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自称“槛外人”,但从她的判词来看,她并非不染红尘。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妙玉被强盗劫去,下落不明,后文透露是被奸污杀害,实在令人悲叹。这样一个冰清玉洁,孤高自傲的女子,竟落得这样一个肮脏不堪的结局。虽然对这个情节,很多妙玉控读者不买账,但应该大致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红楼十二曲之一《世难容》专写妙玉:
妙玉美好的青春岁月都在青灯古佛中度过,但最终却是“风尘肮脏违心愿”。那么,她追求的心愿是什么?美玉泥陷比喻什么?王孙公子是谁,他与妙玉之间有何关系?
妙玉为何要修行?
妙玉本是姑苏人士,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多病,遍访名医,寻找替身都治不好病,遂出家带发修行,方才好了。所以妙玉出家,不是看破红尘之后的选择,而是躲避灾祸的不得已而为之。她本是红尘之人,尘缘未了,却入空门,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妙玉十几岁时为睹观音遗迹,随师父进京,无奈师父圆寂。妙玉本想扶柩归乡,但师父说她不宜回乡,当在此静居等候自己的结。
这个“结”就是“果”,妙玉的果是什么?从后文看,妙玉并未修成正果,事与愿违。妙玉修行是父母的安排,而她一个闺阁女子,从此无缘这世间的红粉朱楼,整日与青灯古佛为伴,这真是她想要的吗?
我以为未必。妙玉一个青春少女,对这个红尘世界是有好恶和期待的。既非看破红尘而出家,妙玉自然尘缘未了。其中典型的表现就是她看对宝玉的态度,妙玉对宝玉有别样的情愫,至少从三处可以看出。
一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贾府众人来到栊翠庵品茶,贾母宴会后带着众人路过栊翠庵,妙玉烹茶招待众人。独独把黛玉和宝钗单独叫出去,给她俩开小灶。但宝玉悄悄跟过来,妙玉不仅没有赶他走,还把自己经常用来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用。而这时候,妙玉教道婆把方才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子丢了。在妙玉眼里,刘姥姥乡野粗鄙之人,她觉得脏,幸好是她没用过的东西,不然妙玉可能会砸了。宝玉是很懂妙玉的深意,妙玉有洁癖,“过洁世间嫌”,他还顺着妙玉说要打几桶水来洗地,果然妙玉十分欢喜,但是嘱托不要这些抬水的粗人进门来。
如此夸张的洁癖,令许多读者讨厌。我也以为,妙玉身为修行之人,却缺少大慈大悲的胸怀,太执于相。虽然出家之人不染红尘,但她这样反而欲盖弥彰了,所以佐证妙玉并未真正出世。
二是在第五十回中,芦雪广联诗,宝玉落第,被李纨等人罚去妙玉栊翠庵讨要梅花插瓶,竟要到了二尺来高的梅花。要知道,妙玉为人孤高冷僻,一般人连栊翠庵的门都进不了,宝玉却能讨要得到,并且妙玉还因为宝玉之请,给大观园众人一人送一枝梅花。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雪,但我觉得最美的雪就是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严冬季节下了一夜的雪,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独有妙玉栊翠庵的“十数枝红梅盛开如胭脂,映着雪色,分外精神”。这里不仅呈现了一副自然世界的绝美画面,更烘托出妙玉的形象。清人姚燮说:“妙玉于芳洁中别饶春色,雪里红梅,正是此义。”雪是妙玉纯洁的人格底色,也是她出离尘世的素净的生活写照,偏偏她内心世界是有颜色的。雪里红梅,暗示妙玉身在春色,心在红尘。
第三处是宝玉生辰,妙玉自称“槛外人”给宝玉送来生日拜帖。妙玉喜好庄子,推崇庄子书中的“畸人”。又独喜“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一句诗,贾家有寺庙铁槛寺,又有馒头庵,可谓巧妙。宝玉经邢岫烟点拨,以“槛内人”回谢妙玉。妙玉为人孤僻,孤芳自赏,不喜与人交往,连李纨这样的“活菩萨”都不喜欢,为何独独“须眉浊物”贾宝玉能得她的青睐?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妙玉对宝玉有特别的情愫。
在这三处情节中,至少反映了妙玉的尘缘并未了却。然这样一个觉醒的青春生命,却日日与青灯古佛相伴,实在凄苦。即使有宝玉、岫烟、惜春等算作知己的几个人可以交流,但与大观园中恣意绽放的一众女儿相比,妙玉未免太过凄苦。虽然出身高贵,才貌过人,竟不如一些丫头一样快意人生。
在高鹗的续写中,安排了妙玉“坐禅寂走火入魔”“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情节。写妙玉因春心萌动坐禅走火入魔,成为好事之徒业余的谈资。更在贾家遭强盗入侵时被劫去,被恶人轻薄玷污,丧命于斯。可悲可叹!
曾经琉璃世界中白雪红梅般的女儿,竟落得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结局。妙玉是个有严重洁癖的人,她的心中该有多苦。她有多么追求干净,下场就有多么地肮脏不堪,这一对比是触目惊心的!
前面谈到因病出家修行是悲剧的起因,但若是世道清明,虽然不能纵情绽放生命,至少可以在寺庙中平安度日。奈何这是一个泥沙俱下,藏污纳垢的红尘世界。
妙玉虽为女子翘楚,但作为女尼本就地位低下,一旦失去靠山和保护,最无耻的强盗也可以欺辱。在贾府尚且平安时,妙玉可以守着栊翠庵与世无染;贾府败落后,大观园便成为无可容身的灾难场,树倒猢狲散,人走茶凉,令人唏嘘。
妙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在《红楼梦》中的情节不多,但她的意义却很重大。妙玉除了自成一段风流,还与众多人物有映衬或对比的关系。
黛玉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高鹗续写中黛玉死在贾家被抄家之前,免于肮脏的命运,假若黛玉活到抄家,试想贾府中女儿的命运,不过是死的死,散的散,以黛玉绝代风华之姿,未必会比妙玉的结局更好。所以,妙玉与黛玉,是同一类女子的两种命运对照。
妙玉今生修行,追求清净无为,最高的境界莫过于圆满悟道。而黛玉前世为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今生下凡尘还泪历劫。二人的身份命运形成异曲同工的对照。
妙玉与黛玉二人均秉绝代之姿,都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但二人最终都事与愿违,成为千古伤心人。黛玉虽然不一定被强盗污染,但也是被这个无可奈何的人情世界戕害,她也许是含恨而去,也许是带着大彻大悟的释怀而去。但她的一生都在用眼泪进行抗争,用眼泪洗涤这个世界的污浊,但终究落得芳魂消散。
反观妙玉,她身在槛外却心在槛内是她的硬伤,所以她必定时时活在痛苦之中。她嫌弃刘姥姥,与大观园中的人合不来,导致“太高人愈妒,过洁世间嫌”。妙玉的悲剧是身份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更是无常世界的命运悲剧,与林黛玉的悲剧本质相同,二人构成映衬关系,是大观园世界中并峙的两大女性。
除了与黛玉构成映衬,妙玉还与大观园中众多人物有互见,值得深思。随便举几个例子:
妙玉与惜春交好,惜春最终又出家为尼。惜春出家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是与妙玉一样,出家为避祸,不过是又一个翻版的妙玉。
妙玉与邢岫烟半师半友。邢岫烟家道中落,但为人平易亲和,举止言谈如闲云野鹤,带着几分高洁。邢岫烟是红尘中的通透之人,虽身处贫寒,但安之若素,与妙玉形成对比。
还有芳官,她是贾府买来园中唱戏的十二优伶之一,但性情叛逆,在抄检大观园被逐出,最终不甘再被卖而跟随水月庵的智通出家,然而却成为尼姑庵的苦力,与妙玉的命运构成另一种可能的补充。
还有一个人,便是宝玉。宝玉最终出家,两个彼此欣赏的人,最终殊途同归。不同的是,宝玉是大彻大悟之后皈依佛门,与妙玉迫于无奈选择出家形成对比。妙玉这块美玉“遭泥陷”,而宝玉这块美玉却体会了极致的红尘繁华,又深味了人生至痛的洗礼,是真正的“槛外人”了。妙玉未曾体会过尘世的花红柳绿就出世,成为“男不男,女不女,僧不僧,俗不俗”(邢岫烟评价)的存在,实在令人叹惋。
可知这红尘的繁华与丑陋,终究要亲身走一遭,才能“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才能体会到其中真味,才能真正的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