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的苏东坡共读营开始了,除了都比较熟悉的苏先生生平,还有日常接触比较多的诗和词,也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一读苏轼的文章。其实一直以来文人也都是文章为重,诗和词相对消遣。
今天读王水照先生《苏轼选集》文选里的第一篇,算是苏轼的成名作了,苏轼第一次到京城考进士的考试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真有点熟悉的感觉,能想起小时候语文课学习和写作文,也是有引经据典的要求以及套路,这些都是得分点。当然苏先生的引据都很高级,所以时常觉得读古文像是在读“套娃”文,这个引用那个注释,一层套一层的。
也没有什么读后感,就是记个笔记,这堂自习课,读懂了《刑赏忠厚之至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这些先贤的明君都是爱民之深忧民之切的,以君子长者之道来对待天下百姓人民。像《尚书》所说,如果罪过有疑问就从轻处罚,如果功劳有疑问就从重奖励,与其错杀无辜,还不如承担不察之错。可以赏可以不赏的,赏了也过于仁慈,可以罚可以不罚的,罚了就超越法义了。过于仁慈,仍不失为君子,但超过法义,就是残忍的人了。功名利禄并不够奖赏天下值得奖赏之人,而刀锯之刑也不够惩罚天下之恶,所以就都归之于仁吧。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天下就都归于君子长者之道了,这就是忠厚之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