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看我flag倒不倒
此《寒食雨二首》即是著名的《寒食帖》之文本。
先生自从来到黄州,已经过了三个寒食节,年年都说这时要好好的珍惜欣赏春光明媚,可是春天一去不回来不及享受。今年又是一场苦雨连绵两个月,天气像秋天一样萧瑟。躺在榻上轻闻海棠花的香气,花瓣零落成泥,被造物主偷偷辜负悄悄花谢。就像少年一病后,变成白发老人。
春水淋漓想进门入户,雨势汹汹,小屋像一叶渔舟,飘在濛濛的云雨中。厨房空空如也,只能煮点叶叶菜,灶台破败,只能烧着打湿的苇草。看那乌鸦衔着坟前烧剩的纸钱,才想起已是寒食节了啊。君门九重之深,欲归无望,祖坟在万里之遥,欲见不能。我得学学阮籍途穷之哭,不作死灰复燃之望,以免再惹事端。
这,就是著名的寒食帖所写。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公元1082年苏东坡写了这两首诗,也许不是当场,我们也见识过先生草稿,但肯定是不会太久的某日,先生提笔,一挥而就,寒食帖就此永流传。
几百年间,先后十几度易主,从民间到皇家,从内府流回民间,飘洋过海到日本,又回到台湾,本有可能捐赠武汉大学,最终归宿台北故宫。此间经历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藏家火灾、关东大地震、美军轰炸日本,奇迹般的幸存,留下火烧的黑痕和越来越长的题跋,以及世代相传的笔意。
我根据网上资料趴被窝里记下的寒食帖传世路线: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如此展转的留存,让吾辈能有幸直观的感知那个东坡先生。
网上有个完整长图,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