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输入关键词
搜索
APP下载
|
在线客服
登录
注册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导航菜单
首页
分类
人文
听书
话题
站长说
VIP
热门推荐
吕剧
中华国粹
儒释道
催眠音乐
冥想静心解压
六指琴魔
生活智慧
传世经典
栏目分类
category
国学频道
donghua
AI听书
dongman
话题广场
Tag
梅兰芳 | 《再度塑造一位爱国女英雄──穆桂英》(三)
梅兰芳
大师
《
穆
桂英
挂帅
》剧照
有一天我
看到
河北
梆子跃进剧团一位
青年
演员演的《
穆
桂英
挂帅
》里《接印》一折,她在
穆
桂英
的思机
转变
过程
中有左右两冲的身段,启发了我,使我很快地就联想到《铁笼山》的姜维
观星
,《一箭仇》的史文恭战罢回营,都有低着头揉肚子的身段,何不把它
运用
过来
呢?根据这个
意图
,我大胆地
采取
了
“九锤牛”的锣鼓套子,用哑剧式表演,纯粹靠舞蹈来明她
考虑
些什么。
“九锤半”的打法,锣声有时强烈,有时阴沉,一般是用在武戏里,将领们出战以前,
个人
在估计敌情,作种种打算,锣声有强有弱,是为了表达
思潮
的起落,文戏里向来少用,青衣采用则更是一次尝試。
剧本初稿在这里有六句唱词:
“二十年抛甲胄
宝剑
生尘,一旦间配鞍马再度出征,为宋王我本当纳还
帅印
,怎当那老
太君
慈训谆谆,一
家人
闻边报争先
上阵
,
穆
桂英
岂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我上面
不是
说过这里
不宜
多唱吗?所以我把它减为这样四句,“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今日里为保国再度出征,一
家人
边报雄心振奋,穆挂英岂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等到我
安排
身段的
时候
,又
发现
了唱词和表演有了
矛盾
。我的
目的
是要把这段哑剧式表演
放在
第三句后面,
才能
用第四句
结束
这段
思想
过程
,如果
放在
第四句唱完之后,紧接着听到鼓声,就有
层次
纠缠不清的
毛病
。因为这两个转折的
层次
,前者用“九锤半”,后者用“急急风”,
节奏
都非常强烈,
一定要
把它们隔开才对。我原意是想加强“奋发”气氛,像那样叠床架屋,是起不了
作用
的,而且
没有
机会
让
思想
考虑
得到
结束
,但正碰上第三句唱词是“一
家人
闻边报雄心振奋”,这句下面紧接着
考虑
动作
,那就坏了,
变成
她
考虑
的是要
不要
打起
精神
来保卫
祖国
的
问题
,岂不大大损害了这位有爱国
思想
的女
英雄
吗?我只好把原词再度改动如下:“一
家人
闻边报雄心振奋,
穆
桂英
为保国再度出征,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前两句是表明她
决定
出征的
态度
。唱完第三句“二十年抛甲胃未临战阵”,哑剧
开始
,我挥动水袖,迈开青衣罕用的夸大台步,从上场们斜着冲到
下场
门台口,先
做出
执戈杀敌的姿式,再用双手在眉边做揽镜自照的
样子
,
暗示
年事已长,今非昔比,再从
下场
门斜着冲到上场门台口,左右各指一下,
暗示
宿将
凋零
,
缺乏
臂助,
配合
场面
上打击乐的强烈
节奏
,衬托出她在
国家
安危关头的激昂
心情
。
其实
,她所
考虑
的两个
问题
根本
都得
不到
结论,所以我着重念了一个“哎”字,叫起锣鼓来唱第四句“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把当时的顾虑
扭转
过来
,这句唱是对自己说:何必多虑呢?仗着保国卫民的忠诚去消灭
敌人
好了。这是我在“怨訴”和“奋发”的中间加的一个“
考虑
”
阶段
。多此一番转折,好让观众先嗅到一点
战争
气味,为后面的
高潮
造成
有利
条件
。
按照文气
来看
,现在的三、四两句好像不甚衔接,这
是因为
我的哑剧里
包含
着不少
无声
语言
,
“哎”字一转,
结束
上文,下句是
可以
另起的。
下面,我背
着手
,脸朝里,听到鼓角齐鸣的
声音
先向后退两步,然后冲到上场门口,把双袖一齐扔
出去
,转过身来,脸上顿时换了一种振发的神情,仿佛到了当年大破天
门阵
百战百胜的
境地
,走半个圆场到了
下场
门口,转身搭袖,朝里亮住,这时
场面
上又加了战马声嘶的
效果
,更
增强
了气氛,身接唱快板后,跨
进门
,得意扬扬地捧着
帅印
唱出
“我不
挂帅
谁
挂帅
,我不领兵谁倾兵”的豪语。末两句:“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
帅印
到校场指挥三军”,从军字行腔里走一个圆场,
回到
台的正中,再
对着
上场门台口上一步,亮住了相,威風凛凛地捧印进场。
穆
桂英
在她的第一场里穿帔,第三场里扎靠,都
有成
规可循,惟独第二场的后半截最难
处理
,她
还是
穿的青
衣服
装,怎样
才能
显出英武气概呢?这两种
人物
性格
和表演
方法
根本
矛盾
,的确是个难题。我从哑剧
开始
一直到捧印进场,一切
动作
,比青衣放大些,比刀马旦文气些,用这种
方法
把两类行当融化
在一起
,
还要
使观众看了不
感到
不
调和
,这
只能
说是我在摸索中的大胆
尝试
,做得不够
满意
,
还有
待于
不断
的加工。
我常演的《字宙鋒》里
装疯
的赵女念到
“我要
上天
”“、我要入地”两句时,
也有
左右两冲的身段,
表现
的是
疯子
模样
,只比一般青衣的步子走得快些,
动作
放大些。
穆
桂英
是员
武将
,她的两冲要显出作战
精神
,我加上了蹉步,走得比赵女更快些,
动作
也更夸大些。从
表面
上来
看,这两个
角色
都是
夸大青衣的发演,而骨子里有
程度
深浅
的不同,如何做得恰如其分?全靠
舞台
实践,火候到了,
自然
就会
掌握
。
我从前看过孙菊仙老
先生
演的《浣纱记》,这戏里的
伍子胥
,头戴高方巾,身穿蓝褶子,是老生扮相,老生应行,因此,一般演员都按老生表演,和祢衡、
陈宫
没有
多大
差别
。孙老
先生
塑造
的
伍子胥
形象
,却
不是
这样,他一
出场
就把马鞭子扬得高高的,身上的架子,脚下的台步,都放大了老生的
动作
,加上他那种高亢宏大的
嗓子
,英武愤激的神态,气派真不小,
使人
一望而知是那位临潼斗宝的
英雄
人物
。这种
塑造
人物
的
方法
,对我今天
处理
第二场的
穆
桂英
是起着借镜
作用
的,所不同的
地方
,他
只是
放大
动作
,而文戏的锣鼓
节奏
没有
变动,我这次采用了武戏的锣鼓套子,进一步要具体地
做出
临阵
交锋
的姿式,换句
话说
,文戏
打扮
,武戏
节奏
,比他更为费事。
我的老
伙伴
李春林
先生
对我说:这场戏的
穆
桂英
,又是青衣,又是刀马旦,京戏里从来
没有
见过
,您
安身
段,千万
注意
别
“拉山膀。”他的
意思
是怕我安的身段和服装扮相不
调和
,这种
想法
很高明。李
先生
大我两岁,他
过去
常陪着杨
小楼
、余叔岩
先生
等
演戏
,见的多,
知道
的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给我把场多年,他在
后台
常
提醒
我:哪里身段
重复
了,哪里部位不够准确,哪里表演不够明显,哪
地方
多啦,哪
地方
少啦。三十年来,我
得到
他的
帮助
非常之大。我常对
青年
演员们说:多向老
前辈
请教,要请他们不客气地指出缺点来,能教的请他们救一教,
不能
教的请他们
谈谈
表演经验
也是
好的。因为我
就是
从这条
道路
走
过来
的。
这场戏里
穆
桂英
上场,最初剧本的
规定
是,念完两句诗,就上杨金花、杨文广。我
感到
前一场他们刚在校场
比武
,打得很热闹,这里有必要使
舞台
气氛沉静一下,同时,这出戏里
没有
慢板叫工,
缺乏
主曲,总
觉得
不够完整,我把念两句改为为四句西皮慢板,
说出
穆
桂英
的盼儿心切。唱词用的是人辰辙,好像《汾河湾》的柳
迎春
在挂念
丁山
,但柳
迎春
只是
单纯的慈母盼儿心肠,
穆
桂英
却含有两种顾虑,一是急于要
知道
朝廷
如何应敌的
消息
,二是怕
奸臣
对
小孩
们
进行
迫害。两
个人
盼望的
心情
不同,就
不能
用同样办法
来处
理。现在,我唱这四句的
时候
,是按照后一种
心情
来表演的。
请
登录
后再评论。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