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四呼”是唱功中的基础知识。为将字音识真念准,必须弄通什么是“五音”,什么是“四呼”。
声音是由气息振动、冲击声带而发出的。这种由声带颤动而发出的声音叫做“元音”,通过口腔各部活动、着力、阻塞、放除所形成的各种形状不同的声音叫做“辅音”。人的这些分节器官像一部灵活的仪器,能用微小的位置变化不同的口腔形状,控制出繁多的字音。凡是有语音能力的人,都有能力使用这些发声的分节器官,报出各种字音。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把这些分节器官分做五个部位(喉、舌、齿、牙、唇)叫做“五音”,又按口腔开合的形状分为(开、齐、撮、合)“四呼”。准确地、有目的运用五音、四呼、调动这些天赋的发声器官的本能,以使唱念时出字更清晰、更准确、更有表现力。
五音是声母;四呼是韵母。五音是字头;四呼是字腹和字尾。五音是“辅音”;四呼是“元音”。五音是“子音”;四呼是“母音”。五音是发声时气息受阻的部位,四呼是出字时口形的分类。五音是字之所从生;四呼是字之所从出。五音为经,四呼为纬。五音要准确,四呼要合度。
声出于喉,谓之喉音;声出于舌,为之舌声;再出到两旁牝齿之间为牙音(大牙);再出到牝齿之前为齿音;再出到双唇为唇音。
声音发出,虽然分为五层,但是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声音变化各殊,深浅宽窄不一。有舌牙共用,有舌齿相交,有唇齿相接,彼此结合,始能成音。五层之分,只是泛指五大部位,但分寸所在,则是一线不移。依照现代汉语拼音声母的发音,大致分为如下:
g(歌)、k(可)、h(喝)。
在这里要加以说明的是:长期以来都把g、k、h作为喉音,我们也只好沿用之。其实并不确切。因为声音源于咽部、出于喉部。气息冲击咽部再出冲击声带振动,构成声音。之后,声波通过开合如意的口腔,加以丰富,铸成各种声音形状,成为字音。喉部所发的声音是a、e、o、n、ng,是所谓的“元音”,g、k、h是在口腔以内由具体的着力点阻塞、放除所形成,这就是所谓的“辅音”。所以说g、k、h不是喉音。《乐府传声》中说:“喉有喉底之喉、有喉中之喉、有近舌之喉”。如果硬把g、k、h拉作喉音,也只能勉强解释为“近舌之喉”。实际上g、k、h是口腔以内的“舌根音”。长期以来大家所公认的g、k、h是喉音,也不敢更改。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有舌根音g、k、h;;有舌面音j、q、X;有舌尖音d、t、n、l;有舌尖前音 z、c、s;有否尖后音zh、ch,sh、r。
i、u、ü。
f、z、c、s、zh、ch sh、r。
从以上四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各类字音的形成都不是舌、牙、齿能够单独完成的,都是舌牙、舌齿、齿唇相交才可发出这类字音的。
b、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