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梅兰芳 | 《再度塑造一位爱国女英雄──穆桂英》(二)




梅兰芳大师桂英挂帅》剧照

桂英挂帅全剧共有八场戏,我只来谈谈桂英的三场戏:
第一场(全剧的第二场)《乡居》,是写杨家听到辽兵犯境的消息,佘太君虽已多年来不问朝政,不免还要关怀国事,她命杨金花、杨文广进京探听朝廷如何应敌的措置。桂英顾虑到奸臣在朝,汴京是非之地,不赞成派这两个年幼不懂事的儿女进京。这里有四句西皮原板,说出她的意见。后儿女们一再恳求,杨宗保又从旁解说,也就不坚持了。这场戏中桂英是梳大头,穿蓝帔,道地的青衣打扮。她的事情虽然不多,但一上场就应该把她二十年来一肚子的不痛快从脸上透露出来,使观众对她的苦闷情绪先有一种感觉这样做,不但对本场的不赞同派完女进京有了线案,而且是后面不愿挂帅根源
第二场(全剧的第五场)《接印》,是全剧的主要场子,这里面唱得多,动作表情多,想想转折多,有必要把桂英随着剧情发展而逐步深入的内心活动分成几个阶段来详细介绍一下:
她刚出场唱的四句西皮慢板,是说她深恐儿女们在外遭到奸臣的暗算,盼望他们早回。这是第一个“挂念”阶段跟着儿女回来,向她叙述他们在汴京校场比武,刀劈王伦,宋王命她挂帅的经过。她一见帅印就勾起痛心的往事,严斥杨文广不该在外闯祸,还抱印回家,一时的激动,使她觉要绑子上殿,交还帅印。这是第二个“愤慨”阶段。下面佘太君出场,孙媳为何不愿挂帅?她有大段二六,说明王朝平日听信谗言,把杨家将累代功勋置之脑后,一旦边防紧急,又想起用旧人,实在使她寒心,不如朝廷另选能人吧。这是第三个“怨诉”阶段。后来接受了佘太君的劝勉,答应挂帅,佘太君喜欢地下了场,她正准备改换戎装,耳边听到聚将擂鼓之声,立刻振起当年奋勇杀敌的精种。这里唱一段快板描写她情绪高涨。这是第四个“奋发”阶段
这出戏的主题,是从桂英的不愿挂帅反映王朝的刻薄寡恩,又从她的愿意出征表现本人的爱国精种,剧本这样安排是完全适当的。但是桂英刚从不愿出征转变过来,紧跟着就是闻鼓声而振奋,这地方接得太快了,对于角色情绪没有培养成熟,这样制造出来舞台气氛,好像不够饱满。同时,我体会到这位女英雄究竟有二十多年没打过仗了,骤然在她肩上落下这付千斤重担,必定有一些思想活动,这里也有必要给她加一段戏。首先,我想到在送走了佘太君,场上只剩桂英个人时候,给她的思想里加上一层由决定出征而联系到责任重大,如何作战的事前考虑。但这一思想斗争必须结束得快,慢了又会影响后面的高潮,又因为前面的“怨訴”和后面的“奋发”各有大段唱工,这里不宜唱得太多,大段独白更安不上。这不过是初步计划,如何实现没有思考成熟。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