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发声#言派
我曾见有人问:“你们京剧的那个程派,唱的是男人还是女人啊?”,呜呼,怎么给人家这么个印象?后来那个人说:“那个春节戏曲晚会。有个演员,她一张嘴,我怎么听怎么像老爷们,可是她扮相漂漂亮亮的是女的啊,既然是女人,那怎么那么老厚老粗的嗓音?”
我无言以对。因为人家说的也没毛病,确实是那么回事,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那位程派传人是唱旦角的,是唱女人的,她一张嘴可不就是老爷们的声音呗。
除了这位,程派三代有好几位人家对她们的嗓音都有诟病,那么五小中,只有刘桂娟用的是亮嗓,但是她是不是程派那种含蓄收敛的唱法,这个还真不好说,她暂且不提。那么为什么三代程派传人,一个个都让人们对她们的嗓音产生误解呢?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了?
其实,不是人家门外人这样说,以前圈内早就有个话题,叫做:“言派唱得像女人,程派唱得像男人” 就说言派都纤细到了什么程度了,简直分不出雌雄的感觉,其实从张少楼开始就已见端倪了,网络上是这样评价张少楼的言派的:“女老生张少楼唱腔纤细婉约,比之她老师言菊朋,缺少的是那种力度,内劲和刚直的须生气度。”
关键她后来又把她这种“细腻婉约”的纤细派言腔传给了她的宝贝儿子言兴朋,到了言兴朋这里,“纤细婉约派”言腔就更加的发扬光大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和言兴朋学过越剧有关,若不看舞台的人物形象还算高大挺拔,还真以为是女老生的演唱,男子发雌音也算现代言派后学者的一个创举吧。
说完言派,我们再说程派,那么现在的程派有些女艺人,要是不告诉你她是女的,你根本也听不出来这是个女人唱的,那大粗嗓子,那铿锵有力;有棱有角的切字,奇形怪状的口型;那乱七八糟的身段,那像幽魂一样的台步,那糟改的不成样子的扮装.......好像我说的比较恨,可是你们从心里说,这种现象有还是没有,是个别的现象还是一代都这样?
人们提起程砚秋,总有人说,他的嗓子不好,如何如何,从现在的录音里,我们听见程先生的嗓子不好吗?不是吧,退一万步,就当程先生嗓子不好,你们学人家的优点,哪有专门学人家缺点的后学者?这不成了不动脑筋没辨识力了吗?
其实,文献里记载过,程少年时候,他的老师为了挣钱,不顾他的嗓音疲劳,险些把他的嗓子给毁了,本来非常亮丽的一条嗓子,由于过度疲劳,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客观地讲,程先生的嗓子和别的旦角的嗓音比较,不够脆亮,所以,程的“一七辙”都比较用力,以发出有光泽的音色,弥补厚和暗的不足。因此,程也特别讨厌没有分辨的学和模仿他,有一个记载,他的徒弟陈丽芳就是因为比较死学他,他就不很喜欢陈,不怎么好好教他。
音厚而暗,是程嗓音的缺点,他的字头字腹长,也是针对于他的音色暗,让字努力的发出去,让观众听清楚,他的“一七辙”比较用力,也是为了运用共鸣使音色能亮一些,他用立音去发脑后音,都是为了弥补他嗓音的先天不足。
而今天的传人,不但没有明白程先生为什么那样发音,没有弄懂,而是浮于表面的去理解,以为音厚;暗是特点,发不来就去强迫自己往厚里,往暗里,往喉部,往横里发音,以为这就是程派。学习程派的人也都好像找到了捷径,连有些教学的人也是糊里糊涂。
比如那位赵荣琛的学生,她教出来的学生,无一例外的全部是粗嗓子唱程派,这不是误人子弟吗?结果一个时期,是反学程派的都这么发音,大家一哄而上,结果三代程派都成了这个样子,这家伙,特点到是真突出,可是那是女人吗?程派是那样唱的吗?
所以,对艺术的继承还不止是刻苦练习的问题,理念上的误导和错误,会使事物的航向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迹,会越走越远,越走越歪,越弄越衰,因此,有识之士提出京剧需要“正本清源”这个提法,今天看确实是一句非常负责和有远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