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荷露团珠文章
京剧
“京剧”之名,最早出现在1876年上海当时最大 的报纸《申报》上。
1876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年2月7日,《申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图绘伶伦》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京剧最重老生“,大家注意了,京剧这一词汇,在今天司空见惯,那时候可没有。所以,这个名词的出现在戏剧史上也是划时代的,也就是说,上海的文化报人,第一次改“皮黄戏”而提出了“京剧”这一词汇。
其实,京剧的成长,离不开宫廷的洗礼,文化人的参与,以及海派的不断革新和京朝派的沉淀传承,它们可以讲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京剧能成为国剧,这些因素是缺一不可的。
网络上有些对戏曲十分无知的人常常说这种话:京剧凭什么叫做国粹?凭什么称之为国剧?它只不过是北京人喜欢,其他地方,谁喜欢听京剧?白贴钱也没人听!
每当遇到这样的人,你还能说什么呢?无知者固守他的那点微末观念,真相放在眼前他也不明白,不愿意相信。
京剧叫京剧,它就是北京人听的戏呀,这叫什么话呀?叫京剧是因为它成长于北京,可是它的来源,并不是直接产生于北京,并且,它的发展也绝不限于北京,而是全国各地,就京剧因为地域而产生的特征派系,比如上海的京剧称之为“海派”,重庆称之为“外江派”,北京称之为“京朝派”,就很说明问题。
京剧产生于南方的湖北安徽一带,那时候,北京人还听昆曲,听弋阳腔,听高腔呢,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京剧(以前叫皮黄)是个什么东西。
那么还有一些地方戏的粉丝,非要和京剧争个高下里短,说京剧不配成为国剧,京剧看的人少,现在喜欢听豫剧的人多,所以。豫剧就该是成为中国第一大剧种,叫国剧!
这叫什么话?一种艺术形式得看它有没有文化层面的东西,有没有内涵,这些没有或者层面很低的话,喜欢的人越多,它越不值钱,越没有价值!
豫剧只不过是从乡野村调而来,到现在它受大众欢迎也是它的俗,并且,在豫剧的发展阶段,艺术层面很多时候,都受到京剧的影响和帮助,文化层面上就是到今天为止,它也和京剧没法相比,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我们再说说这个人数,有些豫剧粉说豫剧观看人数;喜欢的人数比京剧多,要是拿今天的这个数量来说,我也不好说,那么从剧种的传承这个时间来说,豫剧还是不能和京剧比。
中国的几大城市北京,沈阳,天津,武汉被称为是京剧的戏码头,那么全国整体来说,喜欢京剧的人数,绝对超过任何一个地方戏。
另外一点就是因为京剧文化层面高,历代大师林立,表演精湛,可以讲近代中国戏曲的很多改革,地方戏都是在向京剧学习,比如戏曲的服饰,化妆等等,这些岂是今天的一些地方戏张嘴仍然是乡野村调所能比的。
还有一方面,那就是样板戏的影响,当年全国京剧的八个样板戏,那些唱段基本上都是深入人心,地方戏那时候有没有都难说,更不要说比了。
那么再从文化层面上说地方戏就更无法相比了。京剧起源于徽调汉调,最早它也是属于“花部乱弹”的一种,谈不上有多“文化”也属于乡野村调,后来它进北京以后,受到宫廷的洗礼和文化人的青睐,所以文化层面直线上升,这一点,其他地方戏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京剧
文化层面上不去,只能靠弄一些老百姓喜欢的来争取观众,但土气,俗气,难以避免!看的人再多那是数量上去了,质量始终停留在取悦这一层面上。
因此,没有文化品味上的高层次做积淀,你看的人再多也不过是嘻哈打闹,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过去讲“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地方戏粉不服气,他这样说:地方戏繁荣昌盛的时候,京剧才初露倪端,京剧初露锋芒的时候,地方戏依然繁荣昌盛,这是因为什么呢?
我回答:什么叫做繁荣?皮黄也是地方戏,最后它成了京剧,你其他地方戏繁荣了半天怎么还在自己那块地域窝着?这是哪门子繁荣?再说了,若论乱弹的起源,各个地方戏和京剧的崛起时间都也差不了多少,你这地方戏“繁荣昌盛”说的根据是什么?又是从哪里得出来的这个结论?
针对于这个话题,资深戏友“海思琴”先生这样说:京剧乃传统艺术中少有的仍然活化的殿堂艺术。诗中的雅、颂是殿堂艺术,汉唐的乐舞是殿堂艺术,惜以作古。
传统形式中能看到的殿堂艺术,除京剧外,也就是昆曲了,但昆曲目前的活化程度,比京剧还低。豫剧也好,二人转也好,相声也好,不是田间地头艺术,就是市井平民艺术。
假如某外国首脑来访,我国可以请他们看京剧,昆曲,但绝不能请人家看豫剧、二人转,这是礼数。同样的当我访问代表团到他们那里,他们会请我们观赏歌剧、芭蕾舞,而绝不会安排看 “ 开放麦、脱口秀 ”,或者某种刺激舞之类的节目。殿堂艺术就是可以参与礼仪活动的艺术,乡谣俚曲不登大雅之堂,再火不能代表国家!
艺术本身的文化性提升,并不足以决定其是否成为殿堂艺术,决定性因素还在艺术之外。
乾隆过大寿徽班进京,是皮黄第一次进入上层视野,但之后百多年,四大徽班虽然留京演出,而嘉庆看完的还是全本的《升平宝筏》、《昭代箫韶》。直到广西老哥把昆曲后面的大佬江南士绅打残,皮黄才迎来了真正的自己人:湘淮军头进入了最高层,即而成为了当时最高统领老太太慈禧的宠爱。
昆曲和皮黄的交接,背后是江南士绅让位给湘淮军头。越剧进入联合国的舞台,也离不开浙籍大人物的力推,这就好比二百多年前徽班进京,可是越剧还有没有一百多年时间走完后面的路,就要画问号了。昆曲京剧地位迭代的时间,越剧不一定有了,豫剧要真正成长为殿堂艺术,隔的还不只几百年时间呢。
民间艺术能成为殿堂艺术吗?当然能。但是必须经过:商业演出-知识阶层-宫廷-商业演出-知识阶层这样的轮回,最少两轮的提升沉淀才有可能。京剧就是这个过程。
豫剧想成为殿堂艺术,也必须走这个过程,目前看豫剧连一轮也没完成。农村巡演可以,进入大城市商演还难以成功,别说参与礼仪活动了。比较接近殿堂艺术的地方戏是越剧,已经完成上述一轮的过程,当年还在联合国放过,可惜的是没有更进一步。
乡野村调接地气的豫剧
殿堂艺术在殿堂久了,流行性都会较低,国外的歌剧芭蕾和京剧差不多,活化程度堪忧。要保护殿堂艺术,不需要继续提高其殿堂性,而需恢复其民间性,提高活化度,殿堂性只需保持不降就好。豫剧等优秀民间艺术,提高文化性逐步接近殿堂艺术,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这一点很多文化认知低的豫剧粉只会瞎咋呼,他们根本就不清楚。
怎样把握京剧演唱中“劲儿”“味儿”的关系
浅谈程砚秋的水袖功
略谈言慧珠修改《太真外传》南梆子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