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年底做敦煌功课时知道阿富汗珍宝展的,知道展览第一站在故宫,第二站正在敦煌。等做完功课去敦煌“殿试”,敦煌展已结束,因为不了解,所以谈不上遗憾。但是,听说宝贝就是去往了下一站——成都,顿时觉得缘分扑面,感觉一下就来了,于是又开了一个功课的坑。
一提到阿富汗,首先想到的是塔利班;想到塔利班,首先想到的是爆炸和战火。往历史和文化方面,能够想到的就是被摧毁的巴米扬大佛,以及《侣行》在巴米扬投影还原大佛的视频节目。作为一个正在进步中的地理盲,我对阿富汗的了解差不多就是这么多了。哦对了,因为对丝绸路网的兴趣,还知道今阿富汗地区就是张骞凿通西域的大夏。
所以,功课从百度百科开始。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坐落于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我国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了解了阿富汗所处的位置,就不难理解阿富汗为什么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了。
简单地理信息收集后解决了阿富汗在哪的问题,接下来需要了解阿富汗是谁。既然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就一定参与着亚洲历史的搏动。在京东阅读下了本通俗读物《不可不知的亚洲史》,从上古、中古看到公元一世纪左右的近古亚洲,对这一片辽阔土地的纷繁复杂有了一点初步的感觉。
接着杨婕给我推荐了小谷仲男的《大月氏》,这本书几乎就是针对阿富汗珍宝展的“应试教材”了,于是一面一点两本书交错着看,就是最近主要的功课了。另外有一本《极简亚洲千年史》,也是不错的,不过我在京东阅读下了还没怎么读,没有发言权。
了解了阿富汗及周边的历史起伏帝国交错,特别是通过《大月氏》针对性的了解,在头脑中已经可以大致勾画出阿富汗珍宝展的历史脉络。
推荐巴米扬专家邵学成博士的公号“丝绸之路和亚洲宗教考古美术”,里面有多篇文章介绍阿富汗珍宝展相关背景知识。和邵博士在敦煌有一面之缘,杨婕竟然本来打算让邵博给我们讲解敦煌陈列中心,听说这个消息,我简直受宠若惊,深深感到杀鸡焉用牛刀~所以路遇邵博士时候,邵博士因未达成讲解致歉并说晚上请吃饭,我就一直傻傻的傻傻的点头。。。。成都站开展时邵博士也在介绍推广他热爱的巴米扬,不过目前看来好像没有二面之缘。
另外推荐敦煌莫高窟公众号里面为敦煌阿富汗珍宝展所做的虚拟展示,里面包含了展览四个单元的简要介绍及展品图片,可以先睹为快哦。
看过了这些珍宝照片和历史背景,就可以理解珍宝展在故宫举办时候为什么起名叫“浴火重光”了,而理解了这个“浴火重光”就更能够理解这些得之不易、存之不易、只能流浪在外才能得到保护的稀世珍宝的价值连城与心酸不已了。
珍宝展在敦煌的展出时,名字叫做“丝路秘宝”,体现了同作为丝路重要节点的阿富汗和敦煌的惺惺相惜。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的枢纽,无论从罗马到长安还是西亚、中亚、南亚,都要经由阿富汗,或者由阿富汗接力传播。而敦煌是丝绸之路西出的咽喉重镇,不论出关还是入关,都要经由敦煌分路阳关或玉门关,或是两关归来,由敦煌而入中原。同样的汇聚与包容,是阿富汗与敦煌共同的性格。而在塔利班宣称要炸毁巴米扬大佛时,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更是发出了联名的呼唤,虽然最终没有人能够阻止这场丧心病狂,但是莫高窟与巴米扬的情谊是患难与共的。
而珍宝展来到成都,名字叫做“文明的回响”,除了对珍宝所展示的文明历程的致敬,我悄悄理解还带有一点小小的傲娇,因为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就在今天阿富汗发现了来自咱们四川的蜀布和邛竹仗,缘分在那时就已经注定,跨越时空我们遥相呼应。
好了,让我们一边做功课,一边看珍宝,从立春,到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