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输入关键词
导航菜单

关于京剧《女起解》苏三一句念白的辨伪


#女起解#苏三#荷露团珠文章

京剧到了今天,别说票友,就是专业演员,有时候他们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实授的。比如,人们常常称道张火丁的《春闺梦》,其实不是师父指导传授她而学会的,而是根据她师父赵荣琛,一生中唯一留下的一部录像而临摹会的。

这里其实没有实授,因为实授是师父在教唱教身段做派的同时,还会告诉徒弟一些关键点,纠正一错误,由此而避免徒弟学模棱两可,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有人觉得我说的话是杞人忧天,所以不以为然,其实真是这样,今天我就举一个我见到例子和大家探讨

比如京剧《女起解》(也称《苏三起解》)中有这么一段念白:

苏三在监室,被衙役唤出,在解差崇公道那里了解到,她将被押解到省城太原复审,崇公道离开以后,苏三感怀身世凄苦,唱了一段反二黄慢板。

在唱之前,她有几句念白:

苏 三:【叫头】苍天哪!天!

(白)想我苏三,遭此不白的冤枉,直到今日 (扎 仓 )乎!

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词,因为有些人是没有实授没有师父讲解,所以居然弄出了一堆的版本,这些版本问题全部出现最后一个字上!

有的版本念:想我苏三,遭此不白冤枉,直到今日!(这是冷笑还是不屑啊?)  

还有版本念:想我苏三,遭此不白冤枉,直到今日!(这也和老先生留下的录音的这个音不接近啊) 

还有版本文字记录的,以讹传讹,写成了呼吸的“呼”:想我苏三,遭此不白冤枉,直到今日!(这意思直到今天我才有了顺畅的呼吸,还是要高声呐喊呢?)

这里最常见的一种以讹传讹的念法,就是最后一个字望音生意地念成“苦”,并且这种念法很泛滥,不止票友,专业也有这样念的,可想而知,现在京剧传承已经没有多少实授确实是不争事实

这个“乎” 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一个感叹词,就是“啊”的意思,但却不能念成“啊”,不好听是一方面,这里用闭口音比开口音好听。

先生们用这个字也是经过考虑的,那就是,描写苏三此时的心情是百感交集,并且说到最后,已经难以说下去了,于是心中感慨化作了后面大段的反二黄唱腔,如泣如诉,悲凉悱恻,令人伤感。

那么为什么用“苦”不合适呢?我们翻译一下苏三这句念白的意思就会明白:想我苏三,遭受了这么大的不白之冤,居然拖拖拉拉了这么长时间,也没申冤昭雪,一拖就拖到今天啊,那么我这样说,您还觉得最后一个字用“苦”字合适吗?挨不上啊。

我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又有话说,有人就是习惯抬杠。他会说:你说的也不对,那么多人都念苦,那不就是约定俗成吗?再说,受苦也不错,本来苏三现在就是苦嘛。

其实传统流传到今天,是经过一代一代艺人千锤百炼的结果,每一个腔,每个字固定下来形成定式都是有它的原因道理的。甚至老戏里的一些唱词里的水词,你觉得水,可是你改了它就不是玩意儿,这种例子比比皆是,限于篇幅例子就不举了。

优秀的,能够流传下来传统戏,基本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以后才会流传到今天,它仍然养活着今天的京剧演员有吃有喝,因为人们今天买票看的还是传统戏,你新编戏吹再厉害,也没人看!

所以,建议京剧人还是去修改新编戏为好,老戏建议遵循对文物的一种修缮方法,那就是“修旧如旧”,尽量原样保留为好。

那么既然如此,一些唱错,念错的是不是不要以谬传谬,尽量按照老先生人家固定传承下来的那些,本来就很好很正确的字音演唱继承为好,这也是我的一点感想,供戏友参考

国粹是哪四大国粹?(欢迎留言,送vip会员)

国粹票友杂谈


继承创新中异军突起的张派艺术

一代坤伶赵金蓉印象

程砚秋音配像得失漫谈

电子音响大行其道的时代就是戏曲演员个人演唱能力衰败之时

浅说京剧“以字就腔”“以腔就字”“以字变腔”“因字生腔”

京剧今天真的没人看,年轻人真不喜欢京剧吗?

关于“言派唱的像女人,程派唱的像男人,”

关于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九名弟子

再谈学程学张前先学学梅

关于京剧的“字”“气”“味”“腔”

如何区分京剧的流派


评论 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统计代码