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梅兰芳 | 《再度塑造一位爱国女英雄──穆桂英》(一)




梅兰芳大师桂英挂帅》剧照

一九五九年是我们建国的十周年,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国庆节日全国戏曲界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庆祝高潮。各地剧种纷纷排演了精彩节目,有历史戏,也有现代戏,陆续来到首都作预展演出,我已看到许多好戏,有的是成熟的艺人们演的,也有戏曲学校小学生演的,总起来说,人人鼓足干劲,认真表演,准备在国庆节日大显身手,以满足怀着欢欣鼓舞心情的广大观众的要求。在这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光辉气象中,我不例外地也要为国庆献礼而努力。因此把要到西南地区做巡回演出的原定计放弃了,在北京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排演了一出《桂英挂帅》。
排演新戏,本来是我青年时期的经常课程。我记得工作最紧张的一段,是在一九一五年的四月到一九一六年的九月,这十八个月当中,我曾经上演了十一出没有演过的戏,这里面包括时装新戏《一缕麻》等四出,我创制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等三出,昆曲传统节目《思凡》等四出。事隔四十来年,还是值得回忆的。抗战期间我息影八年。自从抗战胜利后再度出台,一直到今年,大部分时间重点安排在各地演出和整理剧目方面,尤其是解放后常去各省市作巡回演出,截至现在已到过十七个省,工作繁忙,更没有时间排演新戏,这出《桂英挂帅》,是我解放后所排的第一出新戏,
北宋时代,有一位著名的边关守将杨继业,就是大家熟悉的杨老令公,他在边防上建过丰功伟迹,人民一直在怀念他,因此,民间流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杨家将故事。相传桂英是杨继业的孙媳。当她青年时期,大破天明阵,也曾为宋王朝立过不少汗马功劳。杨家将在抗敌战争中,几乎全家为国牺牲,却得不到朝廷信任,后来桂英也随着佘太君辞朝归田,隐居故乡。这出戏的故事发生在她退隐二十多年后,辽邦又来寻衅,边关告急,宋王传旨在校场比武,亲选帅才,桂英女儿杨金花、儿子杨文广参加比武,文广当场劈死奸臣王强之子王伦,夺取帅印,宋王见她姊弟年幼,就命桂英挂帅。姊弟捧印回家桂英见了帅印,触动前情,不愿出征,经过佘太君的劝勉,她才为了保卫租国,蠲除私愤,慷慨誓师,驰往前线。
桂英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是不陌生的。早在建国四十年前,我就演过她青年时代一段恋爱故事的戏── 《穆柯寨》、《枪挑穆天王》。这虽是写她恋爱故事的戏,但却表现了她的聪明、天真、勇敢而且富有爱国思想,我非常喜爱这个人物不断演出这两出戏,因而和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这个角色在京剧里由刀马旦应行。我们所谓旦行是个总名,里面还分许多类别。我幼年开蒙是学的青衣,后来兼演了闺门旦、花旦和刀马旦。如果要拿文戏武戏来区分的话,前三类纯粹是文戏,后一类就接近武戏了。以上四类角色,各有它的表演方法可以这样说:闺门旦比较接近青衣,花旦比较接近刀马旦。我学刀马旦,第一出戏就是穆柯寨》。
我既熟悉桂英人物性格,按说这次排演过程中,应该是驾轻就熟,毫不费力了;可是,事实事情并不这样简单。过去只是以刀马旦的姿态塑造了她的青年形象,这出戏里的桂英,是从一个饱经忧患、退隐闲居的家庭妇女,一变而为统率三军的大元帅,由思想消极而转到行动积极。从她半百年龄和抑郁心情来讲,在未挂帅以前,应该先以青衣姿态出现。像扮演身兼这样两种截然不同行当的角色,我还是初次尝识。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