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那些琴曲


       一直以来的感觉,即使在学琴以前,也觉得那些古琴曲,光看名字就已经很美了。很多琴曲,可能早已消散于风中,但仅存了名字,也已经很美了。

        看朱长文的《琴史》,记了些曲名。

很多作者是假托,特别是三皇五帝时代,本身都带有传说性质,更不要伏羲制琴,尧舜作曲了。但流传下来就是很美呀。


       帝尧作《神人畅》,尧弹琴感神人现,故制此弄。(我最想学的曲子,还得等几年才学到

        舜弹五弦之琴,作《南风歌》,舜歌《南风》而天下治。

        孔子作《龟山操》,手无斧柯,奈龟山何?作《将归操》,秋水深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和,归来归来归为期。作《猗兰操》,如何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作《丘陵之歌》登彼丘陵,峛崺其阪。仁道则迩,求之若远。

        诗三百,皆弦歌之。文中一句“孔子一生不停地歌唱,无论得志或失意,皆赋之于琴,赋之于声”。

        师旷,字子野,生而失明。弹《清商》,为商纣王谱写的靡靡亡国之音;弹《清徴 》,能让玄鹤舞于中庭;弹《清角》,黄帝会合鬼神时的曲子,风至雨随,飞坠廊瓦。

        还有,《克商操》即《武王伐纣》,武王自作;《越裳操》,周公所作;尧欲禅位许由天子未果,尧既殂落,由作《箕山操》;伯夷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乃作歌,传之为《采薇操》。

        

        说了这么多,发现还没写到那种单纯闻之即美的,以上更多是因为穿越了最古远的时光,带有先贤之光的美。但那历史的神光啊!琴曲之音似已消散,弦之余韵与留白,却在时间尽头荡漾,久久不绝,因为“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

?



登录后再评论。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