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戏曲爱好者,最不忿的就是常会听到一些人带着略微鄙夷的语气将戏曲演员称之为“唱戏的”。
有时候想想,也许是我太过敏感了,人家表达的可能就仅是一种社会分工。而且本来学术巨擘、商界精英、体坛名将和艺术大家,都是将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的人,所谓“行行出状元”。哪怕不能成为行业翘楚,只要凭着劳动吃饭,皆可赢得世人尊重。可惜,中国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就是存在“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像元代,还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
其实,任何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的观念都不值一哂。唱戏的又如何?我鼓捣篇文字,从古到今地列一列,夸一夸吧,先从优孟衣冠说起!
优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演员,被后人誉为是中国戏曲演员的始祖。此人的生平,被太史公记在了《史记·滑稽列传》之中。优孟乃楚国人,其人仪表堂堂,机敏智慧,最善在为君王表演时,进行恰到好处的讽谏。话说楚庄王有一匹非常钟爱的马。但这马寿数不长,明明养尊处优,不知怎么,却意外死了。庄王为此那是一个心绞痛。然后想出了馊主意:下令将此马以越制的礼仪进行安葬。这和封鹤为将军的卫懿公有的一拼,在礼制为先的先秦,绝对犯了大忌。可君主的主意,臣下为明哲保身起见,都缄口不言。优孟见状,明知庄王荒唐,也未正面直谏,而是说:用适宜于大夫的礼仪来安葬您心爱的马匹,实在是太过疏简了,不如用安葬人君的礼仪更好吧!庄王一听,大概是激灵了一下吧,你小子这摆明了是正话反说呀,好在楚庄王到底不是昏庸之君,要不怎么排得进“春秋五霸”,他幡然醒悟,知错而改。
因有了优孟讽谏的传统,后世不少戏曲演员也会用幽默滑稽的表演形式对权利阶层进行劝谏,是为源远流长的“优孟精神”。要知道,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开心时是“金樽共汝饮”,生气了便“白刃不相饶”。读过些史书的读者想必了解,即便是朝堂上以谏言为本职的御史,也容易一语不慎,触犯龙颜,更何况一介区区优伶呢?可伶人中依然有智勇双全者敢于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去纠正君王之错。如此,我们明白为何惜墨如金的司马迁竟愿意用自己的如椽之笔将一伶人写进《史记》,因为:他值得!
西汉的李延年精通音律,擅长翻旧曲为新声。很多人以为李延年是靠着裙带关系上位,是靠着他为“倾国倾城”的妹子李夫人写了那首《佳人歌》而出名。其实不然。李延年本身极具音乐才华,对西汉音乐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他生于音乐世家,从小接受艺术熏陶,又有机会进行频繁的舞台实践,艺术造诣便越来越高,直至炉火纯青。举个例子:汉代最著名的曲子之一《摩诃兜勒》,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汉地的,李延年据此创作了“二十八解”军乐,后来成为汉代军乐的代表作。很牛吧!
说到许和子这个人物,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前几年有部网剧叫《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就有许和子引吭高歌的桥段。这位歌者主要活跃于玄宗朝。唐明皇是名副其实的梨园天子,也是专业级别的票友。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好几位音乐大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不奇怪。许和子的厉害之处在哪儿呢?《乐府杂录》中载,某日皇帝赐宴,命梨园子弟在广场上集体奏乐,另外还准备了精彩纷呈的百戏表演。但因那天皇家的排场太大,人太多,好像现场秩序维持得不尽理想,市井小民的喧嚷之声直接将正声雅乐给盖没了。唐明皇立时皱眉,高力士一见,赶紧上前:只要请一位女演员出来献唱,喧闹声即可止住。高力士说的那位女歌者正是许和子,且他的话一点没夸张。
许和子纵然音同天籁,然时乖命蹇。安史之乱爆发后,一代音神,没于尘埃。不过安史之乱中还出了位临危不屈,舍生取义的音乐家:雷海青。雷海青擅弹琵。《长生殿·偷曲》中就有“铁拨争推雷海青”之句。安禄山的军队攻占长安后,在凝碧池头设宴(诗人王维写过一首后来救他命的诗便叫《凝碧池》),参加聚会的多为玄宗旧臣,他们慑于反贼势力,没胆量抗争。恰恰是出身乐工的雷海青为后世留下了“骂安斥敌”的佳话。笔者看过一本书,里面详细写了雷海青怎样被变态的安禄山命手下活活肢解的细节,我咬着后槽牙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觉得浑身很痛。不过,无数人被雷海青感动了!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那句“写下就是永恒”很有道理。明代人屠隆作了戏曲《彩毫记》:“群臣献谀如流水,不及梨园雷海青”。因雷海青是福建人,所以直到现在,1300年过去了,很多福建地方戏仍在排演着这位梨园英豪的故事,一些庙宇也供奉着他。可见咱们中国观众看重艺术造诣,更看重人品气节。
接下来说李龟年。杜甫用一首《江南逢李龟年》给他做了则超一流广告。李家芝兰玉树,有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三兄弟,都是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鹤年能歌,李龟年最全面,擅吹筚篥(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能奏羯鼓,还会谱曲。其才华深受王公贵族(杜甫诗中的“岐王”叫皇弟李范,崔九是中书令崔湜之弟)的欣赏。可“渔阳鼙鼓动地来“,李龟年晚年也是流落民间。记得昆曲名家计镇华老师曾演过李龟年这个角色,我在电视里看到过。我本身对昆曲兴趣一般,但那段表演印象深刻,表现的是李龟年在长安失守后于市井中卖唱为生的故事,有点“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的感觉,凄凉悲伤,令人动容。
徐玉兰主演的《关汉卿》,王文娟饰演朱帘秀
元代,人们都知道有关汉卿这样伟大的剧作家,殊不知还有朱帘秀那般色艺双绝的表演者。关汉卿描绘她:“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朱帘秀是元代顶级杂剧演员。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称“四姐”,后辈元代艺人奉她为“朱娘娘”。她戏路宽泛,几乎没有演不了的角色,可以“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又被赞为“杂剧独步”。徐玉兰老师主演的越剧《关汉卿》里面,由王文娟老师饰演朱帘秀,我自然很喜欢。剧中田汉先生写的那曲《双飞蝶》的词也好。据说关汉卿就是以朱帘秀为原型创作了《望江亭》《救风尘》等作品,史料也说朱帘秀为人颇具胆识,正直机智,性格刚毅。
根据二月河小说《雍正王朝》改编而来的同名电视剧中有个硬伤。京剧源始于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十三位京剧艺术家并称为“同光十三绝”,“同光”两字点明了他们是同治、光绪年间的戏曲名家,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剧中康熙帝居然已在看京剧了,大谬不然。程长庚即是“同光十三绝”之一,打小在徽班坐科学艺,到北京后,向前辈们学习,在艺术上精进,人称“大老板”。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程长庚恸于国难,远离了舞榭歌台。以前有个电视剧叫作《大老板程长庚》,可能年长些的前辈戏迷朋友会记得。我看过一点点,太早了,几乎忘光。后人不仅敬程长庚为“京剧鼻祖”,对他评价也高。同一时期的作家穆辰公赞他“操行特著,后人称道弗哀。虽古之贤宰相,不是过也,则其得名也,岂偶然哉!”
都说“做艺先做人”。但“德艺双馨”很难的,艺术家不是郭德纲相声里“我已经艺术家两个礼拜”了的笑话,更不是当下但凡会点戏曲专业技能,熬到了一定的工作资历,或者只要年龄“达标”,就有资格戴上的绚丽冠冕。真正的戏曲大家不仅高超的艺术会被观众喜爱,高蹈的为人品格也会被历史铭记。
文 | 清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