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丽#孟京辉#看戏
两部戏都是茨威格原著,孟京辉导演,黄湘丽主演的独角戏,风格有很多相近之处,又有很多不同,其中既有原著的不同,也有导演处理的不同,很值得拿来比较。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发表于1922年,2013年孟京辉与黄湘丽的改编作品首演,十年全球演出千场,帮助黄湘丽获得“独角戏女王”的赞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原作发表于1927年,2023年底孟与黄合作版本首演,并很快开始巡演之旅。两部作品发表时间相隔5年,但基本属于原作者同一时期作品;孟与黄的独角戏改编版本首演相隔十年,正处于话剧艺术在国内飞速繁荣的时期,十年时间足以形成许多不同;而我,欣赏这两部剧相隔不久,在它们之间做对比实在是很有意思,也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是女性主角的戏,不可避免地要从当前颇为流行的女性主义视角去审视。《陌生女人》的女主,以现在的眼光看,是颇为“恋爱脑”的,一生中所有的重大选择,都被“恋爱脑”左右,很多时候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却因为她对R先生的感情而一直更加极端。作为对比,《24小时》中的女主也同样被“恋爱脑”的冲动所左右,但毕竟被现实打断,没有陷入更深,持续了短短24小时就轰然崩塌。在内心层面上,《陌生女人》的一生,活得是非常“自洽”的,虽然以外人的眼光看,她的生活可能是混乱、糟糕,至少是可以有很多更好的选择,但以她自己的内心追求来看,那些外在的东西都不重要,对感情的追求是最重要的,即使这份感情得不到任何回应。《24小时》的女主,即使生活优渥,但内心并不通透,从激情过后的那天起就一直活在回忆中,直到晚年对作者叙述出她的经历。
最后,从表现形式来看,更早的《陌生女人》剧中,明显有孟式各种作品的影子,不管是《恋犀》还是《空中花园》,与此剧都有多种类似的表现手法,甚至也明显影响了话剧领域的其他创作者。而《24小时》中,孟式标志性的手法少了很多,观剧门槛可能有所提高,但感觉整体性更好,情感的表达更加连贯。
下个月的阿那亚戏剧节,这个系列的第三部,《夜色温柔》,即将上演,我个人非常期待,戏剧节之后赶紧回京巡演吧。
两部戏,我的主观评分分别是《陌生女人》7/10和《24小时》8/10,差异主要来自于时代,前者可以看作是被时间伤害的经典。在这里,我有个发现,孟京辉导演的作品,总是比较容易受时代影响,可能因为他采用的手法更新、更先锋?这意味着在刚出现时必然是反传统的、更惊世骇俗的、更惊艳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先锋手段变成了“陈词滥调”,至少也不再那么新鲜时,就不如所谓的传统手法更耐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