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评戏是中国的十大剧种之一,但它的历史并不长,只有八十来年


#评戏#戏曲#荷露团珠文章

戏曲

据说中国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现在还有什么“中国十大剧种”之说,但没有包括在这些剧种里的地方戏戏迷,却不承认,他们认为自己的家乡戏,或者喜欢的剧种才是中国第一。

其实,除了京剧豫剧以外,评戏,黄梅戏,越剧都是比较年轻的剧种。越剧、黄梅戏就不说了,评戏有多少年呢?时间也不长,它的历史大约只有八十多年。

相声大师侯宝林

喜欢听相声的朋友,一定听过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三棒鼓》,那就是描写了评戏这种艺术形式的初期阶段

当然它的开始比较惨,是一伙要饭的叫花子唱的莲花落,并且结合东北的蹦蹦戏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形式主要集中在东北河北交界,更接近于东北的这些个地方。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最早进入的大城市就是唐山。

因为它很接地气,描写的都是平民生活,通俗易懂,所以,让当地的老百姓非常喜欢,特别是受到了当时唐山的矿工和铁路工人的欢迎,逐渐从打地摊儿走进了茶馆演出。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剧种太接地气了,所以呢,就比较粗俗。和文雅真的不咋沾边儿。它的内容粗俗,唱词粗俗,什么都有,有些还是限制类的,可是你说他粗俗,底层的老百姓他就爱看。

于是有些有话语权的人,可能就看不下去了。先不说这些人是否真的道德高尚,他们的喜好就真的一尘不染超凡脱俗,就从常理来说,也不能以他们的喜好来衡量别人的喜好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什么样阶层的人什么样知识文化的人都有,你都统一成一样,也不可能

但是这些有话语权的人可不听那一套,他们觉得这些“蹦蹦戏”在茶馆里上演就是有伤风化!于是他们以“土俗不堪,乱伦败德”为由,把当时这些小戏班子,全部给从茶馆里禁止,撵了出去

评剧三姐告状

后来评戏怎么又缓过来了呢?其实任何剧种,想要兴旺,你多少还得和文化沾点边,否则想崛起还真不行,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位农民出身的评剧奠基人,他的名字叫成兆才。

成兆才和月明珠是评戏早期的奠基人和发起人,他们创立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叫作评戏了呢?因为当时的首都改成了南京,京剧改成了平戏,于是这个平戏,就改成了另外一个“评”,意思就是评今论古的一种剧目。

成兆才先生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多少有文化,会写剧本儿。并且他还会根据当时的情况,时政的一些故事改编成评戏。他这个剧本和话剧很像,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评剧《杨三姐告状就是根据唐山地区滦南县真实案例改编的。

因为他写剧目的故事内容比较丰富,特别有意思,并且还很接地气,很符合评戏的这种艺术形式,所以,评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渐在京津冀等大城市站稳了脚跟。

因为评戏是东北的蹦蹦戏改造过来的,那么一些老观众,说起评戏,还叫它是蹦蹦戏。

评戏有它的优势,接地气,比较擅长演时政故事现代故事。但是它也有它的缺陷,它没有武打戏,也没有花脸、武生。当然后来魏荣元先生改革了评戏,增加了花脸的一些成分那是后话,但是花脸对于评戏来说还是一个弱项,现在提起评戏的花脸名家,也只有魏荣元和马泰。

评戏的强项,还是在旦角这里,现在流传下来的评戏流派,旦角占绝大多数,从最早的月明珠、花莲舫、李金顺、爱莲君、刘翠霞、仙灵霞、白玉霜到后来的喜彩莲、小白玉霜、新凤霞这些名旦支撑起了评戏的大半江山,使评戏一跃而被捧为全国几大剧种之一。

国粹是哪四大国粹?(欢迎留言,送vip会员)

国粹票友杂谈


流派传承能否一成不变

话说京剧流派的方方面

杂谈中国戏曲“票友”现象

谈对戏曲男旦现象认识

杂谈流派传承中的一些现象

怎样把握京剧演唱中“劲儿”“味儿”的关系

再论京剧的“字音”

京剧演唱要规范口腔动作

谈我对程派名家李世济的看法

说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谈什么才是正确的戏曲改革创新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