛博物馆时看到的那些精彩,会再次产生满足感和惬意,是极好的。但如果去博物馆只是沉迷于盖章,而忽略了更为丰富的博物馆里的宝藏,那就有买椟还珠的嫌疑了。

就说这么多吧,若有得罪之处,章友们海涵,我也不改了,哈哈。


祝大家逛博物馆快乐,盖章快乐!


THE END


这几篇的阅读量挺高:

◆谁逛博物馆不是一边逛一边忘,一边忘一边逛呢?

◆博物馆里“儿童不宜”的展品们

◆嘿,这位文物朋友,咱们又见面了

◆博物馆里的大狮子嗷呜系列

关于博物馆盖章的一些文章

◆印章上的赤峰

◆印章上的博物馆|赤峰博物院

◆印章上的美术馆 | 中国美术馆

◆印章上的国宝|从前,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印章上的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其他博物馆的内容

◆逛博物馆的班味儿

◆博物馆里龙龖龘们,你都见过哪些?

◆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里没有大象

没有个人做到一张照片都不拍走出博物馆

北京孔庙里有很多树,我记住的有两棵

◆逛着博物馆、研究着博物馆,就不由想唱一曲:时间都去哪儿啦

普通人逛博物馆十大感叹Top1卧槽,太牛了吧!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