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连载 | 《京胡伴奏的程式性》(二)




王媛媛,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胡教师,我国第一位京胡专业的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先后师从王彩云、吴炳璋、曹宝荣、万瑞兴、赵建华、艾兵等,于2016年拜在燕守平先生门下为徒。代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参加“文华奖”、“小梅花”、“CCTV学生京剧大赛”剧目的伴奏均获金奖。
王媛媛老师《京胡伴奏的程式性》一文,原刊于《中国京剧》2020年第2期,是一篇学术性很强的文章。该文阐述了京剧唱腔和伴奏程式性的艺术特点、程式性对京剧的作用等,对于京剧爱好者和京胡爱好者,有着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值得一看
推荐一下王媛媛老师的抖音号:dy74lprr9t3x


京胡伴奏的程式性

作者:王媛媛

(二)


一、京胡在伴奏中的定弦、定调
(一)定弦
    京胡在拉奏所有京剧二黄声腔中的定弦为“5(低音)2”,即内弦作“5(低音),外弦作2”
京胡被形容难以降服的烈马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京胡这个乐器难以操控。定弦时容易出现问题是,里外弦定成纯五度时,外弦发闷,不能发出京胡最好听的声音。这时很多琴师便会为了追求最亮的声音舍弃音准,定为阴阳,是宽五度的音程关系,这种方法不可取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琴师应从琴弦是否匹配、琴码是否合适、是否受到气候影响原因解决
(二)定调

京剧形成初期,京剧的标准用调为正宫调就是说无论什么行当,无论主演或者配演,无论西皮还是二黄都要唱正宫调。京剧形成数十年后,经过各行当唱腔发展,以及从事行业人士生理条件变化,京剧舞台上的常用调门逐渐根据行当,以及行当的唱腔音域、演员的嗓音条件决定。经过多年的演变及艺术家们的舞台实践,今天舞台上各种声腔的剧目都有被从业人士公认的最佳调门,这种最佳调门已经基本固定,并在京剧发展史中反复遵循着这个规律形成
了京剧在定调方面的程式性特点
    琴师在为演员定调时要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京剧用嗓有两种,一种是大嗓,一种是小嗓。老生、老旦、花脸都使用大嗓演唱,这几个行当无论西皮还是二黄的定调均为F调(要说明的是,由于老旦在二黄中的唱腔与其他行当的差别较大,因此调门定在G调);小生、青衣、花旦都使用小嗓,二黄[四平调]一般#C调是最佳调门,二黄其它板式均以D调为该声腔的最佳调门。西皮定调同大嗓一样是F调。在实际的演出中也可根据演员嗓音条件上下浮动。


二、[二黄慢板]入、转、收规律

(一)

    “指的是演员开唱前使用的锣鼓。京剧中的锣鼓是根据整场戏的人物身份情绪基调以及整场戏的听觉协调性来决定什么样的锣鼓,比如在《四郎探母》中,开场坐宫一折杨延辉与铁镜公主夫妻在宫中闲谈的一段戏,内容公主看到驸马闷闷不乐,便决心要猜出驸马爷烦闷的原因,从杨延辉上场到猜心事过程都是夫妻二人平和的语言沟通,因此用小锣的锣经来配合这段戏,很符合这种场景情绪;当心事公主猜出,并得知与自己生活十五载的木易驸马不是真名实姓的时候,整场戏的气氛产生变化公主情绪由轻松变为震惊与气愤,因此开始转用大锣。再如《洪羊洞》中为表现身染重病的杨延昭听到焦、孟为盗取父亲尸骨而丧命的噩耗之后的痛心和病痛并存的凄惨情绪,在[二黄慢板]的开唱前的锣鼓使用了铙钹垛头,使锣鼓与剧情相得益彰。
    根据上面的例子得知,京剧的锣鼓同样是有很多讲究使用时有一定的程式性规范的。在[二黄慢板]中,开唱前的锣鼓同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分为以下几种:
1
、扎、多、大:这种开法是过中眼后半拍起过门。
旦行:

一般情况下,都是叫板之后开扎多大也有叫板和扎多大同步的,如《西施》头段[二黄慢板]的念白芙蓉扎多大同时进行

 2、扎、多:这种开法是过头眼后半拍起过门。

3、大锣夺头:锣里人板上起过门。

4、小锣夺头:锣里入板上起过门(谱例同上)
5
、铙钹夺头:锣外入,末锣后过中眼后半拍起过门。

6、小锣帽头后哆啰:散入。老生和旦角中都用这种入头。
旦行:

生行:

    以上几种都是演员叫板后单起[二黄慢板]使用的开唱锣鼓和与锣鼓相对应的开唱过门。可以从中总结出,在传统[二黄慢板]中,旦角和老生都可以通用的锣鼓有16,234只在旦角中出现并被使用5只在老生中出现并被使用。还需说明的一个规律6小锣帽头的开法,多用于皇帝与皇妃[二黄慢板]的唱段中。
    琴师在与锣鼓衔接时需注意,过门的节奏要随鼓师开出来节奏来拉奏。在演出中难免会出现需要记住整出戏的锣鼓的鼓师,在开唱的锣鼓上会对主要伴唱的琴师有所依赖,偶尔开的节奏不合适,这时需要琴师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首先要顺从鼓师开出的节奏,然后要找到合适的地方节奏提速到演员唱起来比较舒服的节奏琴师做到既不让观众觉察出鼓师开出的节奏不合适,又不影响演员的演唱,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琴师具有一定的舞台经验。

(二)“转

分为板式之间的转换、板式转为曲牌或行弦的转换以及同一板式不同行当的转换
1、
板式之间的转换

(1) [二黄慢板]转[原板]:《生死恨》

(2)[二黄慢板][快三眼]:《锁麟囊》

2[慢板][行弦]曲牌
(1)[慢板][行弦][原板]:清官册》

(2)[慢板][铙钹搓锤][原板]:《洪羊洞》


(三)
   “分为[二黄慢板]带收头的、[二黄慢板][曲牌][行弦]结束句、[二黄慢板]结尾叫散这三种收法。二黄声腔收头的落音都在1”音上。
1
、带[收头]的,如《祭江》(梅派)、《碧玉簪》(程派)
2
结尾叫散收,如《三娘教子》(头段)、《马昭仪》(程派)。
3
、转[行弦]收,如《锁麟囊》。
4
、转[曲牌]收,如《黑水国》。
   琴师在演奏时应注意:“时要醒脾、精神,提神,才有感染力;时要有交待、尺寸要合适;时多数情况下是节奏放慢,有结束感,但在节奏比较快的板式中却不同,这时需要根据前面的速度或者剧情而灵活机动配合鼓师的节奏收。以上从京胡伴奏的程式性入手,以[二黄慢板]为例介绍了京胡伴奏的程式性在定弦、定调”“方面体现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