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后“四大须生”:马、谭、杨、奚
大家知道,京剧有后“四大须生”:马、谭、杨、奚。那么这个四人中,马连良的嗓子属于不好不坏,到了老年以后,他的嗓子也不如年轻的时候,那么平均值算起来就是勉强够用,但是不是那么特突出。
那么奚啸伯的嗓子也不好,杨宝森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就是一个破锣嗓子,一辈子为这个嗓子操心、烦心、揪心、忧心,整个就是一个“四心老生”,人家讲,排山倒海的那种剧院效果,从来与他无缘!每次唱戏,上一半以上的座就已经很不错了。
原因呢,就是他的嗓子不好。那么这四人中属谭富英的嗓子最好,他的这种流派也是痛快淋漓,这和他的这种嗓音绝佳有关,我们今天听他留下的唱片唱段,比如说《捉放宿店》里“宿店”一大段的二黄唱腔,唱的激昂慷慨,痛快淋漓,让人听了真是解气!
谭富英这个好嗓子,可以说一辈子有戏饭吃,但是他却特别怕去天津,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在天津有过挫折,什么挫折呢?就是在天津唱《四郎探母》的时候,有一次“叫小番”那个嘎调他没有唱上去,于是,自那以后,他在天津只要唱《四郎探母》嘎调就没有上去过。
《四郎探母》头一场叫《坐宫》,最后两个人唱完快板以后,第三句末尾有一句嘎调“一见公主盗令箭,不由得本宫把心放宽,扭转身来叫小番!”
这个 “叫小番 ” 的番字是阴平字,大家知道阴平要高唱,恰恰这个字可以唱成嘎调,翻高了唱,任何人把这句嘎调唱好,必得满堂彩!这句也是最解恨的一句,人们有时候听的就是这句。
当然这句唱也有技巧,不是说嗓子好的就能唱,嗓子不好的就不能唱,嗓子不好的也可以唱,他当然有技巧,比如说杨宝森在香港的录音,这句“叫小番”也上去了,并且唱的还满宫满调,当然那是杨宝森一生中嗓子最好的一个阶段。
闲话少说,回头再说谭富英在天津的这句叫小番,那一次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由于紧张呀,还是没有休息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嘎调就给唱“塌”了,没上去!
谭富英张君秋演《四郎探母-坐宫》
天津看戏的,历来以不饶人著称,所以,梨园行有句话,天津的戏最难唱!好家伙,这句一唱完,台底下立即炸了锅,“通”声四起,倒好连篇!有一部分人还骂骂咧咧的抽座而去。
谭老板这句没有唱上去,心里又急又恼,其实,以他的嗓子,唱这句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没过两天,他重新贴演《四郎探母》“坐宫”,结果这次还涨了票价:三块三一张票!
票价涨了,不但没有影响上座,而且还卖了一个满堂!演出那两天,满坑满谷,连过道上都占满了人。
结果这下可坏了,可能是谭富英更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唱到这句,还是没有上去,这可要了命了!台底下的“通”声比上回更厉害,此起彼伏,经久不息!随后,苹果核、橘子皮全招呼上了台!这家伙,后面的唱都快听不见了,谭富英在台上汗都下来了。
说来也怪,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北京,重新贴演这出戏,一点事儿也没有,轻轻松松这句“嘎调”就上去了。
你说这也怪了,为什么到天津就不行?结果他不信邪,过了一段时间,又到天津,又贴演《四郎探母》,人们照样买票,仍然加价“三块三”,仍然卖个满堂,结果到那还是上不去,台下仍然喊“通”仍然骂街,仍然往台上扔苹果核橘子皮,一大部分人仍然抽身就走!这出戏成了谭富英在天津的噩梦!
其实,用心理学分析,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嗓子再好心理不过关也白搭,这句唱成了谭富英在天津的梦魇,也成了一段梨园往事茶余饭后的轻松话题,多少年后一些梨园名家回忆的时候,还在“津津乐道”,由此天津也留下了这么句话:谭福英唱四郎探,三块三叫小番!
程砚秋的大度忍让,促成了一张传世杰作《四五花洞》唱片的诞生
京剧演唱要规范口腔动作
传统是“待烧的装裹”?这不止是欺师灭祖,是新的“文化暴力”!
再论京剧的“字音”
上天让你挂头牌,你想不红都不行
话说京剧演唱中的“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