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畅谈 | 谈谈京剧曲谱使用的一点体会



曲谱,是每个乐队必备资料。乐队指挥有总谱,乐手有分谱,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演出,可以看到在每个乐手的面前都会有一个谱架,上面都会有一个曲谱;合唱队中,指挥也会有总谱,对每个声部做着轻重缓急的提示。我这里用了“提示”,实质上是对于指挥相对来说,他对合唱(音乐作品理解度,是有他自己的见解和旋律快慢的平衡智慧目的就是让乐手或者合唱演唱者完美的统一性和和谐性。

早期出版物的京胡简谱与工尺谱的对比

而对于中国的戏曲来说,曲谱则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本人认为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对您所热爱的戏曲的熟悉性
无论是哪一种戏曲,都有他自己的特性研究认为中国的戏曲相对来说,几乎都是板腔体的特征。大家都知道,京剧属于板腔体,所谓的“腔”,就是西皮、二黄、反二黄,至于“板”,则为:原板、慢板、散板、摇板、流水等等(百度一下尽知),所以,当熟悉了你所喜爱的曲种以后,他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二人转”中的“靠山调”等等,到哪里几乎都是一样的。当你熟悉了这种戏曲的腔调以后,四句、六句、八句的,腔调几乎都会在这个范围内的。
二、为什么在整理的曲谱中,都会有“仅供参考”的字样?
在一些生僻戏、不常演出的戏、散板、摇板等小的普及面的唱腔,往往是票友或者戏迷追求的,这也是我最赞赏的,不为自己的成就感,而是为了挖掘更多的剧目。
所谓的“仅供参考”,只是对于戏曲曲谱而言的。很多人知道,上世界30年代,也有整理了戏曲曲谱,甚至二胡名家刘天华(瞎子阿炳)先生,也为梅大师出访欧洲演出,做了五线谱的曲谱,但是曲谱总归是曲谱,与演唱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我们都听说过,在过去的老艺人上场前都会琴师问一句:“今天嗓子在家吗?”或者演出者说:“今天没嗓子了。”这都是一种相互的提示,意在今天的拖腔可能会少一些,或者提示琴师,今天的调门稍微低一些。这些暗示,都体现了曲谱存在参考性。
三、京剧曲谱的作用
曲谱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是为了统一性和和谐性,那么京剧的曲谱是这样吗?回答肯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京剧是合作性极强的团队行为,这里既有锣鼓(武场),也有乐件(文场),还有演员换在场上的唱念做打舞,缺一不可才能组成一台戏。
而在这一台戏中,乐件(文场)是每人一件,各有各的韵味,京胡主奏,京二胡衬托京胡,月琴的弹挑轮撮,三弦的弹挑,中阮和大阮的低音托底,等等,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而同是拉弦乐器的京胡和京二胡,又有着不一样的伴奏方法,所以,熟悉京剧乐件的属性,明白各个乐件的基本属性,才是京剧曲谱的真正作用
四、京剧的调门
我在看这里说的京剧的调门,也相对中国戏曲的调门来说的,因为总会有人问我某某段唱腔原调是什么的问题。在这里我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京剧(也包括地方戏曲),没有原调可言,因为戏曲(最起码是京剧)中,没有原调可说的,原因在于个人嗓子不一样,或者因为演出前每个人状态或者嗓子的行里话的“不在家”,都是每场演出有不同的调门,所以,“原调”一词,不适合于戏曲。
五、什么样的戏曲曲谱才是最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比如马连良先生的《借东风》一剧中,就有不一样的版本,曾经有人唱的一个版本,说不是先生的,但是细查一下发现,确实是马先生演唱过的版本

马连良先生不一样的《借东风》版本曲谱
我在翻制曲谱的时候,采用的是一曲一谱制,即根据演唱者的学的演唱版本整理核对翻制曲谱,如果采用一谱一曲的方法,会在众多的演唱者找到这个版本,真的不容易。所以我在整理时候都会让学唱者提供所学的版本,然后整理这个版本的演奏弓序,提供一个完整的所谓的“一棵菜”精神

本人翻制的曲谱

六、关于京胡伴奏的弓序
不管在任何曲谱上,任何乐器,都会标注有不同的弓法或者弹挑轮等,只是每个乐器的不同,会有不一样的标注,只有熟悉这个乐件的人,才能看懂标注的手法
京剧的弓序,结合了演唱者的起承转合,推弓和拉弓都有不一样的韵味,如果运弓反了,则会给演唱者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甚至会呛到演唱者,这就是弓序的作用。有的时候错了运弓,就要用“别弓”来调整弓序,这样就会适合演员的抑扬顿挫。

以上仅为个人学习京剧所得到的一些体会,仅代表个人所学所得,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各位老师斧正谢谢您的品读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