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歌唱的三种方法



()胸式呼吸

这种呼吸是把胸腔上部的锁骨向上抬起,扩大胸腔,把气吸入,唱时逐渐把抬起的胸部放下,同时呼出气息,发出声音。这种呼吸方法初学京剧的人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任何一个学唱京剧的人都知道唱戏要用气,而却不一定弄得清怎样用气,那就很容易自发地使用上胸的呼吸,扩张胸部,一心想吸入足够的气息。又听说唱时要提气,那就常常在张嘴前把气整个儿保存在肺里,形成屏气的现象。由于气吸得较多,又都在上面,这时唱的人会感到不敢张嘴处在张嘴好象就会把气全部跑光的状态。用这种方法唱京戏的人,再加上对京剧的咬字口劲、喷口的力度理解不深,张嘴吐字开始唱的那一瞬间再拼命地使那么一下浊劲儿,上胸猛然向下一拽,就真的会把气都跑光。无形中成了京剧中所谓的“砸夯"(这个京剧声乐术语是借造房子地基时“打夯"比喻唱戏的人用力过份)造成这样的后果不能不说与这种胸式呼吸是有很大关系。因为要想把气存在肺里,就会用劲把胸腔的上部挤压紧,这样一来,不但胸部不舒服,喉部肌肉也会非常紧张。这种呼吸方法初学唱戏的人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很难把它掌握好。严格地讲,它不仅在唱时气息不容控制,而且在吸气的时候可能是满而不多。因为肺的形状是上尖下阔,如果单把胸腔上部扩大了来吸气,也只能做到上部肺尖的扩大,这样吸气其实是吸不多的,只不过是自我感觉吸得较多而已。由于空间小,虽然吸足,也只能说满不能说多。有人说这种呼吸方法在老练的京剧演员中好象用的人也不少,但这种呼吸的困难,首在于呼而次在于吸,也就是保持住在唱时胸腔慢慢下沉是特别困难。要做到这一点,却又必须在吸气的时候保持胸腔及喉部肌肉相对松弛,这没有较深的功力是很难做到的。为一方面,京剧是讲究丹田气的,作为一个老练的演员来说,他唱戏时腹部不可能一点也不动。因此,这就很可能是一种联合呼吸了。京剧在唱倒极或拖长腔前常见使用带有这种胸腔的呼吸方法
()下胸呼吸
其实这样的提法可能是不够恰当的,但为了把问题清楚,暂时借用一下。既然有上胸呼吸,不妨来个下胸呼吸。针对上胸呼吸容易产生吸气不足,有人张把胸腔下部的肋骨扩大来吸气。据说这样可以使肺囊底部吸入更多的空气。唱起来可能地你持下部肋骨的扩张,随着气息的呼出,助骨慢慢地瘪下去。这种呼吸方法道理上来讲,也是可以避免挤住胸腔上部而吸进较多的空气的。但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如果过多地把劲使在下助骨那里,可能会很快地造成那里肌肉紧张和疲劳。这种呼吸方法在京剧里是很少见的,其原因也许是和京剧的艺术要求不相近应。

()腹式呼吸
这种呼吸又有人把它分为上腹和下腹。上腹可能就是靠近横膈膜那里,而下腹就是通常所谓的小腹了。总的说来,腹式呼吸就是把气吸得深一点,牵动横膈膜向下方运动,并牵动最下面的背助骨,从而挺起横膈膜及腹部。这里要看着力点(呼吸支点)在哪里了,然后可能再分上腹或下腹,上一些的支点在横膈膜,下一点的在小腹。但这种呼吸不管上下,一般要比前两种更有利些。因为这样呼吸不仅可以吸得多一点深一点,减少胸腔的挤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喉头紧张。并且对于气息的保持支持强烈的空气柱的力量,要比单使用胸腔大得多。我们常常看到使用上了这种呼吸的人,喉头肌肉的紧张程度就会大大减少。同时由于保持气息的力量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声带挡气的负担。但是怎样使用腹式呼吸,这里还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不但呼气时挺起腹部,而且唱的时候也挺着腹部。据说这种歌唱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歌唱时把劲用在横膈膜上。这种呼吸方法比较常见,可能是在我国最流行的一种西洋歌唱呼吸方法。所以有的教师在训练生气息时,用拳头对着学生的肚皮,叫学出命使劲往外顶。其实在戏曲里也听说过有这种方法。有的老艺人叫学生每人拿一根短的竹管,一头顶在墙上,一头顶着肚皮喊嗓。另一种就是唱的时候收缩小腹。这种方法颇有可取之处,因为它比较适应于京剧的润腔需要。但有一点必须说明,京剧在运用腹式呼吸时,不但不是把它保持在那里不动,而且还要同时使用收缩和推放两种办法。人们不是常讲横膈膜及腹部好比风箱吗?唱京剧,这个风箱倒的确是要拉的,不但单向拉,还要来回拉。例如:在唱导板的时候旋律由低向高进行时,基本上是采取收缩的办法,到结尾要放出较大的音量时,往往以采用推放居多。如果说有时胸腔也积极参与了呼吸活动,那就是在腹部向外挺起的同时,胸腔也慢慢而有力地下沉。这种收缩、推放不同方向运动的呼吸方法产生京剧字行控中的所谓“吞、吐”的基础技巧。从声音感觉来说,吞吐就是有时使人起来声音是吞进去的,有时使人起来声音是从里吐出来的。或用声乐上的说法就是声音有时往前走,有时往后走的两种不同感觉运用这样的呼吸方法,音色、音量、共鸣位置比较容易变化,因而也显得丰富些,这也许是它适用于唱京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