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幻影# 《银河写手》,珍贵往往被失落在漫长的银河里,独立特行,又未来不定。
穿梭的时空里埋葬的是人类的历史,被寄予众望的是勤劳双手记录下的真实,越是原始,越是开始。
应该说电影《银河写手》虽然奔着一种小众的题材姿态在走,但是表述和演绎的方式却是非常接地气的通俗的电影模式,甚至连加注的各种条条框框,都充满了试图好好沟通的气质,确实是编剧呈现感的编剧模式,反正题材喜欢不喜欢看个人,呈现还是挺有意思的。
预告片剪辑的不怎么样。没看电影之前,因为口碑评价还是有些兴趣的,结果看了预告片之后,感觉词不达意,不能理解到底是个什么,都打算放弃观看了,结果无意中凑数时间安排上了,发现,居然是有惊喜的,看完还默默的安利给了一些朋友。虽然不是人人都会感同身受,但是就算不具备相同的职业和生活经历,我觉得在人生的这条路上,也许也会找到一些相似和领悟的。个人感觉还是挺有想法的一部电影,所以很多地方贴切起来应该算是蛮感人的了。
整体的稚嫩,恰恰可能是稚嫩的好看感,不够成熟和丰满,但是单一得可喜可贺的。大家都喜欢滴水不漏的影片,设计的满满当当,一切都安排的让人可以反复琢磨,但是这样的影片太少了,大多数都是那种占据中间状态,按照商业要素或者导演能力创作出来的试图完美但是实在普通的影片。大多数作品都是如此,但是也不妨碍我们去看。而《银河写手》属于那种可能单一着给了许多个漏洞带着种种的不成熟,但是他像是一种年轻的力量,珍惜着当下手握的思路,把那一点趣,混着稚嫩一起给表现出来了。这可能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颇为宝贵的地方吧。
其实没有相同的经历,太多不可感同身受,甚至我的内心里感觉两个年轻编剧也可能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但是这是人奔向希望的一个必要条件。很多时候人就是因为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明天会更好,才会成为生活的动力,不然就缺失了太多的积极性。就算日子过的并不如意,但是还愿意身在其中去挣扎折腾的人,才是那些给生活五颜六色的人。片中人就是如此。
话说,影片中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票根,打着诺兰影片的票根,镜头给了普通的热敏票,事后和一些朋友聊天说到这个,感觉影片剧组在这类细节上可能道具处理还是简单了。毕竟电影节的票根从来就不长那个样子,如果想呈现,其实可以从影迷圈借一张也好,如今这个未免很不真实。
可能整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人物没有成长”的小标题总结注释吧。那一刻其实不管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何种职业,谁的人生,怎样的经历,我都想说,是的,我们看似成长,但是我们可能一生人物没有成长,又可能不是真正的成长。但是成长到底是生命的要求,还是一生的必须呢。
随便看看也好。不算精彩,但是稚嫩有稚嫩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